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當過老闆的人還能從底層做起嗎?

蘇紫曦


當老闆的人能否再從底層做起,取決於這個老闆當時的狀態和心態,這是有前置條件的。

第一,如果老闆依然是老闆,純粹就是為了體驗基層的生活,帶著老闆的身份,純粹就是為了體驗底層的生活,可能也就是做做樣子,也不能夠真正的像底層的普通員工那樣去工作和生活,比劃比劃而已。

第二,如果老闆雖然已經不是老闆了,但只是把資產變了現,依然過的是有錢人的生活,甚至過得比當老闆時還舒服、愜意,難得享受有💰人的生活,這種情況下,要去從事底層員工的工作不現實。

第三,如果老闆真正由富翁變成了負翁,從人生的頂峰跌落到人生的谷底,王子變成了青蛙,窮困潦倒,入不敷出,就像電影電視裡的主人翁一樣,如不從底層員工做起,就不能生活、生存,情非得已還是能從事底層員工工作的。

但凡還有其他選擇,老闆就不會選擇再從底層做起。老闆要恆下一條心,再從底層員工做起,是很難的。要經受富負強烈生活反差的煎熬,要經受同為老闆現在依然是老闆的白眼,要經受以前是下級現在是同事的責難,心裡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以上的苦累都能承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從底層員工再幹回老闆也不是沒有可能!


朝亁晉


大家好,我是橘子

很高興回答問題:自己當過老闆的人,還能從底層做嗎?我的回答是:如果是我,遇到喜歡的行業,我願意從底層做起。人的一生都是在修行中度過的,不同的行業,在不同的時期,成就了不同的自己。

😋比如像我,去年八月份之前我也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鋪,但是由於自己經營不善,管理不當,最後不得已轉讓了,以後我都在家中修養,這期間我做過很多底層的工作。例如:超市的理貨員,地鐵站的義工,也給培訓機構做過宣傳,發過傳單,最後一份工作是客服,我都是從最底層開始做的,但是我卻很開心,在工作中,不緊學習了經驗,該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從底層開始並不可怕,相反,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經驗可學,用我們學到經驗,運用到喜歡的事業中去,還可以利益最大化,這都不是進步的表現嗎?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到你,詳細請觀看視頻,謝謝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7d85a5b9aaf4057bb783789263a8407\

橘子AA


當然可以


子曰無衣與子同裳


可以的


大海單騎


按照我們正常的邏輯,每一個成功的老闆都曾做過最基礎,最底層的工作。那做了老闆以後,還能不能從底層做起,我覺得完全可以,卻也要分類討論。原因如下:

1.沒有任何的經驗表明這樣做是行不通的,即便歷史經驗告訴你這樣不行,那又怎樣?因為經驗和別人的經歷代表過去和別人,你想做的事只代表自己的選擇,只要有意義且目的明確,做就可以了。

2.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心態的轉換,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康熙皇帝也曾微服私訪,但是他始終是皇帝,但你今天的這個選擇可能短時間內都要做底層工作,心態的轉變是必須的,並且如果你在這個領域有很好的能力經驗,很快你就會成長起來,因為領導能力和抗壓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

3.我們做每件事都還是要確定一下做這件事的意義,且因何而起,我覺得這樣做行,你覺得不行,存在就是合理的,爭吵沒意義,不如您做了才知道,但是我很負責任得說,這個做法,沒問題,可行,有意義。


有點靠譜的發聲者老劉


當過老闆再從底層做起的大有人在,首先自己要放得下面子 心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擺平位置,沒有誰的人生一路順風順水 人生的不如意有時候也會使人意志堅強 越挫越勇,慢慢來 多點耐心 不久的未來還會春風吹又生的



