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荐即将开学的高三学生看一部电影,你会推荐哪一部?

刘凯伦


大家好我是音乐大白鹅,如果要为即将开学的高三学生推荐的话我会推荐电影《面对巨人》,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是高三,是老师给我们班的人看了电影中的励志片段后,我在宿舍和舍友一起看的。相信很多高中生都看过电影中的一些片段。

《面对巨人》,电影名称,由Alex Kendrick执导,讲述是一位橄榄球教练如何让球队重拾信心与勇气,并用信仰击败恐惧的故事。

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很大,不仅是老鹰队要面对巨人队,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巨人,工作的压力,业绩的压力,学业的压力,成绩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生活的重担,或者很多不顺心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们的巨人,而当我们面对巨人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今天在我的生命中,我是一个尽力的人吗?我的信心是30码?50码?还是100码?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抱怨机会不够,而没有去为了机会做准备,就像那个不去准备的农夫一样,我们只是嘴巴相信机会,而其实内心,还是不相信的,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

高三学生可以的话真的可以看看的,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希望他们可以面对高考并且战胜它。





音乐大白鹅


刚上映的《银河补习班》就不错。

简介

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

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银河补习班》的宣传语是如此的朴实无华,让我在观影之前小看了其内容的超高饱和,及其思想的先进态度。

表面上,电影讲的是父子间的情感牵绊,儿子与父亲的故事,忽近忽远、成长别离,亲情催人泪下;

中途一度进入《老师好》模式,穷凶极恶的老师,善良受辱的老师,没有好学生,只有坏老师;

幕间休息是几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MV,90年代大事件回顾,金曲串烧;

接着有太空戏,很专业的念白和极度紧张的救援,有点爱国,还有点科幻。结尾处是掌声雷动,加油助威,伴随有很强的民族性;

最后你发现,这部电影骨子里,藏着一颗压抑不住的战狼魂。

亮灯前,银幕上出现了这行字:献给父亲,送给孩子。

哪个父亲?谁是孩子?

???

有人辩解,题跑的太远是因为他想说的多。

我认为不是。或者说,是本身一个可以被发挥的教育情景和父子成长故事,被过度发挥,演绎成为了一种姿态高昂的自我传销。

父与子的故事在电影里并不少见,往往还是很受欢迎的正面题材。像《阿郎的故事》,《长江七号》,《当幸福在敲门》等等,他们都有个共同情节:受惨。

这类影片讲述为生活压迫,艰辛却乐观的父子俩,是如何相互感动、共同成长的。吸引人的东西绝对不是他们受的苦有多苦,他们面对的“坏人”有多恶,他们的口号多么响亮,他们的成功有多么地举世瞩目。

换句话说,父子的情感或许需要被外界的磨难衬托,但那些终究也只是个外因。让父子俩感动到我们的,是经历过这些以后,他们的改变,为彼此做过什么,怎么去做的,为什么能做到。

成功,未必是当宇航员,当英雄。

失败,也未必是英雄没当好,桥塌了。

所以见得,《银河补习班》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有问题的。他的关注点并不在于如何教育孩子,当个好爸爸,一起渡难关,获取好生活。

相反的,电影一开始就站在了脱离大众的高位。

从始至终,都是在讲邓超这个好爸爸,是怎么(用一张嘴),做好爸爸的。被赋予了主角光环的好爸爸邓超,在电影里无所不能,即便工作失败,也是落魄英雄,能被平反。即便没钱,也能靠本事找饭碗,从天而降那种。从学校到社会,任凭一张巧嘴是出尽了风头,还不会翻车。最后,培养的儿子是宇航员,航天英雄,遇事不怕事,拥有一颗战狼心。

做梦呐?

是,电影本来就是个造梦机,造的是导演的梦,这样也没法反驳。不过,打从情节失真的这一刻起,这部电影就很难获得观众的尊重了。

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把观众放在眼里,这是一部只顾自我高潮的失态作品。

拿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不断教育儿子的方式来说,他告诉儿子要“一直想,一直想”,就能成功。

什么叫“一直想”?

