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存在哪些不足之處,有何建議?

用戶1494724475025


一、長輩教育觀點存在分歧

隨著多長輩、少後輩現象的凸顯,家庭教育中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於家長個人經歷、生活年代、成長環境、所受教育、思想觀念、素養等等方面的差異,這些長輩們的意見首先出現了分歧,這種不一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父母不一致、父母與祖輩不一致和祖輩們不一致。在這種時候,孩子是最高興的,他們往往會旁觀這一切,並暗自高興,最後傾向利於自己的一方。家長在對峙一教育失敗而告終,時間久了,孩子學會了把利於自己的一方作為避難的港灣:

家庭教育中長輩們的不一致,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往往還會適得其反,所以統一教育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妨試試如下方法:

1、長輩們應該共同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知識,聽一些家教講座,讓專家指出正確的教育方法。

2、定期召開一些家庭會議,民主、和平的解決意見上的分歧。

3、做長輩的不要在幼兒面前相互指責,暫時求同存異。

二、忽視孩子的特點,用成人的要求衡量孩子

長期以來,家長們都信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這句俗話,以為自己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瞭如指掌,在實施教育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家長給予孩子們的都是他們需要的嗎?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高興、鬧情緒?這正是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問題:

很多時候,家長們習慣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當成自己的某種精神寄託,期望他們按照自己給他們設計的軌道發展。三歲學英語、五歲練樂器、6歲學奧數……孩子沒上學就已經整天奔波於各種特長班,久而久之孩子厭煩這種學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採取消極的做法——去上課卻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家長會因為自己的良苦用心被孩子辜負而極度失望。殊不知,其實孩子已經被這種痛苦折磨了很久,才做出了反抗。

蒙臺梭利教育提倡尊重兒童,把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看待,鼓勵他們的自主和獨立。同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幼兒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就是說要尊重幼兒獨立的個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觀念、自己的創造性、自己的想象力。他們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才會用心去做。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孩子的需要,因此家長可以嘗試一下3個措施:

1、瞭解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喜好。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

2、給孩子留有30%的自我空間。家長不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至少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尊重他們的,他們有權利決定去做一些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

3、結合幼兒園的教育計劃。幼兒園的各種教學活動都是有教育專家制定的,其科學性、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當家長不懂得如何做衣服時,不妨作個會挑選衣服的人,科隆幼兒園的一些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同時也實現了家園共育。

三、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我們的孩子唱的是《勞動最光榮》的歌,卻從沒有機會體驗勞動的樂趣。在成人的意識裡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太小,不應該受這種苦。幼兒園曾對大班77名幼兒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想要自己動手撥煮雞蛋的幼兒是62人,知道怎樣撥煮雞蛋的幼兒有57人,而真正自己撥過煮雞蛋的幼兒只有11人。不僅如此,我們在對家長的調查中也發現397人中僅僅四、五十人回答“希望孩子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多數還是認為“家務活兒父母做就行了”。

要知道孩子是家庭的成員,應該盡一份義務。家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這需要一步一步培養能力,不斷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家務活兒正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早在北齊,文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就提出了“人生幼小當早教”的觀點。誇美紐斯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既全以兒童時期所受的教導為轉移,所以,除非每個人的心在小時候得到培養,能去應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則任何機會都會錯過。如果孩子不能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長大了就會“眼裡沒活”“不會心疼人”“不懂事”。如果不想讓孩子一輩子不愛勞動家長不妨嘗試有計劃的引導孩子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內容:

1、如從小養成孩子自己整理日常用品,玩具玩過後,放回原處,並定期整理自己的玩具架。讓幼兒逐步學會照顧自己。

2、有計劃的讓幼兒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雙休日全家人一同進行大掃除活動,讓幼兒去做一些輕鬆、但可形成其秩序性的勞動,如圖書分類等。

3、讓幼兒照顧家裡的動植物:如給花澆水、給小魚餵食等。這些勞動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珍惜他人勞動。

四、只重言傳,忽視身教和環境影響

家長往往會覺得,只有說透了,講通了,孩子才會懂,懂了才會理解。所以家長習慣了把“說”作為教育的唯一方式,感覺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這種說教中表揚太少、批評太多,甚至有些家長會說:“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強多了”,漸漸的孩子卻越來越厭煩家長的嘮叨,輕者充而不聞,甚者將耳朵掩起,家長生氣卻束手無策。在這種時候,家長不妨採取三教結合的方法:

1、言傳。教育過程中考慮孩子的感受,以表揚、鼓勵為主,即使批評也要採取正面的,如:“老師說你上課時注意力很集中,要是你能積極舉手發言就更好了。”在家長說的同時要給孩子說的機會,教育過程中做到有理、有例、有力、有節。

2、身教。古語有云“言傳不如身教”,可見這種教育形式的重要。家長積極向上、勤奮刻苦、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樂觀的行為,孩子往往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真實的再現出來。大家常說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就是這個道理。

3、環境。古時有孟母三遷擇鄰的佳話,足見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這個環境包括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包括家庭文化、心理氛圍等,讓孩子生活在輕鬆、祥和的氛圍中。物質環境應力求質樸、大方,不要過於奢華。從而養成孩子樸素的良好習慣。