長恨哥呀


當然可以,大丈夫能屈能伸


不懂事的小董721


能屈能伸,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吃貓的魚


看個人吧,有些願意重新來過,有些放不下身段


尋找生活精品Vlog


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要甘於從最底層做起,幹好最簡單、最平凡的工作。

1、最底層的幾步一定要紮實

沃納考的總裁琳達·喬依·沃切納對自己的評價是:“我有種永無止境的慾望做好事情——越接近目標越好”。但她沒有妄想要一步登上梯子的頂端,甚至中間。她明白自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重要的是不要放棄熱情和停止攀登的腳步。而且每一步都很踏實。她16歲從高中畢業後進入布法羅州立學院,主修商業管理。在大學時,沃切納的工作狂現象就很明顯,在每個假期,她都到紐約百貨商場打工。她回憶說:“我在那兒每家商場售貨”。這給她未來事業道路打下了基礎。在大學裡,琳達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她還當考試監考,批閱卷子。琳達在1966年20歲時畢業,獲得工商學士學位,並踏上了零售服裝行業。 琳達夢想擁有自己的公司,但她還是從所有偉大幻想家必經之地開始——從底層起步。1969年她被沃切納任用為胸罩採購員。她不管新職位在什麼地方,都毫不遲疑地去承擔。在22歲時,她成為了在曼哈頓34街區的馬西斯最大商場中最年輕的採購員。在馬西斯當採購員的5年中,她成了服裝行業的專家。 琳達後來成為主宰沃納考生產和人事大權的猶太母親。她在45歲時實現了經營和擁有自己的列入《幸福》500家行列大公司的業績的願望。她是僅有的三位列於《幸福》500家大公司女董事之一,另兩人是瑪麗·凱·阿什和《華盛頓郵報》的凱瑟琳·格蘭漢姆,後者是繼承職位的。 琳達·沃切納在商界產生了轟動效應,她在承擔的每個職位都表現絕佳,令人稱道。 調查那些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無一例外地都是從簡單工作和低微的職位上一步步走過來,逐漸獲得事業上的輝煌的。 不論在什麼行業,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如果沒有基層的工作經驗,就很難在管理職位上做出大的成就來。 許多家族企業的創業者,當他們想把自己的事業交給自己的兒女時,都會先將兒女安排到企業的基層崗位上一段時間,目的就是讓他們熟悉企業的根基,然後逐步放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上進行鍛練,熟悉企業各個環節的情況。同時對他們的工作能力和事業必進行多種錘鍊。等合格了,滿意了,才會將重擔交給他們。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可以說,不瞭解士兵的將軍絕不會是一個好將軍。一個將軍,如果不瞭解士兵,也就是不瞭解基層官兵的工作、生活、職責,那麼他是不會懂得如果凝聚士兵的戰鬥力,不懂得最有效地指揮部隊的。 可見,基層工作經驗的多少和表現如何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來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打牢了根基,才能在上面建立雄偉的高樓大廈。 現代的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們,看不上基層工作,不願意到基層去鍛鍊,不願意幹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宵於簡單細小的事情,只想著一下子擔當大任,幹大事,很快地出人頭地。這樣的人要麼當一輩子打工仔,要麼事業屢屢受挫。因此,當我們剛剛進入社會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座標,從基層的工作、簡單的事情做起,以積極的心態幹好手中的細小事情,積累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為日後的升遷做好充分的準備。

