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看過很多遍的書,再次去讀的時候又是什麼心情呢?

張慧


目前為止,讀過最多次數的書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這是一本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書,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之作,我一開始就蠻喜歡讀。

前面兩次讀的都是盜版的,這本是在地攤上買的,那時候還沒有正式授權中國出版,所以應該都屬於是盜版的吧!

第一次讀就覺得很神奇,這書裡的情節很吸引我,比如一場雨下幾年,比如所有人都失眠了,整個鎮子人們都失憶了,忘記了什麼是什麼,開始貼條子,很玄乎。

第二次讀的時候慢慢記住了人物線和故事情節,還做了一個布恩蒂亞家族人物關係圖,當時還挺自豪的。

第三次是馬爾克斯正式授權中國出版社出版他的書籍,第三次再讀,輕輕鬆鬆閱讀,感覺挺新鮮的,也更多明白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命運和拉丁美洲的歷史。


讀書無界


閒暇時,讀一讀劉墉品一品林清玄,幾篇雋永優雅的散文,字字珠璣禪意飄香。執著於一份平和的心談看人生。文學,你是遙遠的過去,是剛剛過去的昨天,也是無窮無盡的未來,你把時間凝聚在薄薄的書頁之中,讓讀者的思想無拘無束地漫遊在歲月的長河裡,盡情地流覽兩岸變化無窮的風光。

火溫暖著我們,可誰知道火的寒意。水滋潤著我們,而我們並不知道水的渴意。音樂從琴絃上漫過,琴絃陷入更深的寂寞。岸上的魚死於對一滴水的思念。橋弓著腰將道路背過去,河流同情它漸漸蒼老的身影。太陽哺育我們,而它正在火海中逃亡,我們是隔岸觀火的人。船送我們上岸,船沒有岸。一朵百合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美麗。翻開那一頁頁泛黃的書,有些還帶點褶皺。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都會在記憶深處留下或多或少的眷戀。有些書上還有點勾畫圈點,小時候記得有句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個爛筆頭。在浩如煙海卷軼繁迭的書海中總有些小故事令我們啼笑皆非甚或掩卷深思。

人生總是在傾訴和聆聽之間徘徊,我們總是苦於無法傾訴和認真聆聽。與書籍交流,猶如和一位年長的智者相見恨晚頓成知己。傾訴時說的那樣言無不盡知無不言,聆聽時那樣靜謐安詳。言平日之不敢言,說平日之不想說。越是隱晦,越是靈魂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這種交流不限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也不侷限於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人生短短几十個春秋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有相似的經歷卻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走過一段路以後再回頭看看,駐足觀看的剎那。時與古人把酒言歡,時與今人品茗論英雄。

古今往來,書籍浩瀚如海,能兼容幷包兼收幷蓄固然是好,然生命有涯而知無涯,作為當代讀書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懂得約取之道,貴在破一卷.破一卷利於礪志,久讀不厭,常讀常新,讀書專一,其志亦堅.聚精會神,由精到博,博而不亂,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公元前 200年,我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他將孫子兵法運用到了極致,利用遠交近攻的策略花了十年時間滅掉了其餘六國完成祖國統一。1949年同樣我們的毛澤東主席深明孫子兵法要義,打敗了蔣介石和他的國民黨軍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日本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運用此道的高手,使封建割據政權變為統一的國家。我曾經記得有人說過,《紅樓夢》讀不了六遍,對它就沒有發言權 。這就是精讀和泛讀的本質區別。

好的文章百讀不厭,就像我這兩天看的《朱自清文集》,雖然像《背影》、《春》、《荷塘月色》、《匆匆》等等都讀過不下數十遍,但是現在讀起來仍然朗朗上口百讀不厭,這就是文化和讀書的力量。在這個繁複喧囂多變的社會,能夠靜下心來讀一篇文章也可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 紀念那些我們讀過的書!


