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老祖宗賜給寶玉的,老祖宗對晴雯之死,為何沒發表意見?

餘兒談歷史


晴雯是老祖宗賜給寶玉的,老祖宗對晴雯之死,為何沒發表意見?

都說晴為黛影,晴雯原是老祖宗身邊的人,後賜給寶玉,寶玉是老祖宗的心頭肉,把晴雯賜給寶玉老祖宗也是看好晴雯的,將來是有意屬晴雯做寶玉姨娘。但到最後從黛玉就可以看出,老祖宗對於自己的親外甥女的婚事都無能為力,至於晴雯更是想而不能了,老祖宗為何對晴雯之死沒有發表意見?我想老祖宗是有著她的無奈和苦衷,同時也有著她處事的智慧。

第一,賈母年世以高,賈府以走下坡路,賈母權力被駕空

賈母一直支持寶黛姻緣,但到最後,賈母無能為力,她心裡明白,對這一切已經無力迴天,為了家族利益,迫不得已使寶玉娶了寶釵,從這件事的結果可以看出,王夫人和賈母之間的暗暗較近,最終王夫人是贏方,寶黛無望,晴雯就更不用說了,王夫人歷來不喜晴雯,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痛罵晴雯是狐狸精,此時的王夫人已不在把賈母放在眼中,要知道晴雯原是老祖宗屋裡的人,可見王夫人行事底氣十足,賈母已經沒有能力去保護她所賞識之人,而晴雯也沒有向老祖宗求救,晴雯是一個聰慧之人,她知道自己被人暗算,有她骨子裡的尊嚴和傲氣,也不想為難老祖宗。

第二,賈母明白,失去晴雯只是一個丫鬟,她和王夫人的關係遠比晴雯重要

在那樣的一個封建時代,晴雯在好也只是一個丫鬟,甚至可以當成是一件物品買賣,賈母雖有平等意識,但她歷經過大事大非的她,此刻懂得順應形式的變化,坦然的接受現實。賈母和王夫人的關係雖說明面上過得去,但實際上她們的婆媳關係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家族日漸沒落的情況下,她不想與王夫人再生是非。當然此時的王夫人已是掌握了實權,她趕走晴雯要是在之前,她斷然是不敢的,這明顯是對老祖宗權威的挑戰。

第三, 賈母到最後對於晴雯之事她是有指責王夫人的

到最後,賈母當然是要聽聽王夫人對晴雯之事的解釋,王夫人當然不敢說出晴雯被趕走的真相,而是以晴雯得了癆病才被趕走的,這顯然是王夫人的欲加之罪,這次賈母就直接回擊了:我看晴雯那丫頭甚好,將來只她能給寶玉使喚。從這次回擊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賈母是有發表其意見的。只是為了大局,她選擇了讓這件事睜隻眼畢之眼的過去。當然如日中天的賈母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賈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什麼風浪她沒有見過呢?即使最後賈府的衰落,在賈母心裡,也跟明鏡似的清楚,對於晴雯之事她也跟明鏡似的清楚,很多事情已是情不由衷了。正如紅樓夢最後的結局,誰又能阻止,誰又能控制呢?形勢所驅,無能為力而已。


彩虹之南R


晴雯是老祖宗賜給寶玉的,王夫人因為聽信別人的讒言,大動干戈,把晴雯攆走,實際上就是向賈母表明,她看不上賈母選中的人。按理說,賈母是應該不高興的,可是賈母並沒有計較什麼。只是說:

但晴雯那丫頭我看她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言談針線多不及她,將來只她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是王夫人選擇的時機好

王夫人比較圓滑,她知道賈母喜歡晴雯,想讓她當寶玉的姨娘,因此,她不敢先給賈母彙報。那一天王夫人來看賈母,發現賈母那時候很高興 ,就趁機告訴了賈母。賈母才沒有責備她。

二、是王夫人說的理由正當

我們先來看看王夫人是怎樣說的:

寶玉屋裡有個晴雯,那丫頭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間,病不離身,我常見她被別人分外淘氣,也懶;前日又病倒了十幾天,叫大夫瞧,說是女兒癆,所以我就趕著叫她下去了。若養好了也不用叫她進來,就賞她家配人去也罷了。