2、把基礎的情進行到底

面對記者,阿拉斯加的金礦大王約翰遜說:“斧頭雖小,但多劈幾次就能將堅硬的樹木伐倒。” 記者問:“請問你致富的秘訣是什麼?” 約翰遜回答:“我想,是一種運氣吧!” “運氣?”記者疑惑著。 “記得當時,我無意間在荒廢的礦區發現一把生鏽的十字鎬插在泥土中。我只是用力把十字鎬搖動了幾下,然後拔起,沒想到十字鎬下有許多的金礦,因此發現了礦床。”約翰遜微笑著說 他強調說:“假如,那個十字鎬的主人能夠再稍微堅持一下,揮動一下十字鎬,那麼,如今的金礦大王,或許就是這個人了。” 人生的成功究竟是什麼?是堅持正確的方向,逐漸進步而已。先天我們無法選擇,但是後天我們可以完全操縱。很多人,沒辦法多賺取一元,湊足財富的整數,不甘地死去;更多人,因為不願意多付出一分,湊足轉機的整數,搖頭放棄。 也許一個人不具備非凡的能力,但是他有強烈的願望,具備真正的競爭力——一種不容易被他人取代的能力。這種競爭力的主要內容有毅力,耐心、勤奮和敬業。如果他能比別人更有耐心去作枯燥單調的的細小工作,比如揮動十字鎬去挖動埋藏金礦的泥土地,在耗盡一切力氣和用盡一切辦法之前不選擇放棄,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就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成功人士 如果你是一家企業的一名員工,你將日常煩瑣的工作的處理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地完成那怕是給客人倒水那樣的事情,那麼你的管理者沒有理由不對你感到十分滿意,同時也證明你自己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職業能力和競爭力,成功也在向你招手了。 如果你總能在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上游刃有餘,那麼你還有何懼不能實現自己願望?儘管有些人天生就比別人聰明,他們學習起來比大多數人更快和更容易,而這些大多數人則是凡人中的凡人,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這是人們先天之間的一種區別,可是,歷史上的成功者或者有所做為者,大多數是凡人中的凡人,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資,就是懂得和甘願從小事做起,比別人勤奮,認準一個方向持之以恆地走下去,他們最終爬上了梯子的高處。 不論事業大小,不論生命貴賤,也不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意願,乞丐希望每天多討回一點錢,遠足的人希望早點到達目的地,官場的人希望早日升遷等等,但是現實中的成功只青睞那些願意為成功作好充分準備的人士。如何準備?只需要把每個細小的事情做到極致,將正確的方法多重複幾次,即使它們看起來是如此的不足輕重。 真正能夠衡量你能飛多高與走多遠的標準是你的願望的強烈程度和行動能力的大小。如果你真正下定決心要掌握一項技能,並且積極主動地、持久地為之努力工作了,那麼,無論什麼困難都難以阻止你實現你的目標。實現你自己的追求,往往需要的不是驚天動地的一瞬的拼命,而是需要你每天都能多付出一些,天長日久地鍛鍊、積累。 事實上,掌握一種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技能,做出一番不平凡的成就,都是由成百上千次平凡的練習和許許多多的小成就日積月累而成的。每一個或大或小的成就,都離不開成百上千個小時的學習、實踐、努力和準備,而這些都是非常平淡甚至讓很多人看起來很單調呆板的,往往被人們忽略了。但是,只要你投人,就一定會有回報。如果你相信“反覆”的力量,那麼它就一定會起作用。你為它付出的時間越長,它給你的回報就越大。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別人交際、看電視或者玩無聊遊戲的時候還在細小、簡單、平凡的事情上或工作中默默地“反覆”工作的人。

3、當好基層的人,幹好基層的事

阿基勃特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這一天,他來到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參加應聘,但被告知人員已滿。當他準備退出招聘辦公室時,發現沙發旁邊有一枚大頭針,便隨手把它撿起來放到了桌子上。當人事經理看到這一細節時,便立刻叫他回來說:“你被錄取了。” 一個小小的舉動,使他幸運地成了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的一位推銷員。進入公司後,儘管職位低微,但他從自己的職責出發,盡心盡職地努力維護公司的聲譽。當時公司的宣傳口號是“每桶標準石油4美元”。於是,不論何時何地,凡是要求自己簽名的文件,阿基勃特都會在簽完名字後,在下面寫上“每桶標準石油4美元”,甚至連書信和收據也不例外。 久而久之,大家不叫他的真名字了,都稱他為“每桶4美元”。四年後的一天,董事長洛克菲勒無意中聽到了此事,便有些好奇地請他吃了一頓飯。他問阿基勃特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得到的回答是:“這不是公司的宣傳口號嗎?我想,每多寫一次就可能多一個人知道。”洛克菲勒深受感動,同時也為阿基勃特對公司的熱愛和敬業而肅然起敬。後來,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便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一枚大頭針,九個字,在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國裡,這是多麼渺小的事,而做這些事的也是一個基層的普通職員,然而他卻成了這個王國的新一代主宰者。我們不難想像,在這家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裡,必然是人才濟濟,比阿基勃特能力強、才華好、職位高、資歷深的人比比皆是,但卻是他——一個差一點被拒之門外的普通人做上了董事長。這不僅僅是幸運的原因,關鍵在於他不計較自己的職位,處處為公司著想,時時為公司多做一點額外的服務,因此,他能獲得了這樣的獎賞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許多在基層工作的人,天天盼著升職,提當大任,幹大事,而不能專心於手頭的職責和分內的工作。他們不知道,無論一個多麼大的企業或機構,其根基和命運正是由這些不起眼的基層業務決定的。在這些團體中,要成就大事,必須先幹好這些基層的小事。往往正是那些人們看起來的平常“小事”成就了許多人的大事。 如今,社會上的人們逐漸變得浮躁起來了,總是不停地追求各種自己期望的東西,卻對追求過程中的“小”問題極少或者根本不去理會。殊不知,這些“小事”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個個階梯。 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日常的工作不感興趣,總希望擔重任,幹大事,快成名,早享受。對日常重複性的工作是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了”,“混”過去了事。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消極無責任意識的習慣。即使有一天給他們重擔,他們也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些人眼中只有森林,沒有樹木。 因此,凡人慾成就事業,必須培養出阿基勃特那樣的素養來。記住,世事皆無“小”,事事都是工作,只要是能產生工作結果的一部分,無論大小,都值得我們去重視。在工作中,只要覺得沒有達到最佳效果,無論是多麼“小”的細節都應該被關注並獲得改善。 人與人之間本沒有多大的差距,差距往往來自於對細節的關注程度。對細節關注程度的不同,便會造成不同的結果,久而久之便漸漸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能夠在那些司空見慣的事情裡,發現值得關注和提升的小事,並能在它們未變成大問題前加以解決,這就是最了不起的本領,也是成就大事業的關鍵能力之一。

