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

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的閱讀《論語》呢?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廣老師給大家一點小建議:

第一,要“咬文嚼字”。

比如我們讀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如果我們先搞懂了“學”和“習”的意思,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會“喜悅”了。

學,是什麼?就是“效”,效仿的意思,後覺者效仿先覺者,就叫“學”。

那什麼是“習”呢?我們看一下“習”的繁體字:。上面一個“羽”,下面是“白”。

《說文解字》裡講:“習,鳥數飛也。”

就是說小鳥剛剛開始不斷的練習飛翔。

由此可見,“學習”二字,包括了“效仿”和“練習”兩個動作。

用一個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知行合一”。學完之後要去實踐,才能叫“真學習”,否則就是“假學習”。

光學不練假把式,說的就是這麼個理。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那為什麼“學習”之後會“喜悅”呢?是因為書中真的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我試問一下,如果我們去學習某一樣技能,比如說“打乒乓球”

看別人打,那就是“學”,自已開始動手打,那就是“習”。

當我們不斷的練習,終於可以隨心所欲的接發球,偶爾來個扣、削得分,會不會產生“喜悅”呢?

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真實內涵,由外及內,從而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我們可以運用到方方面面中去。

第二:就是要搞明白孔子講話時的場景大概是怎麼樣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和什麼人?

為什麼孔子對於不同的學生提出來的同一個問題回答會截然不同

比如說對於同一個問題:問仁。

顏回問仁、仲弓問仁、司馬牛問仁、樊遲問仁,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大家有沒有想過呢?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其實很簡單,孔子是比較瞭解他這些學生的,他會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對他們優秀的地方進行鼓勵、不足的地方進行提醒,這是“因材施教”的典範啊!所以才會有了不一樣的回答。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掌握以上兩種閱讀方法,讀起《論語》來一定會“趣味盎然”的。

《論語》這本書,自古及今,有無數人讀過,也有無數學者給他註解過,廣老師想帶著大家從今天開始進行深度閱讀。我今後會不斷的寫這個系列的文章,初步定名為:“論語與說文解字”系列

此係列文章的結構大概是這樣的:

  1. 首先,我會從《說文解字》的角度來細講關鍵字;
  2. 然後,再概括的講一下秦漢時期和宋明時期的學者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3. 最後,廣老師再講一講自已的感悟與心得。
您真的讀懂《論語》了嗎?書中真有“顏如玉”和“黃金屋”嗎?

歡迎大家關注“廣老師講國學” 頭條號,廣老師會不斷的帶給大家真真實實的“國學”乾貨。

希望大家支持國學,多點贊、轉發,讓更多的國學愛好者閱讀到正統的國學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