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注重宗法,那麼宗祠的起源瞭解多少?

橙子成長記


古代社會宗親血緣關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以宗親血緣關係聚集為一個集體,來對抗外敵或相互之間進行救助,宗親內部擁有嚴格的禮儀制度維持宗親團體的日常秩序,又由於自漢朝以後,古代社會尊崇儒家思想,在這種文化下,古代社會慢慢催生了宗祠文化,宗祠的出現增強了家族成員的凝聚力,族人可以獲得更深切的家族歸屬感

上古時期,出於等級制度約束,宗廟被認為是權利、地位的象徵,僅有最高首領方可設立宗廟,其他人等一概不得逾越這一規定。

商周時期,社會統治階級採取分封制治理社會,為了加強對各諸侯的控制,君王對分封的諸侯王採取宗法控制,通過血緣關係來增加內部各諸侯勢力的凝聚力,周代通過層層的宗法關係來維持王朝的運轉,這一時期宗祠在各貴族家族得到普及,諸侯階級被允許設立家廟。

到了唐代,宗親制度進一步發展,不僅帝王、將相可以設立宗祠,普通百姓也可以設宗廟,民間開始興建宗祠來存放祖先牌位,不過這一時期,宗祠並未在百姓間得到普及。

如、福建省莆田市剌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

宗祠制度發展至宋朝中葉,開始被士大夫階級所重視,儒家思想得到空前發展,士大夫階層提出“依據古法,規範祭祀”的主張,其中典型人物非朱熹莫屬,他倡議每個家族都應該建立家族宗祠,並制定《家禮》以規範宗祠制度。

按照朱熹佈局,宗祠應該擺設高祖以下所有先賢的牌位,祠堂位於正寢左方,並構建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這種祠堂格局得到各家族的認同,祠堂格局基本固定。

由於朱熹自身的文學影響力,宗祠制度也得到宋代帝王的認同,宗祠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推廣,士大夫家族基本上都建立起宗祠。

如、福建黃巷村黃氏宗祠,就建設於這一時期。

元明清三朝依然尊崇儒家思想,自然宗祠制度也得到繼承,明清兩代宗祠制度發展迅速,尤其大學士夏言奏請允許民間設置祠堂後,普通的百姓家族獲得了建立家廟的資格,民間開始大規模建設祠堂。

清代時期,祠堂已在全國所有家族中普及,乾隆二十九年,僅江西一地便建有家族祠堂8994所。

此外,祠堂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祠堂文化,還興起了公祠和枝祠。

宗祠文化族員之間精神傳遞的載體,增強了族員之間的凝聚力,祠堂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的歷史我來評


古代社會宗親血緣關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以宗親血緣關係聚集為一個集體,來對抗外敵或相互之間進行救助,宗親內部擁有嚴格的禮儀制度維持宗親團體的日常秩序,又由於自漢朝以後,古代社會尊崇儒家思想,在這種文化下,古代社會慢慢催生了宗祠文化,宗祠的出現增強了家族成員的凝聚力,族人可以獲得更深切的家族歸屬感。

上古時期,出於等級制度約束,宗廟被認為是權利、地位的象徵,僅有最高首領方可設立宗廟,其他人等一概不得逾越這一規定。

商周時期,社會統治階級採取分封制治理社會,為了加強對各諸侯的控制,君王對分封的諸侯王採取宗法控制,通過血緣關係來增加內部各諸侯勢力的凝聚力,周代通過層層的宗法關係來維持王朝的運轉,這一時期宗祠在各貴族家族得到普及,諸侯階級被允許設立家廟。

到了唐代,宗親制度進一步發展,不僅帝王、將相可以設立宗祠,普通百姓也可以設宗廟,民間開始興建宗祠來存放祖先牌位,不過這一時期,宗祠並未在百姓間得到普及。

如、福建省莆田市剌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

宗祠制度發展至宋朝中葉,開始被士大夫階級所重視,儒家思想得到空前發展,士大夫階層提出“依據古法,規範祭祀”的主張,其中典型人物非朱熹莫屬,他倡議每個家族都應該建立家族宗祠,並制定《家禮》以規範宗祠制度。

按照朱熹佈局,宗祠應該擺設高祖以下所有先賢的牌位,祠堂位於正寢左方,並構建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這種祠堂格局得到各家族的認同,祠堂格局基本固定。

由於朱熹自身的文學影響力,宗祠制度也得到宋代帝王的認同,宗祠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推廣,士大夫家族基本上都建立起宗祠。

如、福建黃巷村黃氏宗祠,就建設於這一時期。

元明清三朝依然尊崇儒家思想,自然宗祠制度也得到繼承,明清兩代宗祠制度發展迅速,尤其大學士夏言奏請允許民間設置祠堂後,普通的百姓家族獲得了建立家廟的資格,民間開始大規模建設祠堂。

清代時期,祠堂已在全國所有家族中普及,乾隆二十九年,僅江西一地便建有家族祠堂8994所。

此外,祠堂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祠堂文化,還興起了公祠和枝祠。

宗祠文化族員之間精神傳遞的載體,增強了族員之間的凝聚力,祠堂文化也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