4.只要能賺錢,為何要瞧不起不起眼的生意呢

王文卿的朋友楊依林正在經營著一家食品連鎖店。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在所在城市開了17家店鋪,每月的進項有幾十萬元。可他不滿足,他總認為自己乾的是下九流的事業,真正的事業是高科技。 有一次,王文卿和楊依林在一起相聚聊天,楊依林告訴王文卿說他打算放棄自己的食品連鎖店,轉行去作高科技。 王文卿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熟悉的事情去幹自己一點也不懂的事呢?” 楊依林解釋道:“我經營食品店以來,儘管獲利不少,但無法登大雅之堂。你沒看見那些創辦高科技的人士,不僅經常得到市長的接見,而且常常被電視臺邀請去作節目,露盡了臉,出盡了風頭。我又不是沒有能耐,心裡覺得實在不公平,怎麼也平衡不了,因此我下決心,一定要投資高科技。” 果然,楊依林自視憑著這些年的打拚,財力、關係和經驗都很豐富了,轉行不會有任何問題的,也不聽朋友的勸告,毅然放棄了人人都需要的食品業,去投資舉辦了一個高科技公司,他沒有意識到其中隱藏著很大的風險。結果經營了半年之後,楊依林就來找王文卿,訴說投資高科技碰壁的經歷,痛定思痛,還是決定迴歸食品業。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是國際企業界普遍遵守的一句箴言。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市場需要什麼,不是教科書能夠回答的問題,這是在哈佛也學不到的經驗,是需要我們去觀察去分析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得到的。每天打開電視,你都可以看見股評家在分析股票走勢,然後說一句這隻代表個人意見,風險自負。如果大家真的按照股評家的分析去投資,說不定明天就會倒黴。還有那花樣翻新的市場調查公司,你也只能看看而已,沒有人完全根據它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錢往哪裡投。 高科技行業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若你沒有特殊的本領和特殊的幫手,就不要涉足其中。而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日用百貨是最為大眾熟悉的,需求的人也很多,技術門檻很低,業務簡單,好掌握,風險也就相對地低,如果有好的經營管理,同樣能賺到大錢。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著名的百貨零售財團,不都是靠百貨零售業發展起來的嗎?