五、忽視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在北京動物園用硫酸潑傷黑熊事件鬧得滿城風雨;西寧市18歲的魏某因不堪忍受家長要其在高考中考取本科院校的壓力,竟連砸帶掐,將生母殺害……讓全中國人震驚,都說當今社會需要人才,這個人才一個重要的前提首先是有健全人格的,所以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1、家長要不斷學習心理教育知識,用敏銳的洞察力瞭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縮小了的成人,孩子有孩子的心理世界。他們的感知覺和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天下雨時,大人總是往屋裡走,孩子卻喜愛往雨裡飽,淋個痛快;聽見別的小朋友說到北京去了,沒去過北京的孩子也會說自己去過,還看到了天安門……,做父母的常常責怪孩子“不聽話”,也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愛說謊,實際上,諸如此類的事情,家長難以理解往往是因為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一味用成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來要求孩子所造成的。因此要引導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要使家庭和諧、幸幅,家長必須瞭解和研究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

2、應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映並及時與他溝通。有一次壯壯家長跟老師說:“我的兒子這幾天總說如果芯子退託就好了,誰是芯子,他們有衝突嗎?”老師一調查才知道,幼兒園的故事比賽,只要一個小朋友,結果在班級裡選拔時壯壯不如芯子,失去的參賽資格。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和孩子談了一次話,告訴孩子別人比自己優秀時應該多努力向人家學習,而且人是各有所常的,你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很多優勢。這樣有效解決了孩子剛剛萌生的嫉妒心理。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基礎奠定於兒童時期,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其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方向。正如英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洛克主張:“孩子的德育必須從搖籃開始。”“及早形成的兒童精神,可以影響到他日後一生一世的生活。”“小勝在智,大勝在德” 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六、過分保護,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發展

這是隨著80後進駐家長行列出現的一個新的家教問題。現在很多的年輕父母已經是獨生子女,到了獨生子女的子女這一代,六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家長怕自己的寶貝吃虧,所以經常灌輸 “自我知識”,習慣讓孩子牽著自己的手慢慢長大。日積月累孩子們覺得外面危險很多,需要家長保護的思想逐步升級。另外也有一些家長為了蔽護孩子的某些缺點(口吃、個子小、動作發育遲緩等)而不願讓孩子與人交往。漸漸形成孤僻的性格

針對這種現狀,採取相應的策略:

1、多與孩子平等地交談。這樣可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很好地幫助孩子提高認知水平,使孩子認識到交朋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朋友會在很多方面幫助自己,好孩子更要學會與他人合作,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同時,家長只能是孩子的朋友,與孩子平等討論各種問題。

2、創造交往的條件。家長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特別是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有與人交往的機會,在雙體日一起參加某項趣味活動,讓孩子在各種交往中得到樂趣,創造條件讓他們在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體驗互幫互助的樂趣。

3、鼓勵孩子的進步。對於存在著自卑心理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讓他們合群的關鍵。一旦當孩子表現出某種進步就應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樹立起自信心。讓“我能行”成為這些孩子的信念。

4、相信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爆發期,但每個孩子的爆發期是不一樣的。在基礎教育階段,孩子表現不是特別棒,沒關係。家長不能存在任何灰心意向,不能給孩子任何壓力。

改善家庭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

1、家庭教育應以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著眼於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從幼兒期開始,培養孩子健壯的體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聰慧的智力和各種能力。只有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擔當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2、家庭教育要面向未來,重在夯實基礎。我覺得幼兒期家庭教育的著力點首先應該放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英國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家長應把握住孩子可塑性最大的幼年時期培養各種良好習慣,習慣培養得好,就為孩子夯實了做人、成才的基礎,這比教孩子識字、數數重要得多。

3、幼兒是獨立的個體,家長不能把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品,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和需要。家長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感到自己與父母處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時使得孩子樂於接受父母的意見。

二,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輕鬆的家庭氛圍

愉快的家庭氛圍是由家庭所有成員共同創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員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剋制自己不良情緒,能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理智地處理家庭中的問題,多點謙讓,少些爭吵,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教育榜樣。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觀點上互相協調,儘量保持一致,避免因為教育觀點不同引起的“戰爭”影響孩子的情緒。作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或母親,不要因為孩子失去母愛或父愛就盲目地嬌寵孩子,應該注意糾正自己不良言行、舉止以及心理狀態,以免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三,在生活中進行非智力因素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未來的社會充滿競爭和挑戰,要讓孩子在新世紀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還應該培養和促進孩子學習的基本能力、社會經驗,使其個性、心理和社會行為健康和諧地發展。家長要善於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善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時機,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對孩子照顧過多,擔心過多,要給孩子創造獨立活動的機會,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活動。應更多地著眼於孩子的品德教育,讓他們真正理解什麼是“愛心”,怎樣做一個好孩子。再者,培育孩子強健的心理品格,適度地施以 “挫折教育”,使孩子從小就具備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心理素質。

