《三体》中的末日战役相比其他小说中的星际战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何以让人如此津津乐道?

焱翎玦


末日战役是我读过最精彩的太空大战,绝无仅有。看过末日战役的人是不会再去看那些太空船对射的太空战了。

末日战役前:作者描绘出了人类的狂妄自大,要全军出击,向三体人展现人类强大。第一次读的读者肯定也被那先进的武器震撼吧?电磁炮、激光、离子炮,还有核聚变辐射制动飞船。

丁仪接触水滴,读者才知道水滴的恐怖:强互作用力材料(这是人类能想象到最硬的东西了,金刚石在它面前都跟纸一样)

末日战役中:人类人工智能弱点、武器无效等一一暴露,人类的反抗充满史诗色彩。中国人学过历史对此深有体会,但是远不及这次战役带来的震撼。水滴用最原始粗暴的撞击,摧毁了人类两百年的努力,加强的刀剑(科技进步)面对原子弹(科学差距)毫无还手之力。

末日战役后:给希恩斯编故事那个故事大王,竭尽全力为希恩斯编写人类怎么输怎么输的那位直接自闭了。这是人类想象不到的失败场景。



K狂拽龙少


首先申明观点:末日之战之所以被科幻迷津津乐道是因为它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三体在基础科学大幅领先的情况下,水滴并没有展现出什么超人的技术,更没有什么高明的计谋,而是使用最原始粗暴的“撞击”,在30分钟内生生的灭了人类2000余艘星际战舰。末日之战是一次难得的科普,它用冷酷的事实打碎了我们长期以来对所谓“兵法、聪明、技术、个人牺牲精神”及“神秘主义”的迷思和崇拜,它太典型,太真实,太无情,又太无奈!

末日之战的悲哀:星舰之父章北海一句“低级技术”背后的冷酷和无奈!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基础理论决定一切……而你们,却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住了眼睛。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如果说要对末日之战进行总结的话,章北海这段关于基础科学的论述可谓震人发聩,令人深思。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古老国度而言,“末日之战”是一次难得的科普。因为政治、文化、民族自尊心及各种说不上来的奇妙因素,从古至今我们一直缺乏对科学的基本尊重和认识。抱着不求甚解的哲学迷思,过度渲染所谓的兵法,聪明,个人崇拜,及种种神秘主义;痴迷于辞藻上华丽与修饰,执着于礼制上斤斤计较,而缺乏对自然、科学的理性认识。尽管在现代因为科学落后遭遇种种的苦难,但从全民角度仍然缺乏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缺乏对科学的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还在迷醉于文化上的优越与天朝上邦的荣耀,顽固的认为大清的弓箭能够战胜洋枪洋炮,中国功夫打遍天下无敌手,世外有高人民间有异士,靠土办法可以战胜科学,靠尔虞我诈的虚伪江湖和小聪明,能够战胜科技武装起来的正规军……坐井观天,编出一些看似博大精深其实完全似是而非,而又脱离实际的传奇于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慈欣是一个冷酷的先知,他用自己无情、辛辣的笔法,剖开了掩在很多人那虚弱的自尊和骄傲,使我们看透了世界的真相,这就是末日之战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与反思。这个世界在科学面前并不复杂,谁付出的多,谁就能站在人类文明的潮头,仅此而已!

末日之战的悲剧不在于人类太笨,而在于人类太聪明!

对于中国第一部走红的硬科幻文学,《三体》在科普上的贡献不容埋没。在《三体》中贯穿始终的就是对基础科学的认识,叶文洁的父亲叶哲泰在被批斗的时候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搞基础理论不笨不行啊!”这就是问题的始终,我们不是太笨,而是太聪明。正因为我们太聪明,天地万物被我们一句:“大哉乾元,大道轮回……”所代替,从而世代传颂而不求甚解,而末日之战的悲剧正是让我们看到了长期这种思潮的可怕,可谓震人发聩!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文化上不求甚解,以文字的华丽和哲学迷思代替科学的可怕: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最成体系的天文观测,但遗憾的是从古至今中国从真正测算过过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更不要说对日地距离、地球形状等的思考,事实上上直到清朝被洋人洞开国门之前,中国关于天地的认识与自己几千年的祖先并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是火药的发明者,但因为缺乏与之配套的化学知识与现代提纯加工技术,直到清朝末年也无法制作现代工业意义上的枪炮。

中国中医最早发现某些霉菌对伤口发炎有抑制作用,但同样因为缺乏化学知识与提纯技术,无法应用于临床,直到西方医学发明青霉素……

这样的例子还与很多、很多,因此末日之战的震撼更重要不在于书中的剧情,而是给人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刘慈欣先生用一个直接冷酷的例子说明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全息解读《三体》,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末日战役中无英雄反杀!在技术,世界观的绝对辗压下,在太空重现了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的辗压!技术可以落后,但是思想不能落后,思想的落后就意味着目光短浅带来的万劫不复!思想清醒的章北海在技术落后的前提下依然为人类找到了生路并最终发展壮大。直到宇宙终结,人类文明依然存在。