5、要甘於到小地方做小事

河南安陽一家知名企業花了60多萬美元進口了兩臺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根據出口這臺設備的美國公司說,操作這兩臺設備的最低要求應該是研究生水平,而且應具有良好的英語水平和良好的責任心。可是他們操作機器的人都是大專畢業生,水平遠遠達不到要求,兩臺設備根本發揮不出應有的效益。有人問廠長為什麼不引進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呢?他有些難為情地說:“安陽是個小地方,別說研究生,就是本科生都不願意來。” 安陽真的是一個小地方嗎?它是一個地區中心城市。那麼大學畢業生們為什麼不願意來這樣的地方呢?他們都一心盯著京、津、滬等直轄市,次一點也要去省會城市。因此,不光是安陽,中國眾多的中小城市都難以找到合格的人才。是中國的人才不夠嗎?根本不是。 中國的大學經過1998年大規模擴招之後,大學生在校人數一下子多了起來。從2002年,一年比一年多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開始走向社會,社會就業壓力驟增,許多大學生畢業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成了失業人員。從此在社會上有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說法。據《新聞週刊》轉述,2003年7月6日,教育部透露,畢業即簽約的比例為:研究生80%,本科生60%,專科生、職高生30%、全國有106萬大學畢業生一時無法就業,還未包括此前畢業而未就業的大學生。學校、各級政府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但大學生人數增長更快,2003年212萬,2004年260萬,2005年320萬,壓力越來越大。 由此可見,中小城市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不是因為人才缺少的緣故,而是人才願意不願意去的問題。也不在於大地方、小地方,大企業、小企業,而是在於這些人才願不願意真正從基層做起,是否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身價。 再拿MBA來說,曾幾何時,MBA就像一個金字招牌,似乎讀了MBA,就意味著高職、高薪、榮耀、名譽,而近幾年隨著企業對MBA趨於理性的認識,MBA身價驟跌。難道這僅僅歸於就業市場的低迷嗎?歸於企業不識貨嗎?歸於沒有伯樂嗎? 2002年,光華MBA職業服務中心主任王亞非訪問紅塔集團。當時紅塔集團的人力資源部主任問她:“我曾經要了你們的MBA,現在都走了,為什麼?”王亞非無言以對。” 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王大松說:“2001年,創維從全國引進了8名MBA,但一年內都離開了。”王大松很感嘆:“MBA給我的感覺確實一般。”王大松第四次去北大招MBA時,開出了“不低於2000元月薪”的承諾,引來的是一陣笑聲。 是創維付不起錢嗎?還是他們小氣?都不是。創維管理層的老員工,年薪是30—50萬,連他們的業務員,年薪都在5萬左右。 許多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對MBA的實際能力提出質疑,“眼高手低”、“心浮氣躁”成為最多的批評詞彙。這些企業也提出了共同的問題:“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從基層做起呢?”

6、在最低層的工作中做出大文章

郵遞員的工作是郵政行業最底層的工作了。這種工作也極其簡單,只以把郵件送進收件人的信箱裡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智商或多高深的技術。然而,要真把這項工作做得不同凡響就不是都麼容易了。 美國作家馬克·桑布斯專門寫了一部書叫《郵差弗雷德》。書中說,弗雷德是一名普通的郵差(郵差就是郵遞員),可是,他實現了從平凡到傑出的跨越,他的故事改變了兩億美國人民的觀念。 書中說,大多數郵差都會把自己的工作當作是枯燥無味的苦差事,但弗雷德卻從中看到了為別人生活帶來的積極改善的機會。作為郵差,弗雷德擁有的資源只是一套藍色的工作服,一隻布袋而已。但他走街串巷為人送信,口袋裡裝滿了郵件,腦袋裡卻裝滿了想像。正是這些想像令他為顧客創造了價值。 他願意花時間認識每一位顧客,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愛好,並利用這些信息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這些工作並沒有讓他多花一分錢,他只是比大多數郵差多用心一點,創造性多一點而已。但正是他的這種精神,如同中國的雷鋒精神一樣,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學習和發揚。 如今,美國已經有很多公司創立了“弗雷德獎”,用以專門鼓勵那些在服務、創新和盡職盡責上具有與弗雷德同樣精神的員工。 最基層的工作一般都是簡單的工作,是小事情。對於沒有志向的人來講,這些工作永遠都是小事。而對於弗雷德一樣的人來講,基層的工作也是能幹出大事業的。 原日本運輸大臣的孫女野田聖子,當年為了鍛鍊自己,便應聘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它。誰知,上司安排她的工作竟然是洗廁所!這可是酒店裡最低等的工作了。 對於出身名門、從來沒幹過粗活的她,要用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這是多麼大的挑戰呀。而且,上司給她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她自然知道“光潔如新”的意思,她感覺自己幹不了洗廁所這項工作。 正當她苦惱彷徨之際,同事中的一位前輩出現在她面前。他一遍遍地擦洗著馬桶,直到馬桶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裡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而且表情毫不勉強。 看著眼前的一切,野田聖子激動得不能自持,恍然大悟並痛下決心:“即使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廁所清潔員!”從此,她振奮精神努力工作,把廁所擦洗得跟那位前輩一樣高質量。而且,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她也多次喝過馬桶裡的水。 “即使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出色的廁所清潔員!”她把這種敬業精神貫穿到了以後的每一項工作之中,最終踏上了成功之路。後來,她成為了日本最年輕的內閣成員——37歲的郵政大臣。 廁所清潔員是最底層的工作了,工作很簡單,但要能日復一日地把廁所抹洗得光潔如新,就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了,而且要使擦洗後的馬桶裡的水達到可以直接喝的程度,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在基層,他們的工作看似很簡單,但是一些人卻在這些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業,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小看自己的工作,併為之付出了全部熱忱、精力和耐心。當你能夠把最基層的簡單的事情做得非常好時,你就變得很不簡單,也就是不平凡。

