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毋庸置疑,這場疫情給很多行業造成了切實的影響;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諸如外貿等行業又開始四面告急。

從最開始受創嚴重的餐飲業、旅遊業,到如今的外貿行業,可以說,今天的世界,越來越充斥著不確定性。

未來五年,橫亙在每一個職場人面前的重大課題,就是學會“概率化生存”。

所謂“概率化生存”,指的是每件事情、每個選擇都具備對錯兩個可能,都會存在意外發生的概率。

未來五年,哪類人最容易被隨機淘汰呢?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一、

先說個案例故事好了。

來訪者張曼(化名)畢業於一所211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然而張曼對自己的專業毫無興趣,按照她的話說,大學四年也基本上是“混”過來的。

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張曼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更是抱著一種“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

由於張曼的專業背景加上乏善可陳的專業成績,張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規模不大的建築工程類公司做資料員。

因為公司經營不穩定,加上張曼覺得資料員的工作太繁瑣太操心了,不到兩年,她就辭去了這份工作,在家人的安排下來到了一家汽車金融公司,成為了一名數據錄入專員。

這份錄入員的工作內容非常簡單,就是負責把客戶資料、信息及相關數據等錄入到系統中,做好統計資料的保管工作,偶爾幫助銷售人員準備些談判資料什麼的。

在張曼剛開始從事數據錄入員這份工作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汽車貸款比較好的那幾年,即便這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錄入員崗位,工資也非常可觀。

張曼一度對自己的狀態很滿意。

那些年,她一邊做著錄入員的工作拿著不錯的薪資,一邊忙著談戀愛結婚,日子過得逍遙又自在。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然而漸漸地,汽車金融行業慢慢就沒有那麼景氣了,尤其是受疫情衝擊,張曼所在的公司很可能會有解散的風險。

32歲的張曼這才徹底慌了,想著自己的孩子才兩歲,感覺自己這些年的時間都荒廢了,除了上班和回家帶娃,沒有任何經驗或能力上的提升——她不敢想象,一旦離開了這家公司,上哪裡能找到這麼一份輕鬆、簡單、能夠媲美當初行業景氣那幾年收入的好工作呢?

在我看來,張曼的困境,和我們的大環境及生存基礎的改變不無關聯。

  • 而生存基礎最大的改變,莫過於“概率化生存”時代的到來。


正如湖畔大學梁寧女士說的那樣——


20年前,我們對於互聯網極為陌生,那個時候,你在互聯網上並不能買到什麼物資;但是今天,14億人宅家通過網購採購物資——這個變化的背後,是我們生存的基礎變了,協作模式變了,職場發展環境與生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如果你仔細留意下不難發現,以前小區的信息樞紐是大媽廣場舞俱樂部,公司的信息樞紐是辦公室茶水間,現在變成了一個個微信群;以前城市的樞紐是地鐵站和超市,現在變成了外賣小哥。

很多人在關心疫情何時過去,好恢復生產生活,但事實上,“恢復”這個詞不對,也許用“迭代”更適合。

因為疫情一旦結束,我們怎麼也不會回到2019年的生活:該淘汰的自然被淘汰,該顛覆的自然被顛覆,該升級的也免不了要進行迭代升級。

不論如何,歷史的潮流只會向前。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二、

在這一場洗禮中,具備以下3個特點的人,保不準隨時會慘遭淘汰!

1、貪婪:想要的太多,存在不合理信念;

事實上,張曼的案例說難也不難。

對她來說,在30出頭的年紀,隨著汽車金融行業整體的下滑,沒有了熟人關係,她也不太可能去和20出頭的年輕人搶奪這個飯碗了。

如果她決心重頭開始,那麼就需要做些準備,包括必要的學習和實踐,等等。

但在諮詢過程中,張曼明顯存在“阻抗情緒”。

經分析,這種“阻抗情緒”恰恰源於張曼內心的貪婪。

例如,張曼對於下一份工作的訴求是:她希望能找一個輕鬆的、收入能和自己剛去金融公司那會兒的水平相媲美的、聽上去光鮮的、離家近的工作。

問題是,如果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你沒有積累又沒有過硬的實力,又憑什麼獲得想要的一切呢?

貪婪者,往往自視甚高,他們會天真地認為,工作也好市場也罷,都需要按照他們的願望發展,他們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多,可一旦工作或市場發生了變動,他們就會立刻承受不住,但內心由於很難割捨之前的利益重新開始,往往會被自己的貪婪卡在半空動彈不得。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2、懶惰:不思進取不學習,找藉口是第一名;

通常來說,20-30歲是一個人最寶貴的黃金10年。

在這重要的10年中,你有很多的事要做,但照樣有人會把這10年給浪費了。

  • 說句扎心的話,如果浪費了這10年,一個30歲以上的人再想重新選擇,只會難上加難。

那麼,這黃金10年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呢?

