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算得上千古絕響的詩詞有哪些?

摳腳大漢Zz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742年,李白在長安紫極宮遇見了賀知章,給他看了自己的詩歌作品《蜀道難》。賀知章非常佩服,把李白一頓狂誇,稱之為“謫仙人”,意思就是從天上貶謫下凡的“仙人”。除了賀知章,同時還有其他一些人也用“仙”來稱呼過李白,比如他的好朋友杜甫。杜甫寫了一首詩叫《飲中八仙歌》,描寫了當時很喜歡喝酒的,一群極富個性的名人,取名叫“飲中八仙‘’這其中就包括李白。李白就這樣又和“仙”字掛了鉤。李白後來被叫“詩仙”,和賀知章的力捧、杜甫的詩歌,應該說都有關係。

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追尋古蹟


酒以詩傳,詩以酒名。這種現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比較常見。有詩人的地方就有酒,盛產酒的地方往往也會伴隨著詩人的出現。

不喝酒,和喝了酒後寫出來的詩,有的確實是兩樣。李白之前的詩人是這樣,李白之後的詩人也是這樣,歷史上多了去。

名家輩出,佳作紛呈。其他不講,自詡是賣酒的人中能夠胡謅兩句的我,有一首頗受大家好評的拙作就是喝酒後才寫出來的:

《家史》

酒是父親的淚

不是流出來

而是吞下去

.

他總是那麼清醒

我卻醉了

大家讀了後認為怎麼樣嘛?

至於問李白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這還真不是後人對他的讚譽,我記得好像是李白在當時京城長安北漂時,前輩詩人賀知章看了他寫的《蜀道難》詩後,對他的評價。

但李白寫的那麼多首詩中,不管是以酒為主題還是沒有,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詩,我認為應該是《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這首詩也許完整背得下來的朋友不多,但當中的很多句子單獨出現時,估計只要是中國人,沒讀過一天書的都會聽別人說過。

李白也是高產詩人,截止至今像我就還聽說有哪個說李白寫的詩有不好的。總之,李白被譽為詩仙當之無愧。最後,就這樣吧,以上理解學習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問道茅臺鎮


李白,被尊稱為詩仙,在他在世的時候已經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李白在天寶初年,前往長安,拜見當時的四明狂客賀知章,以求引薦。兩人相見,一見如故,賞其文,見其《蜀道難》一詩,嘆為“謫仙人”,遂有“金龜換酒”之美事,譽滿長安。“謫仙人”被廣為傳頌,逐漸演變成“詩仙”。經歷盛唐,中唐,以至於晚唐,已經為大家所接受和認可。

李白擅長寫古風,《將進酒》可稱為一時巔峰。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艾條艾柱艾絨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應該說是先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大約時間應該是(735——742)年之間。當然也有記載(742~756)初年。從此便有了詩仙的來源。

被稱為千古絕響的詩歌《將進酒》《蜀道難》

《靜夜思》李白最初拿出自己的《烏棲曲》給賀知章看,賀知章有“泣鬼神”之評,李白接著拿出了自己的《蜀道難》,賀知章還沒看完,就稱讚了四次,讀罷,感嘆道,你是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啊,李白後來被人稱“詩仙”,賀知章那會就獨具慧眼了。其實《蜀道難》應該是李白最得意之作,唐代流行獻詩時李白專門拿出炫耀才華之作。所以說《蜀道難》應該是李白寫的最好的作品。



覚岸


我是@輝公子沒有故事,李白是第一次到長安時,大約唐玄宗天寶初年,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據傳有3000首,流傳至今990首,算得上千古絕響詩歌有很多。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李白第一次到長安,已經

40歲了,雖然他的詩句已經很成熟、很優秀,卻是籍籍無名。當時的賀知章作為京城文學名流,名氣顯赫。於是在這一年,無名之輩李白拜訪了賀知章,李白以自己的作品《蜀道難》作為拜帖呈上。

李白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篇作品,賀知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把他稱作為“謫仙人”。從此之後。李白就有了“謫仙”這個稱號。

這裡列舉李白稱得上千古絕響的一些詩歌:

《靜夜思》、《贈汪倫》、《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行路難 其一》、《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渡荊門送別》、《望天門山》、《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

這些詩作在歷史的長空熠熠生輝,寫盡了李白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懷著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但是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胸中淤積的痛苦和憤懣難以言狀。

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提供了重要依據。

#泛文化寫作營#


輝公子沒有故事


李白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已無法考證。至少我沒從史料或者詩歌評論中發現。李白被後人尊稱為“詩仙”,杜甫被後人尊稱為“詩聖”。我認為從什麼時候開始並不重要!

