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 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上小學還好好的,一上初中就變了,特別不聽話,愛和大人鬥嘴。有時他們對社會、學校、家長所作的正面宣傳嗤之以鼻,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上否定。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大喝其彩。對父母的教誨、思想教育及紀律規則消極抵制,甚至蔑視對抗等等。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青少年厭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他們不願意學習,提到學校、學習、上課就暴跳如雷,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連班級的門口都“走不進去”。厭學即學習缺乏動力,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很被動,感覺學習生活單調、沒意思,把學習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不可否認,初中的孩子,是容易產生厭學的一個年齡段,如果不及時引導,孩子就會想輟學。一些家長就感到疑惑了,孩子上了初中,能夠體驗到集體學習、活動的樂趣,怎麼就會產生厭學呢?

寶爸寶媽們在上初中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很多同齡的學生,都喜歡打耳釘、染髮燙髮、抽菸打架,經常在上課的時候頂撞老師。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有時到了晚上,幾個同學會避開"宿舍管理員"的耳目,偷偷地翻牆出去上網,第二天無精打采地回到教室,在吵鬧的早自習中呼呼睡。沒錯!真是因為他們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歡彰顯個性和自我,覺得"老子天下第一",對老師和父母的管教不以為然。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尤其是現在網絡如此發達,孩子一旦被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所吸引,或是喜歡上了某個異性同學,就會墮入無盡幻想的深淵。青春期的孩子厭學,無論是父母的好言相勸,還是拳打腳踢,孩子都遵循自己的"個性"做事。如果父母言語偏激,孩子可能還會和父母大打出手。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心理專家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厭學,主要有這4種原因。

1. 缺乏學習目標和動力

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有什麼意義和?學習到什麼程度才算優秀?

這三個問題,是一些厭學的孩子很少考慮過的問題,他們明白學習到底為了什麼,也就會缺乏學習的目標,缺少學習的動力。

作業做不完無所謂,考試考不好不在乎,家長的說教當做空氣,老師的批評無動於衷。孩子選擇了"破罐子破摔",也就逐漸對上學產生厭煩情緒。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2. 親子關係疏遠、破裂

孩子和父母關係的疏遠,也容易導致孩子厭學,他們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做事都看自己心情。

很多家庭,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奔波,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監護,留守兒童有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 一是隔代撫養可能會讓孩子在溺愛的"泥淖"中無法自拔,無法擁有責任意識,對學習的態度也會存在問題。
  • 二是父母常年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予關心,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很難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學習中。

有些孩子課餘時間沉迷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他們覺得反正父母又不知道,山高皇帝遠!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3.家長千篇一律的說教

很多父母喜歡對孩子講一些晦澀難懂的大道理,而這些大道理幾乎都是千篇一律,沒什麼新意。

這樣的說教聽起來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孩子也早已經對說教產生"免疫",甚至會覺得父母太過囉嗦,就會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和父母唱反調。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面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如果對正確的方法不太明白或存在疑問的話,最好諮詢專業的心理專家,以免盲目的教導孩子,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

青春期孩子厭學叛逆,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 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是息息相關的,只有保護了孩子的自尊,適當地給孩子鼓勵,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關注和尊重,才會願意學習。

有了正能量的激勵,孩子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也會被激活,也會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父母必須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他們最需要什麼,才能夠"對症下藥"。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2. 減少責罵,適當鼓勵孩子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尊心,無論他們學習成績如何,他們也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表揚,也希望父母能夠看到他們的優點。

如果孩子沒有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家長也不要過度批評,對孩子報以寬容,適當鼓勵孩子。父母發現孩子有厭學情緒,可以溫柔地對孩子說:"如果你真學不進去,別為難自己,暫時先放下,出去散散步好嗎?我最近也心情不是很好,需要你的陪伴和安慰。"

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也願意去關心父母。孩子有了責任心,自然也就會對學習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3. 學會做孩子的傾聽者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看似很強,其實也經常遇到困惑的事情,只是很多時候不願意向人向別人求助。有的時候孩子希望和父母談心,但是又覺得不好意思,就會將心事藏在心裡,久而久之和父母產生隔閡。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心理和情緒變化,然後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交流,傾聽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然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像父母傾訴,心理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和滿足,學習上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也就會主動學習,聽從父母的各種建議。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現的種種問題並不是要遠離你,而是通過這些信號在向你求救,其實他想要的是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處。而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採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不但不會解決孩子的種種問題,反而會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我一個擔任初中班主任的朋友,天天面對幾十個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是頭疼欲裂了,好在他看到了這本《解碼青春期》,覺得裡面的應對方法很受用。這套書籍是樊登讀書會力推薦的。該如何陪伴孩子十幾歲的成長?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雖然我家圖圖還小,但現在孩子的青春期總是來得措不及防,要處理好與青春期的孩子之間的關係,就要先了解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孩子到了青春期,隨著身體的發育、所學知識的增加和閱歷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此時的他們進入一個人生最衝動的階段。

在他們眼中,父母可能是落伍的、古板的,或者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開始惱羞成怒。

隨著青春期到來,家長會發現孩子出現一些怪異行為,比如自私、悲觀、厭世、早戀、沉默、難以溝通,這些都是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生,孩子才能步入青春的正軌。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家長要做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師,及時、恰當地接觸孩子的一些困惑,撥開孩子心中的疑雲,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就得找到他們不管是青春期的“早戀”還是叛逆期的“根”,拆掉拒絕交流導致親子隔閡的“牆”。

這本書給大家一一解釋青春期孩子的常見行為,就是為了幫助家長找出問題的本質根源,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46元一本青春期叛逆期育兒書籍,一個月看完的話,一天用不到2塊錢,不過就是一頓毫無營養,簡單粗暴的外賣價格,而這樣的或許能讓無奈、抓狂甚至絕望的你們有了一些頭緒哦!

青春期少年厭學背後,那顆薄如蟬翼的自尊,父母最好這樣去保護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最為敏感,他們可謂被關注,被父母尊重。只有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能夠對父母坦誠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