7、在煩瑣的工作中找出樂趣

薩姆爾·沃克萊的新工作是一天到晚地旋螺絲釘。幹了沒多久,似乎覺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釘子這麼細小、簡單的事情上了,他開始滿腹牢騷,老想著自己幹什麼別的不好,偏偏一定要來旋釘子呢?每天一車接一車地旋著,不停地旋著,就要這樣工作一生,是多麼可怕呀。在他旁邊的旋車上的旋車工荷維德聽了沃克萊的埋怨,也很鬱悶地嘆息不已,以表示同情。他和沃克萊一樣,也很討厭這份工作。 有什麼辦法呢?難道去找工頭說:以自己的能力,做這種簡單的體力活簡直就是大材小用,因此,我希望得到另外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他可以想像得到,工頭聽到這些話時的輕蔑神情。 這一天,他冷靜下來想,要麼乾脆辭職不幹了,另找一份工作?可是,為這份工作,他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啊!想到這兒,他認為絕對不能辭職。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來改變這種討厭的工作嗎?不,肯定會有辦法的。他認真地盤算著,很快就想到一個很聰明的方法,可以使這種單調無趣的工作變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轉過頭來對他的同伴說:“讓我們來比賽比賽吧,荷維德,你在你的旋機上磨釘子,把外面一層粗糙的東西磨下來。然後,我再把它們旋成一定的尺寸。我們比一比,看誰做得快,過一會如果你磨釘子磨煩了,我們再換著做。” 荷維德同意了他的建議,於是,他們倆之間的比賽馬上就開始了。這樣一來,果不其然,工作起來並不像以前那麼煩悶啦,而且工作效率還比以前提高了。不久,工頭便給他們換了一個較好的工作。 這位年輕的薩姆爾·沃克萊就是後來鮑耳文火車製造廠的廠長。 安德魯·卡耐基曾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點‘羅曼蒂克’來,這不能怪罪於工作本身,而只能歸咎於做這項工作的人。” 能把一項簡單、煩瑣、重複的工作變成有樂趣的工作,並且因此而提高工作效率,這需要積極的工作態度。沃克萊在旋螺絲釘工作中前後兩種工作態度就是一種很好的註解。開始他討厭這份工作,如果這種情緒持續下去,他肯定得辭職,得重新找工作,那麼新工作一定會比這份工作更有意義嗎?答案是不肯定的。他明白其中道理,珍惜自己的工作,於是開始尋找解決的辦法,對他來說,辦法不難找到。於是,他成功了,而且很成功。 對待細小的工作,就需要沃克萊這樣精神。 8、從最底層的事做起 小武從國內一所名牌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進了一家國家大機關。坐大辦公室的感覺真好,想想自己那些進了私人小公司,有些還要頂風冒雨地工作的同學來,心裡不免飄飄然。進來時,辦公室領導找他談話,誇讚了一番他的學業,介紹了辦公室的情況,提了幾點要求,表達了厚望,安排了他的工作。前三個月的工作就是給老同事們當助手,熟悉環境和工作內容,並從一個比自己早來一年的老同事手裡接過了內勤的工作,這是最獨立的工作了。內勤的工作就是收發文件、信件和報紙,為領導打字,校對稿子,給辦公室打開水,訂火車票飛機票,為訂接待餐,從財務室領工資條等等。說白了,就是一個雜務工的角色。開頭幾天,他還沒從因進這個單位而興奮不已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儘管總是丟三拉四,老同事們也一會兒這個叫他幫忙,一會兒那個支使他送東西,他也沒在意,大家也沒因他的馬虎而說他什麼,畢竟大家都是過來人。可是兩週後,小武自己先煩了,興致慢慢沒有了,工作更是馬虎,對同事交待的事,也開始拖拉起來。大家對他的失誤也開始不客氣起來。但小武沒有覺醒。慢慢的,大家不再找他幫忙了。三個月過去了,領導沒給他安排正式工作,四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很快就要半年了。小武自己實在受不了,就找領導談話。要求給自己正式的工作,重要任務。 