四,增加親子間的交流,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游戲

較多的親子交流不但能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有利於孩子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是維護孩子健康情感的關鍵因素。因此,家長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應該儘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傾聽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時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使孩子獲得各方面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感受來自於父母的關愛。在此同時,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創設各種親子游戲的材料和環境,充分利用家

庭中的各種資源開展遊戲並積極參與到遊戲之中,成為他們遊戲的伴侶,並從這些活動中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言行為和動作發展等方面的反映,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指導孩子,引導孩子自己解決面臨的問題、困難。

五,家長要理智地對孩子施愛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要求家長們對愛的程度作這樣的理解:“正如奎寧一樣,正如食物一樣,愛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過一定份量就成了溺愛,這就要求家長的愛是理智的,是愛和嚴相輔相成的。對於孩子不合理或一時不能辦到的,家長要耐心說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淚、撒嬌和任性所動搖,孩子有缺點錯誤要及時教育,不遷就、縱容更不護短。家長不僅在生活上、學習上要關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愛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從小懂得平等,友愛。這種愛是充滿親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愛、溺愛、盲目地愛。父母“寓愛於嚴”“嚴中有愛”,表面看似乎無情,但從孩子個體發展的意義來看,卻是意義重大。

六,創建學習型家庭、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由於近年來終生學習的理念正在深入千家萬戶,學習型家庭已經成為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明智選擇。在學習型家庭中,兩代人之間共同學習,相互學習,一起成長,親子之間能者為師,家長不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共同討論、交流、分享。研究表明:在學習氛圍濃厚、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表現出情緒穩定、性格開朗、團結友愛、有自信心等特徵。

七,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1、充分發揮幼兒園、家長學校的指導作用。

由於家長教育水平和素質修養參差不齊,職業、思想狀況及對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可採取集體指導、分類指導和個別諮詢相結合的方法,使家長通過幼兒園的家園聯繫欄、家長會、家長通訊和家長學校的指導、教育,瞭解幼兒教育的特點、規律及其要求,及時清楚幼教的最新動態和教改的方向,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

2、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宣傳家庭教育。

父母應該利用有關書籍、電視、廣播、報刊學習知識,在遇到教育上的疑難問題時,通過媒體或諮詢熱線向專家請教。

3、廣泛開展社區親子教育指導。

充分利用社區的有利資源,發動社區有關單位人員主動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可以根據家長需要,定期舉辦教育講座,開設親子教育宣傳專欄、諮詢熱線和家庭輔導站等,還可以利用社區中托幼機構的設施,實現資源共享,以創造一種集諮詢與教育為一體、遊戲與指導融合、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親子同樂的新景象。

總的說來,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和不少的家長都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現代家庭為現代社會培養現代人,家庭教育的現代化是唯一出路。即家庭教育應適應社會變革,優化家庭教育,做到優生、優育、優教,基於此認識基礎上,運用適合孩子成長成才規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能使現代家庭教育活動奏效的。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採取得力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積極發展家庭教育,共同創建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才能讓千百萬孩子健康成長。



我的數學我做主


精力旺盛的孩子行為表現:

第一種活動過多

第二種注意力障礙

第三種學習困難

精力旺盛的孩子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精力旺盛,橡皮小野馬,他們聰明又調皮,面對這樣的兒童,好奇心正值巔峰,而恰恰是這種好奇,卻足以把父母,搞得精神崩潰。

這類孩子,情緒極為不穩,自控能力差,衝動,任性,經常惹事生非,不服管束,使同學和夥伴害怕他,厭惡她,久而久之,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或傷人的行為。

協助精力旺盛的孩子克服性格困難的方法

第一招安靜遊戲法

第二招食物控制法

第三者代幣控制法

孩子的性格缺陷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越早發現改善起來就越容易。


moon亭


試教育的弊端使學生壓力太大,競爭使孩子都沒有童年了。像現在初中的孩子,平時的努力只能上優,也就是總分的百分之八十,但是真正在學校裡要考到好的名次至少要考到總分的百分之八十五。許多學生在八年級就學完了九年級的內容,在高一就學完了高三的內容,如果不這樣根本趕不上學習的進度。且現在許多學生畏懼放假,一放假作業就非常多,比如雙休日,九門科目各一張試卷就有九張試卷了,並且還有其他的作業,很多學生表示非常累。我建議是教育的學習量不要太多。像九年級上冊就要學完下冊內容,高二學完高三內容,加上各校人數多競爭大,壓力真的非常大,而且學習起來非常苦非常枯燥。


小鹿視頻號


不敢評價現在的教育好壞,只能說說現在一些現象。

最讓人想不明白的就是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也為能提高孩子的素質,其實是孩子累,家長更累。

英語學的越來越早,有的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教了,真的重要到由幼兒抓起嗎?

升學考試越來越所謂的奧數話,是現在學生太厲害了?原先課本的知識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

本科教育,教的不在教,學的不在學,到了研究生則和工作一樣了,科研創新能力無從談起。


搭橋思維


德智體美勞,現在家長老師注意力都在智上面別的方面都不足。


天宇明志


現在教育要加強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不是讀死書,死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