我上高中時我們語文老師說杜甫被稱為“詩聖”,是從北宋年間民間慢慢傳開的,我翻閱一些書籍,並沒找到相關記載。倒是明代楊慎說“李太白為古今詩聖”。通過這是否可以推斷,明代以前對於“詩仙”和“詩聖”的流傳,民間並未形成。

李白在世時,僅僅有“酒中仙”的稱呼,詳見杜甫《飲中八仙歌》,這裡不作贅述。還有

“謫仙”的稱呼,李白到了長安,賀知章看了李白寫的《蜀道難》等詩,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後來李白回憶起這事,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中兩句“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可見,李白有“謫仙”的美稱。

最後,聊一下李白算得上千古絕響的詩有哪些。既然是“絕響”,不僅僅算得上唐詩中的精品,而且要後人無法模仿,即做到空前絕後!我認為有《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行路難》《俠客行》等歌行體詩。至於絕句律詩同時期皆有並駕齊驅者。

最後限於篇幅,摘錄一下《將進酒》全文,供各位賞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姜羽豐jyf


李白被稱為“詩仙”不是沒有道理的

李白一輩子熱衷於學仙求道,他一生“沾仙氣”的地方可不少。不論是唐朝詩人還是後世墨客,都不約而同的將李白和“仙人”聯繫起來。

眾所周知,李白好酒、善詩、習劍、學仙。

第一個叫他“神仙”的,不是個普通人,是科舉狀元、太常博士、大詩人、大才子賀知章。

讓賀知章驚呼“李白是神仙”的那首詩是《蜀道難》。賀知章在看過李白的詩後,大加讚賞,誇讚李白為“謫仙人”。

從李白自己看,他相當一部分的詩歌中都包含著自己對於成仙的渴望,而後世也有關於李白乘鯨昇天的傳說。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也曾這樣寫過:“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另外,大家知道李白好酒,他喝酒也是喝出了“仙氣”的。

李白能稱得上是千古絕響的詩句那真是太多了,我只能說,李白的每一首詩都是有仙氣的。

寫美人: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寫俠客: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寫月亮: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寫愛情: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飲酒寫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簡單舉幾個李白的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劉敦傑


據傳,同時代的賀知章因崇拜李白尊稱其為“謫仙”;而明代楊慎說過一句話“李白神於詩”,神仙神仙,神往往和仙一起,所以詩神亦為詩仙。

李白的《靜夜思》小時候學的,意境很美,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長大了才瞭解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月是故鄉明。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習的時候被他的美所傾倒,後來知道是作者被赦免後的心情,心情與景色遙相呼應,可知作者心情愉快。

還有《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等等。


墨魚吧


李白被稱為“詩仙”不是沒有道理的

李白一輩子熱衷於學仙求道,他一生“沾仙氣”的地方可不少。不論是唐朝詩人還是後世墨客,都不約而同的將李白和“仙人”聯繫起來。

眾所周知,李白好酒、善詩、習劍、學仙。

第一個叫他“神仙”的,不是個普通人,是科舉狀元、太常博士、大詩人、大才子賀知章。

讓賀知章驚呼“李白是神仙”的那首詩是《蜀道難》。賀知章在看過李白的詩後,大加讚賞,誇讚李白為“謫仙人”。

從李白自己看,他相當一部分的詩歌中都包含著自己對於成仙的渴望,而後世也有關於李白乘鯨昇天的傳說。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也曾這樣寫過:“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另外,大家知道李白好酒,他喝酒也是喝出了“仙氣”的。

李白能稱得上是千古絕響的詩句那真是太多了,我只能說,李白的每一首詩都是有仙氣的。

寫美人: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寫俠客: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寫月亮: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寫愛情: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飲酒寫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簡單舉幾個李白的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Leo年輕有希望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其母夢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他五歲隨父親遷居唐綿州昌明(今四川江油縣西南),十歲時,便博覽群書,精通書史,出口成章。由於生得姿容俊美,骨格清奇,有飄然出世之相,人人都誇他錦心繡口,說他是神仙下凡,稱呼他為李謫仙。

李白一生好酒,不求仕途,志在遨遊名山大川,嚐遍天下美酒,登峨眉臨雲夢,與隱居在徂徠山竹溪孔巢父六人日夜酣飲,稱為竹溪六逸。有人對他說“湖州烏程酒甚佳”,李白就不遠千里來到湖州,在酒館中旁若無人,開懷暢飲。正好州郡的迦葉司馬經過酒館,聽見裡面有人在酒後狂歌,於是就派隨從進去問詢,李白隨口作答:“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李白的詩風豪放雄奇,想象豐富,語言不假雕飾,富於獨創,不受格律約束,如天馬行空,自成天籟。賀知章見到李白的詩文,嘆道:“子,謫仙人也”。杜甫專門寫詩贈於李白:“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汨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在《全唐詩》中收錄了李白的詩有一千零二十首,首首都是千古絕唱,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人想象豐富奇特,手法大膽誇張,呈現出亦虛亦實、亦幻亦真夢遊場景。全詩無論是構思,還是意境,都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天馬行空,堪稱絕世名作。

另外《將進酒》全詩情感飽滿,喜怒哀樂猶如滔滔江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止,起伏跌宕,變化劇烈;手法極其誇張,以大量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點。

還有《蜀道難》,清代詩評家評此詩:“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全詩襲用“樂府詩”舊題,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李白是繼屈原後的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文集後來由其叔叔李陽冰整編而成,名為《草堂集》共二十卷。現在流傳下來的是由清代王琦輯補.編定和註釋的《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