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

范范范小轩


读起来让人感慨的诗词,我在这里分享两首喜欢的诗词。

一 . 陆游的《落梅》

落梅

  •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这是一首很有气势、很有意境的诗词。凋落的梅花面对风饕暴雪肆虐时,毅然挺立,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傲立于风雪中,表现出它们坚贞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侍到春回大到时,它们便悄然而去,不贪慕春光,是默默奉献的落梅,让人肃然起敬,为之感慨。

二.《诗经》里的《月出》

月出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对于一个现代人读《诗经》,首先受吸引的是爽口而对韵的字句,再深受感慨的是诗句的寓意。《月出》里,那如水如华的月光,照耀着作者一颗相思的心,他辗转不能寐,裹衣下床眺望月光,在皎洁的月光中,他看到自己思念的美丽女子的身影,她面貌秀丽、步态轻盈、举止娴雅,正缓缓地向他走来。读这样美妙动人的诗句,似也身在其境,同作者一起享受着美轮美奂的月色,欣赏着月中的窈窕淑女。

读起来让人感慨的诗词很多,这得益于我们有读之不尽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大文库,一点点地来采撷。


雅南朵朵


让我感慨万端的古诗词有很多,现在列举一些,看看能不能引起朋友们的共鸣。

1.顺境逆境,顺流逆流,关键看你的心态!严寒总会过去,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关键是有一种期待明天会更好的心态!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困难又如何?也许熬过去,就是一个晴天!

2.登高才能望远,人生总要有个目标,目标越高,也许你的人生境界就越高!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时光也许只能带走年龄,带不走我们对梦想的求索!年龄不是问题,受困于年龄才是最大的问题,曹操不是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梦里走了很多路,醒了还是在床上,人生的道路,只有去走了才知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人生如意与不如意,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而已!就然忧愁难免,人世难逢开口笑,何不开心一点,在五湖之间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人生的快乐在哪里?你看人家苏东坡是怎么说的,不解释,你懂得!

春宵

宋代: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世事如梦,人情似冰,该怎么做?及时行乐而已!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代: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8.看了这首诗,你知道友情是多么的珍贵!

题长安壁主人

唐代: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好玩的国学


令人感慨颇深的诗词到没发现,但最近到看了不少有意思的诗词,不妨给大家推荐几首。话说清朝桐城,有个叫方尔止的人,曾做了首竹枝词。他是这样写的,清晨旅舍降婵娟,便脱红裙上炕眠。傍晚起来无个事,一回小曲一筒煙。又清朝有个叫超一子的女子,是广陵殷寡妇的女儿。长大后学道三年,最后坐化死去,留下了诗偈一卷。其中有诗曰,静中无个事,反复弄虚空。地老天荒后,魂飞魄丧中。有师开道绕,无法渡愚蒙。忽的虚空碎,夕阳依旧红。又有看花诗一首,曰。土来浇灌水来载,颠倒功夫任我来。满院春风花自语,不将颜色向人开。还是清朝,双湖地方的太守,要取消妓女。赵云崧观察,戏题了五首绝句。个个精采。诗曰。登车红袖满啼痕,诗老为招己断魂。十四楼高功保障,平康护法好沙门。八十衰翁己白粉,惜花心在老逾殷。哥舒半段枪无敌,耑救人间娘子军。南部烟花手护持,君房下笔妙言词。女闾援到齐桓例,莫是貪他夜合资。巧为蛾眉做主张,一言感煞众红妆。知君九十开筵日,定有湘兰百妓觞。青楼占得长生位,也抵先儒祀瞽宗。再看清朝民间百姓嘲讽京官的罢。京师的百姓看翰林为橐驼,叽笑他们走道痈肿橐背,脚步迟缓。他们看科道为老鸦,叽其难予接近,以免惹来不祥之事。又以富贵,威武,贫贱比做六部。吏部曰贵,户部曰富,礼部曰贫,兵部曰武,刑部曰威,工部曰贱。以至百姓说,吏勋封考,三婆两嫂。户度金倉,细酒肥羊。礼司主膳,啖韮吃面。兵职驾库,椒薑呷醋。刑礼门人,人肉馄饨。工屯虞水,生成恶鬼。看来唐宋诗词尽是大家之做,反到是民间的诗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岂不可惜。此文完,参考资料《清朝野史大观》。欢迎诗友评议。


辽阳郭同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到苏轼而达到高潮,也从苏轼开始而趋向分流。北宋后期的词人几乎没有不受苏轼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苏门诗人黄庭坚,陈师道既开创了在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俨然同苏轼分庭抗礼,秦观、贺铸的词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苏轼的影响,而在艺术上又别具一格。到了北宋末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又把词带上了“为文造情”的道路,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的先河。

一、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神宗时教授北宋国子监,以诗为苏轼所称赏,和秦观、张耒、晁补之齐名,后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哲宗时旧党执政,擢为国史编修官。后来新党复用,他一再被贬,死于宜州。

黄庭坚和前辈一样,对西崑体也是猛烈攻击。西崑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崑体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新的探索。但北宋这近百年来的承平局面和新旧党争的风险,陷入了既想创新又联系现实深入社会,所以他们摆脱了西崑体的形式主义,又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这就是从北宋后期逐渐形成的江西诗派。这一派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只因黄庭坚在这派中影响特别大又是江西人,所以才有此称呼。