王夫人說晴雯的不是有兩點,一是經常生病,二是懶。這樣的一個不中用的丫鬟給寶玉能為寶玉做什麼呢?而且還得了不治之症女兒癆,誰還敢把她放在屋裡。

王夫人並沒有說晴雯死了,即使說她死了了,賈母也不可能說什麼,因為她的理由已經很充足了。

三、是賈母這個人聰明

晴雯只是一個丫頭,她走了,再給寶玉弄一個就是了,沒有必要因為晴雯和自己的兒媳婦較勁兒,搞得婆媳關係緊張。家庭和睦相處是第一位的。但薑還是老的辣,賈母還是說晴雯不錯,她沒有看走眼,只是晴雯後來變了。


四、賈母認為木已成舟,也沒有必要再說什麼

晴雯已經被趕走了,也死掉了,成了無法更改的事實。精明智慧的賈母覺得自己再說什麼,都於事無補,還弄得自己的兒媳婦渾身不自在,何必呢。家裡的矛盾本來就多,何必再惹事端呢。

精於世故的王夫人,應該是非常瞭解賈母的,她知道她這樣做,賈母不好說什麼,所以她才那麼大膽,把賈母看中的人趕走。

我是作者飛雪迎春666,歡迎大家關注留言點贊,一起探討。


飛雪迎春666


自從王夫人抄件大觀園後她一改往日和善的形象,不僅清查了大觀園,她還順帶清查了怡紅院,她把寶玉身邊她看不順眼的女孩子全部趕走了,而且還不給晴雯任何辯解的機會直接把還在生病的她攆出了大觀園。

王夫人攆走晴雯之後還假裝去給賈母解釋,晴雯本是賈母送給寶玉的人,如今晴雯已經被攆走了,賈母並不是沒有發表意見,而是王夫人已經給晴雯定了罪名,賈母已經沒有辦法再救晴雯了。

第一,賈母也跟王夫人力挽狂瀾,可是事情已經成了定局

對於王夫人突然攆走晴雯的事,賈母不知道,當王夫人來回稟的時候,晴雯已經被攆出去多時了,賈母也為晴雯辯護,在她看來晴雯比王夫人看中的襲人好很多倍,將來她是打算把晴雯留給寶玉做妾的。可是現在晴雯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攆出了,王夫人勢必要給出一個解釋。

王夫人給賈母的解釋是“女兒癆,所以我就趕著叫他下去了。若養好了也不用叫他進來,就賞他家配人去也罷了”,王夫人強調了兩點,其一晴雯得了肺癆,這是一個很難治好的病,其實晴雯並沒有得這個病,王夫人為了避免賈母說出等晴雯治好了病再回來的話,於是她立馬跟上一句她已經賞了晴雯的家人讓晴雯去自行婚嫁了,那麼晴雯就再也回不來了。

其實對於這兩點,賈母也做了反駁,寶玉身邊的人雖然多,可是晴雯卻是眾人中模樣爽利、言談和針線都最好的一個,賈母挑中她是她卻是有這個能力在寶玉身邊為他所用的人,可是王夫人卻說晴雯變了,她看中的人是襲人,如今她已經坐定了這件事,晴雯必須走,襲人早已經是準姨娘的候選人了。

第二,王夫人對晴雯的討厭很深,賈母不好再把她放在寶玉身邊

王夫人對晴雯的偏見特別深,王夫人覺得晴雯是一個會帶壞寶玉的人,通過她看到的一些片面和聽聽到賈府裡的那些老嬤嬤告晴雯的黑狀,可以於是她就信以為真對晴雯的看法很不好。而且她恐怕也害怕將來晴雯會變成趙姨娘的樣子,對兒子的婚姻產生影響,所以不管怎麼她都不願意晴雯再待在寶玉身邊。

這一番話下來,賈母如何不知道王夫人的意思。賈母是可以把晴雯調回來,可是當初她想要讓晴雯做但就是寶玉的小妾,可是如今王夫人把這條路給堵死了。即便賈母可以讓晴雯照舊在寶玉身邊當差,但是王夫人一定會明裡暗裡給晴雯找很多的麻煩,這樣晴雯在賈府也留不下來。

晴雯的年紀也大了,賈母身邊並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安排晴雯的婚姻大事,所以既然王夫人已經做主放了晴雯,那麼就順手推舟了。

第三,晴雯生病大限將至,即便回到大觀園也於事無補了

除卻外在的原因的考量,其實晴雯自身的身體也不好,她這一次的病本不是大病,可是在大觀園還沒有得到好好的治療,回到家中哥哥嫂嫂也對他不管不顧還給她氣受,她的病就愈發的嚴重了。

