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武功老县城的“忠孝文化”

武功镇是武功县老县城所在地,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年盛夏,西安市内酷热难耐,刚好爱人的表妹要结婚了,邀请我们去武功镇做客。我一家三口都在假期,正愁没地方避暑,便提前动身出发了。那里的白天气温比西安低2~3度,晚上很凉爽,睡觉还得盖被子。我中午热的时候就呆在后院的窑洞里乘凉,早晚出去转一转,观赏文物古迹,了解风土人情,一连住了十天,过得很惬意。我把所见所闻记下来,与大家共分享。

苏武墓


陕西武功老县城的“忠孝文化”

苏武北海牧羊

傍晚时分,我和家人边走边停,步行一个小时来到苏武墓。路边有一个小村子,散住着二十几户人家。近处的一家,门前的柿子树上挂着青柿子,叶子有些泛红了;几只柴鸡在麦草堆里觅食,咯咯嗒嗒地叫着;绿油油的玉米地一片连着一片,玉米棒子已经吐芯了;两三只土狗在玉米地里窜进窜出,尽情地撒欢。一派田园风光。

站在高高的公路上,我能看到低处的苏武墓 。石箍的坟包不大 ,上面长满青草,绿的鲜艳。一圈覆着灰色琉璃瓦的高墙把它围起来 ,正门背对着公路。我们走下公路 ,绕过玉米地 ,找到正门,里面正在施工。说明来意,经许可后便在里面转了一圈。

迎面一座气势恢宏的的仿古大殿,匾上书着“苏武纪念馆”几个镏金大字。几丈高的苏武雕像立在大殿前,他身披老羊皮长袍,手握汉节,满脸风霜,面部表情平静,二目眺望远方,目光坚毅有力。他身旁有几只羝羊,这是他在北海放牧时的伙伴。

大殿后就是苏武墓。坟前没有石兽,也没有其他的祭祀古迹,规格太简朴了。旁边只有几块石碑竖立,其中一块石碑是清朝陕西巡抚毕沅大人重修苏武坟冢时立的碑,碑文正面内容以褒扬和教化为主,文言文,我半知半解。周围的苏姓村民都自认是苏武的后人,所以背面的捐款人名单以苏姓为主。排在首位的赫然是清末名臣左宗棠的名讳。他在陕甘总督任上,颇有许多修复名胜古迹方面的政绩,有益于国家社稷。苏武墓是其中之一。

陕西武功老县城的“忠孝文化”

李陵劝降

《史记》记载,苏武一个人在北海(今西伯利亚)牧羊二十年,饱受苦楚。冰天雪地里,食物匮乏,他掘地鼠洞找草籽充饥;冻得不行,就和羊群相偎取暖,每天面对寒冷和饥饿。最难忍受的是长年一个人时内心的孤独,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他经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但对汉王朝的忠心不变,多次拒绝匈奴单于的劝降。这期间,他老母去世,得不到朝廷的抚恤;妻子带着儿子改嫁别人,他连自己的家都没了。但他汉节不离手,始终保持着矢志不渝的忠臣气节。当苏武随汉使回到长安时,五十岁的他已是老态龙钟,牙齿脱落,须发苍苍了。苏武归汉后不久,他的儿子参与了燕王刘旦的谋反,没能得到赦免,最后被处死。苏武内心的巨大悲痛无于言表。

但苏武却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从苏武身上,我知道了“人总是需要点精神”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意思,懂得了他为何被称为“民族的脊梁”,知晓了什么是做人的气节。

苏武纪念馆门前是一大片平坦的低洼地,有一条漆水河流过。海外的苏武后人出资,准备蓄水再建一个上千亩水面的“北海湖”,开发旅游资源。一条通向纪念馆门前的公路正在建设,远处机械轰鸣,人头攒动,正在紧张施工。我想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在“北海湖”上划划船。

报本塔

陕西武功老县城的“忠孝文化”

武功镇报本塔

武功镇街道在川道里,有漆水河流过,川道两边都是典型的黄土台塬地形。在街道上向西看,土塬的半中腰有一座古塔很醒目,这就是报本塔。武功八景之一“胡燕绕塔”就是此塔。表妹家就在塔旁边,我参观过几次。起初我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古塔,这样的古塔很多县城都有。不料想这座塔竟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后修建的,不禁大吃一惊,想不到它竟然有如此来历和渊源,竟然在三秦大地上伫立了一千四百多年,直到今天仍保存完好。

李世民诞生于此地。玄武门事变,他弑兄杀弟,逼高祖让位于己。登基之后,他也许为了填补心中深深的愧疚,更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以仁孝治天下”,教化万民。唐太宗专门拨款为逝去的生母修建此塔,以报答生养之恩,故名报本塔。据说当时由长安城西望可以看见报本塔。此塔建筑工艺的精湛足可以和西安大雁塔相媲美,只是没有高大的塔基座,建筑风格简朴,更由于远离省府,再加上和佛教没有多大瓜葛,所以没有大雁塔名气大而已。

在每层塔檐四周挂着风铃。老辈人能通过不同方位风铃的响声,来推断天气,安排农事,竟然屡试不爽。风级较强时,塔铃“叮当”声不绝,整个武功镇街道的人都能听到。有一夜塔铃作响,亲戚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了。真是太神奇了!

前几年,省文物局在发掘法门寺地宫时,发现了一份史料。据记载:报本塔下也有地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于是有关单位施工把塔拆掉,砖石都编了序号。报本塔地宫成功发掘后,文物装了两卡车,不少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根据编的序号,施工单位利用原有砖石重建报本塔,竟然未添一砖,足见当时的青砖质量之好,现在也未必能达到。由于剔除了砖上的苔泥,修复的古塔旧貌换新颜,更显得挺拔肃穆。

报本塔屹立此地一千多年,教化了当地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这里民风淳朴,敬老之风蔚然,报本塔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当地善待老人的孝子、好媳妇很多,经评选受到县政府的表彰,有的还参加过全国的此类评选活动,载誉而归。

陕西武功老县城的“忠孝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

现在武功县政府要以报本塔为中心,打造一条旅游线路,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武功老县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