您哪怕说一句:不要放弃梦想,我觉得都可以。偏不,非要搞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观众也可以动动脑子,真的只要“一直想”就可以了吗?

“一直想”能干嘛?

一天看0.1厘米厚的教材书,到考试那天轻松拿下。那么一天看10厘米不是更快,一天看10米不是更突飞猛进,有这本事当然不必读书,嘴皮子功夫谁不会。

真这么一直想啊一直想,不用回归大自然,谁都可以走火入魔。这样的鼓励和教导方式根本无法被拿来摆上台面炫耀,这样的教育根本就是空中楼阁,连讲大道理都算不上,充其量,算是说大话。

更不可理喻的地方是,你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影片对于这种台词的信心满满。天灾人祸都不怕了,吃点苦算什么?被冤枉算什么?咱们只要一、直、想,就能成功啊!

表面上,电影是在探讨应试教育的错误,鼓励青少年多方面发展。实际上,电影情节一直处于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状态,既不告诉你是怎么做的,也不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给你讲的道理,其实也没啥道理。

作为导演的邓超,追求的是一个无缺点的完美父亲形象,他不在乎这个形象是如何建立以及有没有可能建立,而是简单粗暴的,就是要成为他。

影片创造的则是一个超现实的教育方式,尽管这种教育本身就萌芽于虚幻当中。

我认为,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中出现的问题,已经不在讨不讨论应试教育这个话题本身,而是他企图脱离实际、抛弃生活,去触碰超出电影范畴以外的自我标榜,以达到成效甚微的艺术满足:他幻想自己是超人,是儿子的英雄,家长的榜样,教师的追求。

更有甚之,他要让你觉得,他就是他的电影。

哦,这倒也没错。

看的出,邓超作为父亲,心中对孩子有爱,想通过电影表达成为好父亲的愿望,亦或是希望孩子被教育成功的愿望。所以我说他虽卖烂梗、忽悠人、耍鸡贼,但特别真诚啊。

金曲人生,他的歌单很土,却意味深重——生怕你听不懂,传播的是时代的召唤,大潮流下的细微情感,这难道不是在哪个年代都流行?

行。

全世界最会讲道理的爸爸和最神童的儿子,在电影里制造苦难,打击恶的,宣扬自我。最艰难是,还要时刻顾及喜感。拼拼凑凑的春晚梗,前两年的网络俗段和拿现成的老金句:借了个第一次当爸爸、第一次做儿子的梗,草率结尾。

您是第一次当爸爸,但总不是第一回当导演了吧。头脑简单的痴人说梦,还想来几回?

这一切,都非常的魔性。所以我全篇都不敢说这是什么鸡汤,电影里暗藏着的卖血式教育,一点一滴可都是毒啊。

以上,对于《银河补习班》,观感真是七上八下,五味杂陈。“高光时刻”有点《飞驰人生》韩寒附体的意思,傲娇救援那里气势又不输《流浪地球》般豪勇,最后为祖国加油,全民族的骄傲,《战狼》上身。这得算是全中国的儿子啊……我有点理解开头那句宣传语的意味了。

就这点看,我挺震撼的。


书荒的老书虫


我想要推荐《肖申克的救赎》我给你大致介绍一下这个励志故事 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饰)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终身监禁的惩罚无疑注定了安迪接下来灰暗绝望的人生。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饰),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小锤子。以此为契机,二人逐渐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鱼龙混杂、罪恶横生、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间也渐渐受到礼遇。表面看来,他已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但是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而关于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这一切朝前推进了一步。