1)、18-25歲:自我探索期;

想要在職場中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首先就需要對自己有一個起碼的認知和了解,包括:

  • 我喜歡什麼?
  • 我討厭什麼?
  • 我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 我擅長什麼?
  • 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交往?
  • 我的能力大概是一個怎樣的水平?
  • 我大約適合哪方面的發展?
  • 等等。

從我這邊的諮詢經驗來看,那些實踐經歷豐富的客戶,通過諮詢是很容易分析出特質及優勢的,這樣的人在進行職業生涯方向定位時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而那些經歷簡單、對自我認知沒有那麼明確的人,本身經歷就少又沒有什麼突出項,在進行方向選擇時往往也是困難重重。

2)、25-30歲:定位蓄能期;

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之後,接下來,就是儘快找到適合的崗位和平臺,進行積累和蓄能。

  • 這個階段,你不僅僅要考慮能力上的突圍,更有戰略層面的佈局,以及思維意識的突破。

你需要著手構建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體系,規劃一條向上發展的路徑。

3)、30-35歲:快速成長期;

如果前兩個階段發展順利,到了30-35歲這個階段,不出意外,你可能會迎來快速成長的時刻。

這個“快速成長”的表象有:


  • 你可能是被提拔到了一個更重要的級別崗位;
  • 你可能被挖到了更好的平臺有了更高的起點;
  • 你可能開始在某個領域有了一些名氣......

這個時候,如何甄別外部機會,同樣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 你需要知道,哪些機會有坑、哪些機會更容易讓你功成名就——你的判斷能力在這個階段將會對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這三個階段,基本上,35歲危機對TA而言就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和影響了。

所以,你大可不必羨慕那些35歲之後能夠鎮定自若的人,因為他們35歲之前無一不是殫精竭慮,不敢有絲毫差池;而如果你35歲之前從來不曾有這些思考,大概率上,35歲對你而言就會是一場躲不掉的危機。

懶惰者,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只會夢想搭上增長的大船高枕無憂,當危機悄悄逼近,他們毫無察覺,依然在幻想,從來沒有任何切實的努力和行動!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3)、短視:只看見眼前得失,從不做長遠打算;

就像前文裡的張曼,在汽車金融公司的那些年,她也曾有機會去其他公司從事某技術類崗位,如果她能把握住,可能前期會辛苦些,但不至於出現今天這般被動的局面。

但問題在於,當時張曼算計了下,覺得與其吃苦博取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不如享受眼下的利益,過了今天再說明天的事。

  • 要知道,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對於多數人來說,25歲之前是探索期,25-30歲是積累期,30-35歲是快速成長期,那麼35歲之後,則到了爆發期,會迎來所謂的“職場紅利”。

當然,這個年齡也不是絕對的。

如果一個能把探索的時間往前移,比如TA在高中之前就具備了清晰的自我認知與定位,在大學時期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累積,很有可能30歲之前就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但如果你遲遲沒有開始第一步,到了30多歲連起碼的自我認知都一片空白,在同樣的而立之年,就別怪他人做的風生水起、而你只能被焦慮和不安所包圍了!

短視者,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看不見舒適裡的危機、危機裡的轉機,一生庸庸碌碌、勞而無獲。

  • 綜上,如果一個人貪婪懶惰又短視,大概率上存在被隨機淘汰的風險!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三、

那麼,對於張曼們而言,到底該怎麼做呢?

1、做出取捨;

你能在職場中活下來是因為有人需要你,而不是你一廂情願的認為。

對張曼們來說,他們需要考慮的是:繼續這樣瞻前顧後、放不下眼前利益,對未來又能有什麼好處?今天堅守的東西是否具備長期價值?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倒不如換個地方換個崗位重頭開始,倒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2、練習在概率裡生存的能力;

既然是概率,也就意味著,你今天的決定,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的。

如果與預期一致皆大歡喜,但如果不一致甚至南轅北轍,到時候你又靠什麼立足職場?

所以,每個人都要構建自己的“安全網”:這個安全網不是別的,它恰恰是你的能力體系,同時最好具備一技之長乃至優勢,且有硬核作品或成績證明,才能足夠應對未來的變化。

接下來的五年,我們將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以及職業的重大變遷。

而疫情結束之後,這一切早已悄然開始。

“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德拉克羅瓦


未來5年是概率化生存年代:具備這3個特點,註定會被隨機淘汰!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