唐寶楨


推薦一本《影響力》,我初入教育行業,營銷方面的領路人,就是這本書。你看到現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廣告、免費贈課、朋友圈分享裂變、電銷面諮等等,這一切的現象,都有《影響力》的影子。

好書,讀一本就夠了。做一線的銷售的時候,是這本書幫我梳理清楚,我做的每一個動作的目的是什麼,相當於掌握了方法,可以靈活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涉及到管理時,再讀這本書,關注的是做事情背後的原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到開始負責項目運營,又讀一遍,還是有收穫,影響力滲透到各個層面,企業合作、部門協調,都離不開他。

書中提到,影響力六要素: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這些元素,是調研了大量數據得出的結論。我只舉一些生活中的小小例子,你來體會一下。

互惠,比如有的銷售第一次見面,會給你帶一個小禮物,博得你的好感。當然,這很常見,可能打動不了你。

承諾和一致,比如約定幾點到,約定給你什麼贈品,都會給到用戶。那如果不給,用戶會很憤怒,覺得被欺騙了。不是因為看中利益,是覺得被算計。ok,這個也很常見。

再來!

那,一個銷售,打電話的時候,聽出你嗓子不太舒服,他提了下,家裡有親戚也有這個老毛病,有一個含片效果很好,下次給你帶。然後,隔了幾天,你們見面,他真的帶來那個含片。你應該會覺得,他很用心了吧。

這就是影響力的魅力,六個要素,相當於最基本的6個招式,如何組合才能發揮作用,其實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現在,站在一個行業的角度去看公司和用戶的關係,公司和公司的關係,用戶和用戶的關係,越來越感受到影響力六要素髮揮的巨大作用。


小滿過大河


我自己而言,看過最多遍的書是路遙的《人生》,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看,翻了很多遍,去年看了一遍,今年準確的說是十多天前又看了一遍。可以說每次讀感受都不相同:

初中讀看到的是始於美好最終破碎的愛情故事,那個時候知道書沒完結一直希望把結局給續上,能給高加林和劉巧珍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

去年讀看到的是高加林的悲情人生和不可擺脫的宿命,高加林為掙脫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所做的努力,被下了民辦教師去賣蒸饃張不開嘴的困窘,進入縣城做記者寫文章時的志得意滿,後來被張克南媽媽告發回到高家村又聽聞巧珍嫁人時的悲傷,起起落落,正如我們的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高加林,有著難以擺脫的宿命。

今年讀看到的是80年代前後陝北鄉村的文化生態,村子裡不僅有“大能人”高明樓,投機倒把的“二能人”劉立本,清高的知識分子高加林,勤勞致富的能手馬栓,雖然有時愚昧但不失樸實善良的莊稼人。這樣的一群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產生了觀念、門第等方面的衝突,正是無數個鄉村的縮影。

我們很多人,都從鄉村走出來,鄉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鄉村也需要人才來建設,如果真的有後續,希望高加林紮根農村,回報生養自己的一方土地。

希望鄉村不是讓人想要逃離,而是讓人想要回歸。

PS:希望更多像巧珍這樣的美麗姑娘,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月半讀書


讀書這件事,應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愛好和方法吧。

好多書中的道理,不經世事是不懂的。就算你懂其中的彎彎繞繞,但真正身處其中時你才知如何應變。

“未經世事老天真。”

可書讀得多卻未經世事的人,應該是一群說天真又不天真,說不天真又很純粹的人。

我年少時候看過一些著作,但除了比較喜歡的幾本,其他多是囫圇吞棗,有些書確實還值得花時間再看一遍。等我再老幾歲,又值得再回頭。還有些書,比較高境界的,自認為還沒有到能徹底懂的地步,等再老一些再回味。


辛磊硬筆


肯定有啊,我看的遍數最多的就是《盜墓筆記》有5遍了吧,還記得作者南派三叔寫完之後在最後說到:寫大鬧天宮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坐在樓上的包廂裡,默默注視著筆下人物的一舉一動;對一本書過於熟悉之後,是真的會有超級強的自我帶入感,


愛寫字的華少


《論語》

繁雜中有其質樸,簡約中又極高明


崇立一二


建議去讀一下褒貶不一的神著《地球編年史》,竊以為,哲學,與科學的結合才是人類的歸宿


妖哥談


門羅的《親愛的生活》起初是不知書中意。現在知書中意,明白了很多生活的無奈和現實的殘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