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班没多久,今年的清明你们打算回去祭祖吗?有啥打算?

Y热心市民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是我们缅怀前人、追思长辈的节日,让我们传承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清明节一定要回乡祭祖。


美酒半日谈


今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在目前,新冠的影子依然忽隐忽现,并未消灭。这种特殊时期,碰上清明节这一祭祖传统的时日。个人的看法是在有保证防护和考量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去。毕竟这种习俗源远流长,深植于这个族群的脑海里。其实我个人的建议是能不去尽量不去,这样做不是不孝也不是忘祖恩典。可以祭祀祖先的方法方式很多的,大家认为呢?生命只有一次,没了就没了。如果生命没有了又如何来感恩孝道?

其实对于清明节这种祭祖节日,本人还是感慨颇多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前几天我家一位远房亲戚去世的故事。我应该叫舅舅(女的,我们这习俗只要是母亲同辈,不管是男的女的我都得叫舅舅),她们家为了操办舅舅后事闹得几姊妹不合,两兄弟还打架了,仅仅是因为办事的四万元丧葬费用而已,感觉十分的悲哀。

他们家几姊妹我的感觉不是没有钱,哥哥和姐姐家都有据说几十万的轿车,和没有结婚的小弟弟为了四万元丧葬费用摊派争吵甚至兄弟打架。我个人想想实在无语,舅舅比我母亲还晚一些生病,曾经她们就同住于贵阳肿瘤医院看病了一段时间。我也没有想到舅舅会比我母亲先离世而去,舅舅的去世感觉实在意外。

我个人的想法是对于已经老去了的父母,我宁愿在他们生前花去所有的积蓄,只要他们可以健康的多活一天,一月一年,我都可以多喊一天一月一年年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多有一段时间彼此相伴。命在才是最可贵宝贵的。没有命了再做什么又有何意义?

对于这次的清明节,我没有打算亲自去爷爷奶奶墓前祭拜,因为我也是属于那种没法具备防护和安全的哪类人之一。爷爷奶奶的墓地距离我工作的地方有几百公里,只能在家做一顿饭菜,烧一些纸烛祭拜他们了。


L行者诗者L


恐怕不回去的多。清明祭祖虽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可在今年有疫情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回乡了,君不见漯河的王某娟正是由于去郏县冢头镇上坟而后感染了新冠病毒,当然她是因为和郏县同学张某见面就餐而感染,但,没有外出上坟这趟行程,安安生生待在漯河,怎么会出现感染?

所以,该上班时上班,放假了在家多歇歇,少出去转,最好不出远门,随时随地带好口罩做好基本防护,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未回乡祭祖,祖先在天之灵不但不会怨怒,反会说你是孝子贤孙。


快节奏的慢生活


刚上班没多久,要不要回去祭祖,这确实要说道说道。

如果所在的家族里面对清明祭祖非常看重,每到清明节都是整个家族一起行动,集体祭祖。那最好还是回去,毕竟放了三天假,当然具体要视你所在路程的远近。如果你的老家离工作地点要几天的路程,说明原因家族是能理解的!

针对我个人的情况,三天假期回趟老家的话,时间太赶了。再者,我的老家家族观念不是很重,也基本都是各家单独行动。我一般清明节不回家。只在春节前同父亲一起去墓地祭奠。

清明节除了祭祖以外,还有出外踏青,享受大好春光。一年里到了清明节气,也就到了暮春时节,这时候气温上升,草木葱茏,阳光和煦,非常适合到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爬山,远足等等。

如果是往年,清明小长假必定是万人出游的壮观景象。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还是决定就在家附近的公园景点休闲娱乐一下,毕竟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今年不打算外出。等疫情攻坚战完全胜利的时候,再做外出旅游的计划!

希望能够帮到题主!



谷底001


清明节是缅怀亲人重温生命意义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日子去祭扫墓碑,祭奠祖先当然是每个人的希望。此时也是我们踏春出游正当时。但是,今年的清明注定和以往有所不同。一是刚上班不久,二主要的是疫情防控需要。不聚集、不扎堆、防感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文明祭祀。

”无法亲自到实地的扫墓祭扫,不少人会认为传统习俗的缺失终是不妥。那我们就换另一种思路,拿起我们的高科技产品—手机,通过文章、视频等方式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缅怀吧。

我准备书写祭文,在清明节遥寄哀思。


植物贴画


“言万物去故而从新,莫不鲜明之谓也。"……清明,清和景明之日,正是万物生长、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这正是春天的特点。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之名,便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据说这个节日是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他的滳血之言,也许寄托了许多文人对清明盛世的理想。人还是需要生活在一定的想象和寄托中的。当将想象和寄托与仪式结合在一起时,也就成为了节日。参与这个仪式,可以视为我们愿意遵循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传统。在这种意义上,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一种传统的仪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没有了父母,家乡变成了故乡。回家乡再也没有了回家的感觉,这是一种无处所归的悲伤,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没有了父母,我们的人生也就剩下回归另一个世界的路程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在不停地寻找心灵依靠的地方。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人生处处是归途。我们是在一次次归途中完善并终结自己的人生的。而正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完善和终结,构成了人类千百年的历史。




苦楝园


土著岷为您解答。

今年的清明,最好的打算是“云祭扫”。这是基于疫情还未结束、需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行走与聚焦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在特殊的时期,推行线上祭扫可以减少人员聚集。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情况虽然已经非常乐观,但警报还未完全解除。尤其是中国以外的地方疫情日益严重,严控输入,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完全保证我们所处的人群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减少聚集是核心工作。

线上祭扫,同样是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

祭奠先人的目的,本就在于一种追思,一种怀念,一种孝道传承。随着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络的进步,我们完全可能通过网络表达这种怀念,达到祭奠先人的目的。这是现场祭祀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

线上祭扫,可以节省大量开支。

如题主所言,刚上班没多久,就逢清明了。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出行非常不便,如果为了祭奠亲人再回老家,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都会付出更多。并且,用线上的方式,杜绝了香烛纸钱等传统方式,不仅节省了开支,也杜绝了火灾的可能,且更加环保健康。

珍惜眼前人,是最有效的孝道。

怀古寄哀思,勿忘眼前人。亲人在世之时,我们不妨多陪伴,多照顾,多关心,多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这样的行动,比到了他们离去后,再兴师动众搞祭祀要来得有效得多。


土著岷


如果时间和交通都方便多话,还是去一趟比较好,给自己个仪式缅怀下先人,顺便思考下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也是个不错的机会,面对逝去的人,总会多些感悟,更能领悟到平时忽略的想法。也是放松下自己吧。现在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啊。


广叔爱读书


二月二时,已在陇右老家上了坟,今年疫情未过,清明节就居家了。


草原外乡人365


都已经两三年没回家祭祖,对于我们当地的习俗,过年要有一次(这时家族成员一起去祭拜,一般都是男性),清明就像全国一样,各自去祭拜!

话又说回来,我们中国人不像西方国家全民信教,不代表我们没有信仰,祖先就是我们的信仰,接着引申到爱家乡,爱祖国!这或许就是我们家国情怀的由来吧!

今年没有回去祭祖,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回家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