寶玉去看她的時候,她已經快要大限將至了,所以她才會把壓抑在心裡多年未說的愛意告訴寶玉,她好後悔痴心傻意的盼著卻沒有早做打算導致鏡花水月一場空的遺憾。晴雯對寶玉是真心實意的愛,只是她後悔自己沒有機會陪在他身邊。

晴雯的身體狀況,也是賈母不能為她爭取的一個重要原因,她身體不好回到大觀園也咩有辦法幹活還是會被攆出來,每個人的生活從來都是不容易的。



小說紅樓


賈母賈府老祖宗,更是個現實的人。於情於理,她都不會輕易對事情表態,但是她的每一次表態,都有意義。

而為晴雯之死爭長短,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人死不能復生

無論賈母曾經多麼看重晴雯,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當她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晴雯已經死去。

人死不能復生.無論賈母對晴雯多麼喜愛,為晴雯爭取多少死後哀榮,晴雯都不可能復生。

既然明知道是無用功,賈母又何必去付出精力為一個丫鬟爭取利益。


賈母珍惜自己的地位

賈母處於賈府金字塔的頂端,這個地位決定了她必須出言慎重。

她通常保持超然的地位,安然被晚輩和下人逢迎,卻很少出言干涉具體事務。

而她一旦干涉具體事務,就一定是有理有據,讓人無法反駁。

而晴雯這件事情上,第一王夫人說晴雯是女兒癆病死,屍體已經化成灰。死無對證。第二賈母沒有立場表達意見。生老病死是常事,她無法在這個事實上批評王夫人。

乾脆選擇漠視。


無論賈母曾經多看重晴雯,多麼想讓她做寶玉的房裡人,都改變不了主奴身份之別的事實。

對賈母而言,死去的晴雯已經完全失去利用價值。為了她和王夫人破臉,完全沒有意義。

相反,如果晴雯還活著,賈母說不定會為了和王夫人打擂臺,或者處於心疼寶玉的目的,抬舉晴雯做寶玉的房裡人。


夢舒說


我是妮言妮言,關於這個問題,我來發表一點拙見:

1、源於古時候丫鬟買賣的悽慘制度。

賈母雖然喜歡晴雯,但是晴雯畢竟是丫鬟身份,丫鬟對比賈府這種貴族之家,就是一個“玩意兒”,一件可以花幾兩銀子買賣的商品。賈母不會為了一個丫鬟而去幹涉王夫人的管理。加之王夫人已經告知賈母,晴雯得了“女兒癆”,等於說這個丫鬟已經得了傳染病,她的使用價值已經沒有了。雖然說起來,比較殘忍,但當時的制度就是這麼無情。

比如:當王熙鳳因為賈璉和鮑二家的鬼混,沒人撒氣,卻把平兒給打了。賈母說:“平兒這丫頭,一向挺好的,怎麼現在也變了。”幸虧有尤氏為平兒澄清,否則,平兒被王熙鳳夫妻或打或賣,賈母也是不會干涉的。

2、源於貴族世家的管理制度。

賈母雖然是賈府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但是畢竟年事已高,已經退居二線,不參與主要管理工作了。當前的管家人是王夫人,而王夫人又把管理權給了賈璉和王熙鳳夫妻倆。因此,丫鬟之類奴才的人事變動,賈母自然不會參與。

3、源於晴雯自身孤傲的性格。

晴雯做了寶玉的丫鬟後,一心只圍繞著寶玉轉,加之性格孤傲和賈母的互動幾乎為零。雖然晴雯說自己閒下來還要做賈母房裡的女紅,但實際上離開賈母后,她也沒有和賈母有過親近。如果她經常到賈母那裡走動走動,能讓賈母像離不開鴛鴦一樣離不開晴雯,那時,賈母才有可能對晴雯施以援手。所謂“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未為晚已。當晴雯的大禍來臨時,已經沒有人能救她了。


劉敦傑


我是妮言妮言,關於這個問題,我來發表一點拙見:

1、源於古時候丫鬟買賣的悽慘制度。

賈母雖然喜歡晴雯,但是晴雯畢竟是丫鬟身份,丫鬟對比賈府這種貴族之家,就是一個“玩意兒”,一件可以花幾兩銀子買賣的商品。賈母不會為了一個丫鬟而去幹涉王夫人的管理。加之王夫人已經告知賈母,晴雯得了“女兒癆”,等於說這個丫鬟已經得了傳染病,她的使用價值已經沒有了。雖然說起來,比較殘忍,但當時的制度就是這麼無情。