《苕溪渔隐丛话》曾称黄庭坚的诗说:“随人作计终后人。”又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可见他在诗歌创作上是有开辟新道的雄心。然而他的社会接触面较之前辈诗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远为狭小,长期的书斋生活与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使他只能选择一条在书本与写作技艺上争胜的创作道路。他说:“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苕溪渔隐丛话》)他鼓励学杜甫、韩愈,只停留在用词等技巧上,而不深入生活,联系实际,使人有悬空之感,得险、奇、怪之论。他要取古人陈言点铁成金。就是取古人诗意,加以变化形容,企图推陈出新。他称这种作法是“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比如王褒《僮约》以“离心若缘坡三竹”形容那髯奴的胡须。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进一步用空谷清风形容王炳之那闻声不见嘴的大胡子,就有了新的意思。

作为一个开创诗歌流派的艺术大匠,黄庭坚也有一些清新流畅的好诗,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投荒万死鬃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但黄的成就终究不能同苏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词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江苏徐州人。是江西诗派里另一重要诗人。早年从曾巩受业,后来又得苏轼的赏识,在诗作上受黄庭坚的影响最深。比之苏黄,他更工五言,他的诗锤炼幽深,但有些诗能真实写出对家人亲友的关怀,如《别三子》、《送内》、《寄外舅郭大夫》等,见后一首: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鹜。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矦,知人公岂误。

表现了对亲人的关心,离别的伤感,对亲人的劝告之意。

张耒(1052-1112),字文潜,江苏淮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多从日常生活及自然景物中直接汲取题材,有较多反映劳动人民的作品,语言也平易近人。但他的诗总体上不够精湛,艺术性不高,见《和晁应之悯农》: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二、秦观,周邦彦及其他词人

秦观(1049-1100),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因苏轼推荐,任太学博士,兼办国史院编修。后新党执政,连遭贬斥,死于藤州。

秦观的词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是秦观诗的艺术特征。他这种风格向来被认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来词家,从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都有显著的影响。看他的《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的特点是把今与昔,政治上的蹒跚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起,因而短短的一首小词,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与强烈的艺术魅力,在《淮海词》中是少有的佳作。上片写今,春深景色,但面对离别飘零的身影更显感伤惆怅的情怀。下片追昔,面对美好春光,追忆西池宴集,高朋满座,吟诗赋对,风光无限,但现在风流云散,无一幸免。总之,此词写昔是为了衬今,春深是为了衬春去,点染艳情是为了突出理想的破灭,最终落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愁”字上。全篇浑然天成,哀感顽艳,有一唱三叹之妙。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少年时落泊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因献《汴京赋》得官。北宋王朝没落前夜,宋徽宗还设置大晟府,任用一批词人来审定音乐,彩饰太平,这就是所谓的大晟词人,周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周曾在大晟府任官,为王朝制礼作乐。因周早年有过类似柳永的生活经历,词也接受了柳的影响。但游子气息要淡一些,内容单薄得多,而词句更工丽,音律更严格,章法变化也多些。艳情与羁愁几乎占了他的《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包括那些咏物或咏节令的词在内。这些词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些纵情声色的士大夫的胃口。由于内容单薄无聊,他就只能在艺术技巧上争取。喜用代词,如同“凉蟾”代月,“凉吹”代风,“翠葆”代竹等。喜欢融化前人的诗句入词,还善于通过种种的回忆、想象、联想等手法,前后左右、四环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达的东西。深受皇帝和士大夫喜爱,并影响到南宋的词坛。欣赏他的《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是周词中最有代表性的词作,一向被认为压卷之作。它写的是词人重游旧地、追怀往事,面对美好春光,思念当年眷恋的一位歌妓,并由此触发难以排遣的“伤春意绪”。词中,他把抒情、写景、怀人、叙事融为一体,用分明的层次安排繁富的内容,用迴环的笔法抒写缠绵的情思,经昔的欢乐与今日的清楚交错成文,从而成为一道绝纱好词。


厚德扬善文化小馆


虞美人

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蝶恋花

宋代:晏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苏幕遮

宋代:范仲淹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神道居士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淡定淡定点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如果我没记错,这首诗初中语文书上应该有,或者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上学的。我不知道编委要中学生学习这首诗目的何在。这是一首写异地恋的爱情诗(有专家解读说有政治寓意,我觉得纯属过分解读)。

说实话,每一个经历过异地恋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其中的酸楚吧?我谈过几段异地的感情,尤其对这首诗感慨颇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姑且试着解读诗中情话:“你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到你的身边,我说我不确定。此时此刻,巴山夜雨绵绵,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对你的思念,又甜蜜,又苦涩。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心爱的人身边?我们一边剪着红烛,一边回忆着今晚对彼此的这份思念?”

当然了,每一对异地恋都有每一对异地恋的痛苦。尤其是当今社会,年轻情侣都有各自的生活烦恼,很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

希望异地恋的双方彼此都能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已经分手了的,默默祝福离开的那个他(她)吧……


姜羽丰jyf


个人觉得读起来,特别让人感慨的诗词,部分摘抄见下:
1、杨升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崔珏《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3、黄景仁《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4、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⒀,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毛润之《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杜牧《登池州就峰楼寄张牯》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7、施耐庵《水浒传·西江月·宋江》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8、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1、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2、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3、苏曼殊《本事诗·选二》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文萤之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得偿所望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