影视大公社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适合高三学生看的电影,叫《追梦赤子心》,由大卫·安斯鲍夫执导,西恩·奥斯汀、乔恩·费儒主演的体育励志电影。主人公鲁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兄弟几个里个头最小的一个。全家的男人都对一项体育运动极其狂热,那就是橄榄球。他们是圣母大学球队的忠实粉丝,电视上的比赛转播每场不落,但当鲁迪向家人宣布自己励志到圣母大学打球时,全家人都不以为然,因为鲁迪生来身材矮小,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适合从事橄榄球职业。高中毕业前夕,鲁迪因为成绩不佳原本的梦想也破灭了,毕业后的他像哥哥一样进入了钢铁厂工作。22岁生日那天,鲁迪的好友送了他一件印有圣母大学字样的外套,并鼓励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后来好友却在钢铁厂意外身亡。这件事让鲁迪深受打击,于是为了好友,也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鲁迪毅然决然踏上了前往圣母大学的火车。在一个神父的帮助下,鲁迪用自己的积蓄先上了圣母大学附近的一所学院,期望能以优异的成绩转入圣母大学,然而这一路并不平坦,鲁迪整整用了四年时间才在几乎绝望的时候收到了圣母大学的接收通知。在这四年里,他刻苦训练,努力学习,打工赚钱,可在终于进入圣母大学球队之后还是以替补的身份,始终没有上场的机会。一晃又过了三年时间,就当鲁迪想要放弃的时候,在队友的支持下他终于在一场重要比赛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球队赢得了比赛。这部电影非常适合高三的学生观看,没有人生来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人生来就适合成为什么,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更加举足轻重,当你真正实现自己目标的那一刻才会发现,曾经的那些偏见,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小刘酷爱剧


我想给高三的学生推荐这部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次高三,我对我的高三真的印象非常深刻。每天要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前到课室,晚上就要十点半下晚修回宿舍睡觉。

让我怀念的是,那时候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舍友,我们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上课一起吃饭。

那时每天的休闲时间就只有,下午上晚修前六点到七点那时可以在教室电脑屏幕上,放歌,放电影,放各种电影的片尾曲短片,和片前短片,加上配的曲子。

快毕业的那时最经常放的就是《谁的青春不迷茫》,过了就是《青春派》和各种毕业类型的电影,和电视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就是让我很不舍得的就是毕业了,大家都分散了,步入大学后还能碰上这样可以一起玩的这么来的同学吗。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最后高翔不高考,去打工去了,林天骄也因为遗憾,没有留下他,告诉她,她喜欢她,最后去广播电台,播音给他听,真的超级感动的。

我想建议高三生,有想法就赶紧一起相约好努力,哪个大学,加油加油


琪一影视


《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的好,虽然是讲述老师对孩子的不放弃。但是我想更适合当代初中、高中生看。故事中的年代有点久远,那个时候经济不好,很多学生能上学已经是不容易,老师完全可以放任自流。但是为人师表老师没有放弃,最终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大家一起找到了希望。

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经济也不错,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错。于是开始落后,不好的习惯开始养成,谈恋爱、攀比现象比较多,有的同学会拿着父母的钱挥霍,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有的同学会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感到自卑。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学习成绩是一样的,大家应该比谁的成绩更好,专心放在学习上,我们舒服的坐在教室里学习,有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想上学都行,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既然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下可以安心学习,更应该努力点,以后有能力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苏州往事


个人认为,在国内校园题材的影片中,《青春派》是少有的良心制作。相比于其他的国产青春片,动不动就使“逃学斗殴”,“混社会”,“绑架”,“堕胎”,“车祸”的套路,《青春派》讲述的故事更加贴近现今教育体制下普通学生的真实生活。同样是表现青春的叛逆张扬,暗恋的苦与甜,生活的琐碎烦恼,《青春派》向其他国内青春题材影片证明了一件事,没有那些生离死别,痛彻心扉,仅靠对生活细节的留意和感悟,也能演绎出独特的青春。