比如:當王熙鳳因為賈璉和鮑二家的鬼混,沒人撒氣,卻把平兒給打了。賈母說:“平兒這丫頭,一向挺好的,怎麼現在也變了。”幸虧有尤氏為平兒澄清,否則,平兒被王熙鳳夫妻或打或賣,賈母也是不會干涉的。

2、源於貴族世家的管理制度。

賈母雖然是賈府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但是畢竟年事已高,已經退居二線,不參與主要管理工作了。當前的管家人是王夫人,而王夫人又把管理權給了賈璉和王熙鳳夫妻倆。因此,丫鬟之類奴才的人事變動,賈母自然不會參與。

3、源於晴雯自身孤傲的性格。

晴雯做了寶玉的丫鬟後,一心只圍繞著寶玉轉,加之性格孤傲和賈母的互動幾乎為零。雖然晴雯說自己閒下來還要做賈母房裡的女紅,但實際上離開賈母后,她也沒有和賈母有過親近。如果她經常到賈母那裡走動走動,能讓賈母像離不開鴛鴦一樣離不開晴雯,那時,賈母才有可能對晴雯施以援手。所謂“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未為晚已。當晴雯的大禍來臨時,已經沒有人能救她了。


妮言呢語


都說晴為黛影,我們先回顧賈母對同樣想給寶玉的黛玉做了些什麼,就可以得到一點提示。

賈母深愛黛玉和寶玉,贊成他們的木石前盟,書中前四十回,賈母一直扮演為他們的愛情之舟保駕護航的作用,不知疲倦地消除誤會,排除阻力,在她的庇護下,寶黛才能”訴肺腑,定初心“,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但從第四十回劉姥姥離開大觀園,賈母對二人未來關係的助力就漸漸淡出。第五十四回,賈府慶元宵,黛玉忘形,將酒杯舉到寶玉唇上給他酒喝,結果得到賈母一番善意的警告提醒,到第五十七回,紫鵑已經忍不住,她刺激寶玉說要和黛玉回南方老家,結果寶玉大病一場,這是寶黛關係想要個說法最直接最激烈的一次,面對盡人皆知的局面,賈母居然也只是含糊其詞,過後仍然沒有任何下文。兩個人的愛情就這麼半空撂著,到第六十六回,連奴才興兒都說出“將來是林姑娘定了的,只要老太太一句話,再無不準的了。“然而,這句定大局的話始終沒有出現。

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連給最心愛的外孫女的說句話都無能為力,對一個身份低賤的丫頭(即使內定為姨娘)的去留保持沉默,不是再正常不過的嗎?

賈府在走下坡路,賈母自知被架空

賈府從探春理事,就開始呈現敗落之相,內鬥層出不窮,財政越來越危機。從賈母各種情緒的反應,都可一見端倪。

第七十一回,賈母過八十大壽,邢夫人能當眾羞辱鳳姐。可見其怨恨積壓之深。羞辱鳳姐,其實就是羞辱賈母。賈母知其心理,但並未計較。也可以理解為無奈。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痛斥晴雯是狐狸精,令人詫異,縱然不知道晴雯是賈母選定給寶玉的姨娘,起碼也明知晴雯是賈母房裡過來的,但仍然毫不顧忌地進行辱罵,並要趕走。可見王夫人行事多有底氣,她不再畏懼賈母。

第七十五回,中秋節晚宴,賞月的賈府人丁稀少,賈母表現得異乎尋常的疲憊,悲傷,說明此刻 她很清楚家族已到末世,自己又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已無能為力。

第七十七回出現的人參,暗示尤其觸目驚心,代表賈府生命力和元氣的人參到處找不到,賈母處倒是有人參,但已經成了”朽糟爛木“,完全失去效力。緊接著就是王夫人滿臉怒色去了大觀園。這已經再明白不過地揭示:賈母已經沒有力量再去保護那些曾經愛過和欣賞過的生命。

所以不要以為賈母老了,什麼都不知道了。賈母心裡比誰都明白,抄檢大觀園折騰那麼厲害,中間還過了中秋,拖那麼長時間,能沒人給她通風報信?她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心裡知道,表面不能採取任何行動。