思想不落后的前提就是开拓进取,不愿离开太阳系的总是强调各种主,客观困难。而事实证明逃离的章北海可以说除了主观思想,客观上完全是准备不足,他就如同开始长征的红军,前路不知何处,但是一旦踏出第一步便是从失败走向胜利的第一步。


步惊雷37


近年中国作家扬威海外,先有莫言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又有刘慈欣凭《三体》摘下科幻小说最高荣誉的雨果大奖。外星人侵略地球,自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星际战争》以来,一直是科幻小说历久不衰的题材。可惜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把这个题材拍滥拍烂了,让一般人一听见外星人,便自动归类为只讲求观感刺激,不必深究故事内容。刘慈欣的《三体》回归硬科幻小说的传统,以扎实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展开一段横跨四百年的史诗故事。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天上无数星光闪烁,人类是否宇宙中孤单的存在?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我们不停寻找外太空生命的线索,可惜一直徒劳无功。到底是宇宙中真的没有外星人,还是外星人都躲起来不被发现呢。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作出警告,人类对外太空作出广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外星人都是善良。《三体》的故事正是从一个发射信号开始,天真大意地暴露了地球的位置,招来四光年外三体文明入侵地球。《三体》的故事最初发生在文革时期,读者也许看不惯那个年代文学的风格,请先不要对开首几章的文笔风格存有偏见。那段情节主要交代主角的背景,以及那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广播。故事主线发生于现代和未来,乃科幻小说常见无国界地球联邦,若把主角换成印度人或非洲人,基本上无损故事的完整性,只不过主角恰好是国人罢了。书名取材自经典天体物理学难题。学校物理课教过万有引力,用来解释月球为什么围绕地球转,而地球又围绕着太阳转。当一个星系中有三个太阳,它们的引力互动混乱浑沌,数学上无法计算出三者轨道的规律,物理学界称之为“三体难题”。距离在地球四光年的三体文明,便是诞生于这样的一个星系。环境决定进化的方向,在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没有四季规律、浩劫随太阳远近随时出现的世界,当中生物的思维模式是怎样?当地球文明遇上三体文明,在长达400年的生存博奕中,人类如何运用独有的思维优势,弥补科技落后上的差距,抵抗入侵者,守护地球呢?正如很多经典科幻小说都写成三部曲,“三体三部曲”分别由《三体》、《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本小说组成。四光年以外的三体星人,乘坐光速百分之一的殖民舰队,将于400年后抵达太阳系。在实体到来太阳系之前,先派出微观量子机器,监听人类所有通讯,并封杀人类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研究,防止在这段时间内人类科技反超前。面对400年后的灭绝危机,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态度。最正路当然是誓死扺抗,在绝境中挣扎求存;有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引爆太阳与三体星人同归于尽。有人选择逃亡,但又可以逃去哪里;有人把三体星人奉为神明,迎接他们降临地球,祈求他们解决人类的内部问题;有些人大爱宣扬包容,欢迎外星新移民。可是三体星人愿意与人类共存吗?就算三体星人不把人类赶尽杀绝,也可能重演当年欧洲移民如何对待澳洲土著,把人类赶进保留区内自生自灭,又或者只少许人类安放在动物园观赏用。最激进的一群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三体星人清洗人类正好求仁得仁。刘慈欣的过人之处,便是把这种种反应的可能性,描写得丝丝入扣,以不同组织不同人物的互动,交织出一个涉及政治、伦理、人性、人生意义的故事。故事发展峰回路转,针对三体星人对地球所有资讯全知的“面壁人计画”;动用全人类的资源,把一个冷藏人脑送去三体舰队当木马的“阶梯计画”;利用“黑暗森林定律”建立同归于尽的威慑博弈。人类的反抗曲折离奇精彩万分,结局发展完全出乎意料。推介小说有一个难题,我只能空泛地说很好看,但无法举出例子来说服读者,一不小心剧透了,便破坏读者阅读时的惊喜。若果你喜欢科幻小说,喜欢宏观的叙事,这套小说不容错过。《三体》的电影当然也是有的,单是看联合国部队在巴拿马运河截击人类叛徒三体组织的移动基地货船那一场戏,便已值回票价了。我可以告欣你,没有公式化的火爆动作连场,只有非常科学很现实的纳米材料应用,与卖电脑特技的外星人爆谷电影,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


开卷品易


三体,末日战役不再是枪炮热武器的比拼,也不是刀剑冷兵器的杀戮,如果说那还是战争,那是维度攻击,是维度降格。


大山风云录


因为三体中的星际战争才可能最接近真实情况!在科技领域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弱小的一方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就像古代冷兵器军队对战现代军队一样,一颗原子弹下去,几十万军队瞬间团灭!美国电影里那些星际战争都是为了电影效果虚拟出来的,只是为了好看,完全不符合实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