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规范:医辨(病)、祝由(化)、针药(易)

▲上古大毉:通易理、擅疗疾、晓堪舆、精祝由、知修曙等五术。

▲古医(中医)规范:医辨(病)、祝由(化)、针药(易),三位一体。施治程序是先“化”后“易”,祝由是中医的关键步骤,遗憾的是在“皇帝”之前就失传了,只有部分内容以其它名义流传于世,人们只知其用、不知其理罢了。可能这是现在中医效果不显著的根本原因→程序缺项。

(注:古医祝由非道医祝由,不是神仙符箓,急急如律令的那一套,而是引导能量进行干扰)

▲古医祝由不是道医祝由:道医用符,古医用祝。道医用神,古医用势。道医重“驱”,古医重“化”,为“易除”做“清障”。上古没有独立的“医”,都在“巫”的范畴中,与“易”同源,上古治病叫“易除”,对“病”要先祝说一番,移精化气,然后施治,于是,上古“毉”称“祝由”。

经过千年沉淀,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确定病症后,向病人陈述病症病因,以及医治方法,征得病人认同后,方能出“方”下药。其实这个中医步骤,就是“祝由”的部分。因此,“祝由”是中医范畴的精华,不是民间的“巫术”神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