她很清楚,自己已經被架空,掌握實權的人是王夫人。

從晴雯的表現也能看出這點,不知你是否感到奇怪,從被王夫人當面侮辱,到被攆走,晴雯始終保持沉默,不去找賈母,更沒有去求救。這和賈母的態度保持了高度一致,很耐人尋味。

不求救,說明晴雯冰雪聰明,當她被叫去的時候,就知道被人暗算了,她先是盡力撇開和寶玉的關係,之後一直強調她“原是老太太身邊的人”。但她很快發現沒用,沒人能替自己說話了,於是立刻放棄幻想,從容赴死,甚至都沒有像司棋一樣和寶玉囑託“好歹幫我”之類的話。

晴雯不去求救才是做對了。她知道賈母的難處,不為難賈母。不愧是賈母選中的人,骨子裡就有尊嚴和傲氣。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會覺得晴雯的行為很讓人費解,也讓人著急,換了我是晴雯,無論如何也得也會有所反應,即使不像鴛鴦那樣大鬧,好歹也得在賈母那裡弄出點動靜。換了我是作者,寫到這裡,也得接著寫晴雯如何去向賈母呼救。

而曹公在這方面不著一墨,這才是神來之筆,不寫之寫。

維持和王夫人的關係,遠比保住晴雯重要

賈母和王夫人的婆媳關係是不和諧的,因為性情相差太大。賈母把晴雯給寶玉做姨娘的事一直按著不說,也是清楚王夫人不喜歡此類的女孩,有所迴避。而晴雯始終在王夫人那裡不能出頭,應該也是賈母不願意看到的。

要知道,賈母曾在保護貼身丫頭鴛鴦的時候,當眾怒斥王夫人心口不一,處處算計自己。那時賈府尚未敗落,她的權力又如日中天,所以她發飆,誰都不敢說話。但是形勢在變,賈母權力日漸式微,這一幕激情戲不能再重演,好在賈母和王夫人不一樣,她是經過風浪的人,能夠順應變遷,坦然接受現實。我們能發現,從過完八十大壽,賈母沒再發怒過,一直是很平和的心態,因為她看透了局勢,也想開了。

王夫人趕走晴雯,明顯是對她權威的冒犯,但是賈母的表現很平和,這是一個有眼光的大家族掌舵者的合理態度,也是最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我們想的,利用更高層級人物的身份,來向下一級施加壓力,那不符合賈母的行事。也不符合生活的邏輯。

晴雯再好,也終究是一個丫頭。當初賈母不捨得鴛鴦,說的是“有好東西你們要,有好人你們也要”,在賈母這裡,好丫頭和好東西都是可以“要來要去”的,屬性和東西沒什麼特殊區別。晴雯也一樣,雖然模樣不錯,針線不錯,在賈母眼裡也不過是給寶玉“用”、給寶玉“使”的工具人罷了,絕沒有為了一個丫頭而選擇和兒媳決裂的道理。

當然,作為一輩子高高在上無人敢惹的賈母,對晴雯事件也不是完全沒有表示,她一路冷眼旁觀,不動聲色地保持沉默到最後,也是想看看王夫人對她能有什麼解釋。當聽到王夫人胡言亂語,不敢說出攆走晴雯的真相,而是編造晴雯有癆病。賈母忍不住了,直接回擊:我看晴雯那丫頭甚好。將來只她能給寶玉使喚。想當於打王夫人臉。最後那句”誰知變了“,也並非指晴雯,而是在指王夫人:是你變了!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在老祖宗眼裡,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奴才是為主子服務的,晴雯再好,也不過是個有用的奴才,尤其是王夫人欺騙老祖宗說,晴雯患了女兒癆,也就是現在的肺結核,那可是傳染病,寶玉可是老祖宗的命根子,心尖上的人,所以晴雯斷不能留,只有攆了出去,生死由她去!換一句話,即使老祖宗知道王夫人在撒謊,她也不可能因為晴雯得罪王夫人,為一個奴才得罪當家孝順的兒媳婦,孰輕孰重,老祖宗是會考慮全面,顧全大局的。所以,在晴雯被逐出去這件事上,老祖宗才三言兩語,輕描淡寫,不當一回事過去了。





有刺的善良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晴雯為人坦蕩大方,從她的性格來說,她不可能去向賈母求救,並且她也根本就沒有求救的機會。

