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少年的你》自上映以來一路走高,收穫了高票房和高口碑,電影相關的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全民熱議。電影聚焦校園霸凌,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內心,很多人站出來譴責欺凌者,同情被欺凌者,豎起了反對校園霸凌的旗幟。

實際上,校園霸凌的話題從未停歇過,真實發生的故事一次次的上演,網絡上曾陸續爆出過各種各樣欺凌同學的視頻和圖片。可以說校園霸凌離每個人都很近,也並非偶發事件。誠然,《少年的你》是演繹的故事,之所以能擊中人心,不正是因為故事的真實嗎?短短的電影時間難以展開深刻全面的剖析,但影片想表達的不只是被欺凌的孩子有多慘,欺凌別人的孩子有多惡,而是巧妙地呈現了孩子的成長環境,對欺凌背後的家庭教育問題有所探尋。

家庭教育缺位

讓陳念無法順利成年

小北也迷失了方向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陳念之所以受到校園暴力,僅僅是因為她給跳樓自殺的同學胡小蝶蓋上了校服。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學生們遭受校園暴力的理由千奇百怪,人的惡意也是防不勝防。在剛開始遭受校園暴力時,陳念曾鼓起勇氣向警察求助。可是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後,因為缺少實質性的證據,並沒有將施暴者繩之以法。為此,陳念遭受的暴力越來越嚴重。

其實,校園暴力中,被施暴的學生性格一般都比較懦弱,缺乏自信。面對暴力的時候,不敢反抗,也不敢向老師、家長訴說求助,總是獨自悶著,往往造成更為不良的後果。陳唸的這種性格,在她的母親身上也能窺見一二。陳唸的母親因為創業失敗,一直在外躲債,她經常對陳念說的話就是:你再忍忍,等熬過高考之後日子就好了。那些習慣忍耐的父母,他們怎麼知道,因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忍受了多少難捱的時刻,遭受了多少苦難。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而小北則生長在一個父母缺失更嚴重的家庭。父親在他很小時候便扔下他們母子跑了,母親也在他13歲的時候,為了重組家庭而拋棄了他。曾經的小北也想讀書,也想好好生活,可沒錢上學只好輟學,年紀小又沒文化,能有什麼好工作?還談什麼好好生活呢?為了生計,小北隔三差五和一群社會人士打架鬥毆,每天鼻青臉腫,渾身是傷的回到那個破舊不堪的小房子裡。

他是別人眼裡的壞孩子,但他在看到陳念被傷害後,這個被生活所欺壓的男孩,向陳念承諾:“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更是在陳念失手殺了欺凌者後,替她頂罪,因為他沒有家,沒有愛,只有陳念一個人關心他“痛不痛”,陳念成了他唯一要守護的人。正直善良的陳念,內心柔軟的小北,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結局,但缺少父母的教育和保護,嚐盡了生活的苦,看盡了人世間的惡。那些缺位的父母,或許不知道,因為自己的不管不顧,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遭遇了多少人生的至暗時刻。他們或許不知道,父母的缺位,終將會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

家庭缺愛

家長價值觀偏差

讓魏萊沒有未來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電影當中,魏萊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的她本該是一個引人豔羨的小姑娘。然而,她卻是一個私下欺負同學,並以此為樂的校園暴力的實施者。本來很想不通,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真相。她的家庭對她要求極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所以她的復讀讓她父親一年都不跟她講話。

正因為她在家庭中是被壓抑者、被欺凌者,在父母面前過於弱勢。所以,到了學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壓、缺愛的不安全感。這是欺凌者的一個普遍特徵。有研究數據指出,50%的施暴者來自有虐待行為的家庭。他們本身來自於一個充斥著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從小就缺失了親情建構的安全感,這讓他們焦慮、恐慌,同時也可能對他人冷漠、敵視。每一個問題少年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這句話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這部劇裡的疼痛豈止於校園霸凌,更多的是每一個少年的悲慘世界。

少年的你

需要家庭的呵護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家長們總是會教育孩子,要待人有禮、友善懂事。可是卻往往忘記了告訴他們,不是每個人都如他一樣善良純淨。說到底,這個世界很不完美,我們很難保證孩子不會受到傷害。那麼,當孩子已經遭受了校園暴力,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

穩定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受到欺凌,他們是很委屈,很憤怒,很害怕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理解和同情孩子。切記,千萬不要批評孩子,這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導致他以後發生危險時更不願意告訴父母了。我們可以對孩子說:這件事不是你的錯,我們不要害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父母當成最有幫助能力的人。

要教會孩子勇敢回擊

在校園霸凌事件中,很多被欺凌者都是比較內向、膽子小的同學,他們遇到這種事害怕告訴家長,怕會遭到更重的報復,但是這更能助長欺凌者的囂張氣焰。必要的反抗能夠讓他們覺得你是不會敢於受欺負的。這樣,他們自然不會再欺凌孩子。

向孩子做出承諾

我們想一下,如果父母都做不到保護孩子,那麼他們還能相信誰?但是父母的承諾和保證並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告訴孩子:今後父母會做你的第一個保護人,保護你不再受到傷害。這份承諾會給孩子很大的信賴和安全感。

對孩子進行底線教育

孩子有可能被欺凌,但如同《少年的你》中的魏萊一樣,也有可能會成為欺凌者。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可以隨意欺凌別人,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不能讓孩子欺凌別的同學。

少年的你,需要家庭的呵護!

《少年的你》直白的把校園霸凌呈現出來,在同情被欺凌者、唾棄欺凌者的同時,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反思。陳念和小北是受害者,魏萊作為欺凌者最終失去生命,而她已經沒有機會去探尋她自己的成長曆程和緣由。在這部電影中,無論是陳念、小北,還是一開始就自殺的胡小蝶,以及以魏萊為代表的欺凌者,實際上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陳念和小北家庭成員的缺失,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魏萊則是高知家庭出身,父母均在,卻因為父母價值觀的扭曲,導致她走上歧路付出生命的代價。立洋家族教育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直深以為然,不斷的突破和改變,作為國際教育管家,始終站在家庭背後。

在家辦的十二大模塊中,家和心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板塊。縱線貫穿成長學段,由著名心理學專家結合系統心理研發智慧父母、親子關係、逆境智慧、家族使命傳承、家庭系統排列、中國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心理研學活動等專業課程。

通過對應學習習慣,評斷是否有讀書障礙、多動、書動障礙、抑鬱、社交退縮等學習和情緒問題;摸清學習狀態,分析學習興致和意志力表現,系統針對性提升學習積極性;明確考前狀況及誘因,解決考前焦慮問題;補充家庭教育,從青春期教育、假期安排、學習計劃性、留學評估、獎懲措施等,全面分析掌握學員表現及心理狀態,凝練簡潔高效的“參與式”、“教練式”學習方法,藉助家道理念深入淺出地滲透家庭成員心理,調和良好的家庭氛圍,改善親子關係和家庭溝通模式,致力促進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家辦希望以自身的影響,讓家庭教育更加和諧健康,為每一個“少年的你”營建一個溫暖的家,讓陳念、小北、魏萊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每一個少年都生活在陽光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