影片由刘杰导演,选用董子健为男主,安悦溪为女主,两位主角不同于以往青春片中的俊男美女,外貌并不出众,不免让大多数观众失望,可在我看来,这样的选角恰恰合适,以往青春校园题材下高颜值的男女主角,其实都距离我们普通人的青春很遥远,选用董子健等人,反而能拉进观众和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之间的距离。




种子选手刘大宝


抓住关键词“高三”,所以我要推荐的这部电影是《青春派》,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的内容,就是跟高三有关的,而且我当年高三学习没有动力的时候,正是这部电影激励我前进的。

《青春派》

电影情节很简单,董子健饰演的男主,名叫居然,在拍集体照的时候,居然当着老师和学生的面,向暗恋对象表白。


不料甜美的初恋,很快被母亲扼杀,为挽回初恋,居然摔伤,身心受挫的情况下,居然高考失利,选择复读。

影片后半程,就是男主居然,如何在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中调整自己,如何励志考上重点大学的故事。

如果高三迷茫了,没有动力了,看看这部电影,尝试从中找到动力。

国外电影我推荐两部。

第一部:《风雨哈佛路》

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贫民窟女孩丽兹考取哈佛大学的故事。

丽兹的父母既是酒鬼,又是瘾君子,母亲更是患有精神疾病。

为了生活,丽兹在垃圾桶翻寻食物,甚至乞讨度日,生活万般不如意,但她凭借聪颖与坚韧,成功考入哈佛大学。

第二部《伯德小姐》


与《风雨哈佛路》相比,这部电影聚焦于女主迷茫纠结烦恼的高中生活,友情恋情受挫,考学与母亲有着严重分歧……

但最终,女主的生活拨云见日,她认清了真正的友情,与母亲的关系得到和解,也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这三部,我首推《青春派》,其次《风雨哈佛路》,最后推荐看《伯德小姐》。

我是人物录,透过娱乐看全球趣闻,透过人物看世间百态。

人物录


《放牛班的春天》

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和天才的,他们需要爱。

推荐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认为剧情会让人思考:这是一部法国的音乐电影,讲述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用音乐改变了孩子和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高三学生都是17、18岁的孩子,也有了自行判断是非的能力,面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处于茫然中,这部电影会让每个人都去思考,也会为孩子们做一个指引,而不是用我们的决定去强加于身。


臭臭爱肉肉


高三的孩子应该是马上要参加高考,其实也是有很多不错的选题,那么我下面就列举几个,供您参考。


《垫底辣妹》

我个人还是比较主推这部电影的,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很励志,讲一个几乎没有基础的,整天疯玩的女高中生,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历时一年逆袭考入日本top5的庆应大学的故事。千万不要因为片名而错过了这部好电影,而且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想要逆袭的同学也可以点开看看给自己加把劲。

推荐原因:鼓励那些成绩并不是太好的学生,在最后一年仍有机会冲刺。


《爆裂鼓手》

这部电影也是描述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成长故事,男主角安德烈是著名音乐学院的新生,他一心想成为一名传奇鼓手。但他的导师十分严厉,在导师的魔鬼训练之下,主角获得了成功。

推荐原因:可以间接得挑明,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学生的成功,在最后一年,老师会严厉要求学生。


《青春派》

这部电影是拍的不错的国产青春电影,这部电影我并不是推荐给学生看的,而是推荐给家长和老师看的,这部电影的前半段更多的是在探讨学习和早恋的问题,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明答案,结局十分客观,我认为更多的思考应该在老师和家长,后半段说的是复读的故事,这段更适合学生观看,里面有青春的热血,还有未来的迷茫,算了,还是建议考完后看吧。同类型的还比较推荐《三大傻大闹宝莱坞》。


《少年班》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由全国各地的天才组成的班级的故事,主要的视角还是由一个普通的学生为视角,剧情方面不过多解读。


好的电影可以教我们很多东西,我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把电影归类到娱乐,知识终究有一天会遗忘,但是你证明你学历的那张纸这辈子都有用,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