1、 晴雯的性格使她不會向賈母求救。

曹雪芹的判詞這樣說晴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晴雯是一個非常直率坦蕩的人,又有些心高氣傲,在她眼裡是十分不屑襲人迷惑寶玉的行為的,她看不慣就算了,偏偏還要張口說出來。而且在她心裡,賈母是將她許給了寶玉的,她自己也堅定地認為,自己橫豎要和寶玉在一起。

以她如此孤傲的性格,極不可能張口去向賈母求救。

二、王夫人也不會給她求救的機會。

賈母曾多次當著眾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晴雯長得出眾,女紅又好,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把晴雯給寶玉當妾。而王夫人栽培的對象卻是襲人。

雖然王夫人明面上不說,但暗地裡從自己的月錢中撥出二兩銀子給襲人,讓她提前享受姨娘的待遇。如果此次沒有完全消滅晴雯,王夫人面臨徹底失敗,以後很難再找機會。

三、襲人等人也不會給晴雯求救的機會。

襲人心機深重,她在怡紅院裡組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團隊,大丫鬟中有麝月和秋紋之流,還有一些平時奉承她的婆子們。

這些人平時看不慣晴雯言辭鋒利的性格,晴雯平時也不屑於拉攏他們,何況她經常公開挑釁襲人的地位。

而襲人心機深重,早就對寶玉姨娘的位置志在必得,晴雯不少方面比她出色,是她最大的競爭者。她怎麼會容忍晴雯和她搶位置?所以她根本就不可能也給晴雯這樣的機會。

平時襲人背地裡沒有少打晴雯的小報告,王夫人第一個看晴雯不順眼,這裡面也少不了襲人的“功勞”。至於那些婆子們,對於晴雯的張揚也十分不滿,在晴雯被攆出時,這些婆子呢,無不拍手稱快:

因笑道:“阿彌陀佛!今日天睜了眼,把這一個禍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淨些。”

因此,在襲人和眾婆子的聯手防線下,絕對不會讓晴雯被“軟禁”的消息走漏出整個怡紅院,整個一個嚴防死守。

一直到中秋節過完後的幾天,王夫人才找了個藉口來回賈母,畢竟晴雯的編制還在賈母處。

王夫人便往賈母處來省晨,見賈母喜歡,便趁便回道:“寶玉屋裡有個晴雯,那個丫頭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間,病不離身,我常見他比別人分外淘氣,也懶,前日又病倒了十幾天,叫大夫瞧,說是女兒癆,所以我就趕著叫他下去了。若養好了也不用叫他進來,就賞他家配人去也罷了。”

賈母的反應如何呢?

賈母聽了,點頭道:“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著如此呢。但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怎麼就這樣起來。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誰知變了。”

那麼賈母到底相不相信王夫人說的這個話呢?以她的精明,豈能不知王夫人的伎倆?賈母的應答,“誰知變了”這句話,信息量很大,意味深長。

賈母作為賈府的最高統治者,她最重要的工作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然而,雖然她十分不喜歡王夫人這個兒媳婦,可她已經進入風燭殘年,對有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的。

而此時呢,大兒子那裡已經崩了,而王夫人孃家勢力蒸蒸日上,女兒又在宮中,她不能也不敢為一個丫頭和王夫人撕破臉。畢竟,各類利益的權衡,在最高統治者賈母眼中最重要的事情。

縱然她心裡對晴雯有多麼不捨,但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她也不得不屈服。這,正是賈母及晴雯的悲哀之處。即使賈母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



神秘事件調查員


在《紅樓夢》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聽信了讒言命人將病了四五天的晴雯拖下床,攆了出去。但是到了第七十八早上請安時王夫人是湊了三件事一起才來回稟賈母:其一,晴雯因病且平日懶,事發緊急叫她回去養病;其二,考慮到戲子會多嘴混說會連累到姑娘們的名聲,放了出去;其三,寶玉因在賈政賞桂花時的表現突出被誇獎。


在王夫人回稟時,賈母只是聽到晴雯病了,回去養病,且因平時表現不佳,可能沒有再回來的希望了,但是晴雯的死訊還沒有傳到她耳朵裡,賈母並不知道,又何來發表意見一說呢?