領導問他:“什麼是正式的工作,重要的任務?你現在乾的就是正式的工作,重要的任務。你不是從別人手裡接過來的嗎?這裡每個人剛進來的時候,不管學歷高低,比你低的,比你高的,都幹過這份工作,從來沒人認為這不是正式工作呀?況且這些工作都是必須要有人乾的,是接觸每個人,每項工作的工作啊。” 小武答:“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一點意義也沒有。” “怎麼能說是沒有意義呢?你認為什麼事才算是有意義的?就是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你自己感覺這幾個月幹得怎樣啊?”領導接著問道。 “我也都幹完了,沒出什麼問題呀。”小武說 領導接著說:“是都幹完了,可是標準如何?你是積極主動的,還是被動無奈的的感覺?是愉快的還是厭煩的?大家心裡可都明白著。另外,你有沒有覺得,開始大夥都喜歡找你幫忙,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人找你幫忙了,大家再給你介紹過他們手中的工作內容嗎?快半年了,你對咱們辦公室的工作範圍、工作內容、工作程序掌握得怎樣了?是不是都很清楚了?假如說,我把老鄭的工作交給你,你認為自己能幹得了嗎?清楚怎麼幹嗎?不說別的,現在讓你起草一份調查報告,你能在兩天內起草出來嗎?” 聽到這裡,小武不吱聲了。他這才意識到事情的不妙。而且,兩天起草一份全行業性的調查報告,自己累死也不行啊。從沒幹過不說,就是這資料從哪裡來,自己都沒注意學啊。 領導說:“一份科學的調查報告是從一個個數據,一條條實例中總結出來的,這些單個的數據和事例能有多大意義?你沒看那些老同事乾的大事都是什麼樣的大事?瞭解情況,蒐集數據和資料,打字,修改,校對,打電話,調研,那個環節不都是平淡無奇的嗎?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小武這才明白了。 在我國,考上大學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也是一件能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生大事。大學生們被稱為天子驕子,這樣的讚美本身就說明了大學生的榮耀。也許正是這種寵愛,使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們自我感覺太良好,當他們畢業後選擇第一份工作時,眼目盯的往往是大機關,大企業,能幹大事的地方。他們不願作基層的事,不願幹打字、送文件、端茶倒水的瑣碎事情。用他們的話來講,“我上了四年的大學,不是來幹這個的。”“這些弱智的活也讓我這個堂堂的本科生來作,豈不是糟蹋了我?”他們滿腹牢騷,一肚子怨氣,受不了就跳槽,忍得住的也是沒精打采,心不在焉。於是,工作上馬馬虎虎,一個失誤接一個失誤,上司和同事失望了。重要任務,升遷等好機會離他們越來越遠了,他們更不平衡了,以為大家排擠自己這個大學生,以為領導都是瞎子,發現不了自己這匹千里馬。如果上司都是比自己學歷低的人,他們的酸澀苦悶心理更是難以舒展,如果不能及早覺醒的話,他們就會這樣沉淪下去了。

他們都想幹大事,不願意在基層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的那些小而又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工作。他們渴望別人繼續把他們捧在頭頂,給高位,壓重擔,提供優厚的待遇,那種感覺的確很美妙。可惜,他們不能自覺的是,他們本身有多大能耐?

天下願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從基層做起的人很少。從古到今,為什麼成就功業者總是極少數呢?原因就是很多人光想著去“掃天下”,卻不知道“掃天下”必須從“掃一屋”開始。 不論你有多大的抱負,都應該從最基礎的簡單事先做起,做好了基層的工作,才能有好的基礎。登上山頂要從山腳下一步步積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