晴雯之死,這個時候寶玉才知道,只因他晨省問安之後心裡記掛特地叫人來問時方才知曉,但是他也萬萬不會特地將這個消息帶去給賈母,他沒有這個膽子。

賈母人到暮年,喜歡聽好話,所以很多信息不會傳到她耳朵裡

賈母年事已高,又是賈府裡面最年邁的長輩,眾人都是敬著,捧著。所以在賈母的大房門檻上,會有一道人為的屏障,隔絕一些消極的,末流的信息,以免讓暮年的賈母心裡不痛快。

首先,晴雯這件事情上,王夫人是有了好消息才敢來賈母處回稟,重點就是賈政誇獎了寶玉,加上這是難得的誇讚,尤為可貴。所以經過王夫人短暫的分析寶玉房中丫頭姨娘等人的安排,晴雯和襲人的對比之後,話題一轉就到讚揚這裡,果然賈母聽了非常高興,其他事情都拋之腦後了。


其次,很多時候王夫人等對於不好的事情都不敢驚動賈母。別說不知道晴雯已死,就是事後王夫人知道了也萬萬不會告知。因為暮年之人最怕見到死亡之事,徒增傷感。好比迎春在夫家過的非常悲慘,回來哭訴,王夫人都不敢告訴賈母,怕她傷心,所以作為一個媳婦更不該給婆婆添堵。加上晴雯又是被王夫人攆出去病逝的,這個消息就更不可能傳出來讓賈母知道了,不然會被認為又像金釧兒的事件一樣,間接導致丫頭死亡,不是詩禮大家管理掌權之人的做法。不但賈母不能知道,賈政聽了也會有異議,所以,這個消息必定是會封鎖的。


最後,由於上頭善於封鎖消息,晴雯已死,眾婆子稱願,寶玉縱然有再多情緒,也什麼都做不了,更不可能在賈母面前多嘴提一句,只能私自緬懷。那麼賈母對於這一事件便無任何意見可發表。

賈母年老糊塗,容易偏聽偏信

另一方面,賈母站在賈府的最頂端,就算她能看得多,看得遠,但是不可能看得細,看得真。這就導致,她必須會聽信旁人的話,而賈母對於一些事件的看法,會發表什麼意見,也取決於是什麼樣的人來在她面前引導。


有人勸解,以至於沒有冤枉別人的事件:

比如,有一次家宴,眾人都在跟前,單單沒有看到襲人在寶玉跟前服侍,賈母就說襲人這丫頭懶了,原先看著還好。鳳姐聽了,連忙說襲人因有熱孝,加之又要看屋子放心不下,各色都打點齊備,替她講了一車好話,賈母又歡喜起來,覺得襲人還是那個襲人。


比如:有一次王熙鳳和賈璉兩口子鬧,拿平兒撒氣,賈母以為平兒從中有不好的影響便說說:“平兒這丫頭,一向挺好的,怎麼現在也變了。”還好有尤氏為平兒說話,說她不過是夾在中間受氣,賈母才知道平兒有委屈,原來是忠心為主的。


被人糊弄的事件:王熙鳳剛開始帶了尤二姐進賈府拜見了賈母時,賈母非常喜歡她,認為這是個齊整孩子,看著比王熙鳳還好。但是後面由於秋桐的多次挑唆,說尤二姐善妒,會咒人,賈母就信了,以為她真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賈母便不再喜歡尤二姐,變得非常冷淡,這一冷淡,眾人見風使舵,就更加不喜歡她,王熙鳳就更隨意得將她作踐至死。

由此可見,賈母很多時候並不客觀,屬於難得糊塗的狀態,只要不是違背原則,不涉及到家族的核心利益,她便樂得享受。身邊的王夫人或者其他什麼人說什麼,她就容易輕信什麼,背後有沒有貓膩,她不管,更不會去做真實的調查。所以只要眾人都在賈母面前說晴雯是個不好的,妖魅惑主的,原來尚且極好,只是後面越走越偏,賈母就必定會信,那賈母這個意見就毫無價值可言,人云亦云而已。


好在,賈母身邊的鴛鴦是個忠心可靠的,也不會隨便進讒言。不然,如果有小人總是利用賈母這個擁有無上權力卻又年邁有些昏聵的大家長做壞事,那賈府就更岌岌可危了。

總之:賈母對於晴雯之死,並沒有發表意見的空間,她並不知道這個自己原先那麼喜歡,放在寶玉房裡的那麼聰明伶俐的丫頭已經被折磨致死。就算事後從王夫人以外別的地方意外地知道了,以她當時的狀態和糊塗勁兒,立馬會有一堆人來勸解,來寬慰,又會被三三言兩語引到別的事情上去,很快她就會忘記一條新鮮生命的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