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上一讲我们讲到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导致尔朱氏大佬之间内讧加剧,各地纷纷揭竿而起,雄据河北的高欢也不失时机起兵讨伐尔朱氏,正式拉开了魏末混战的大幕,历史上称之为“信都起兵”。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件北朝史上有名的大事,首先我们先了解信都的概况。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历史上有两个信都,一个在今天的河北邢台,一个在今天的河北冀州。


信都的名字来源于战国时的赵国,赵成侯在邢台筑信宫,成为赵国的别都,因此称为信都,秦灭赵,于此地设信都县,项羽时改称襄国,后来又陆续用过邢州、顺德府、邢台等名字。

而冀州这个信都县始设于汉代,一直到明初才并入冀州,高欢起兵的信都就是这里。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再来说说高欢其人。

高欢,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一个低级官吏家庭,往上倒几代都是些太守、刺史之类的地方官,非大富大贵之家。

高欢祖父因罪被贬到六镇之一的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父亲高树为人豪爽,不置家产,高欢就生于边关军中,高欢出生时应该遭遇了难产,母亲韩氏生下他后就死了,高树只得把他寄养于韩氏的姐姐家里。

高欢自幼生长于边塞,深受鲜卑风俗影响,长大后和鲜卑人无异,因此后世认为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

“神武(高欢)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北齐书·神武纪》

成年后的高欢胸怀大志,轻财重义,当时的豪杰都非常敬重他,有种宋江大哥“及时雨”的感觉,高欢相貌也非常出众,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是当时的美男子。

不过由于父亲高树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导致家徒四壁,非常贫穷,以至于草原上长大的高欢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马。

一直到娶了妻子娄昭君后高欢才有了自己的马,此时的高欢还只是一个大头兵,似乎看不出有什么远大前途,指不定哪天就马革裹尸了,而老天真是垂青高欢,运气好的逆天。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娄昭君是世居怀朔镇的大族娄家的千金,是当地有名的贵族大户人家,家境殷实,娄小姐又天资聪慧,很多豪强之家都纷纷上门提亲,娄小姐一个都看不上。

而娄昭君和高欢的相识颇具传奇色彩,是贵族小姐和大头兵的爱情故事。别问我这是不是野史或古装言情剧里的狗血剧情。史书上白纸黑字,一段千古佳话。

娄昭君对高欢是一见钟情的,一天,高欢在城头值勤,娄昭君路过城门,无意中瞟了一眼,瞬间石化。

“哇塞,城上那个才是我真正的丈夫啊!”

“此真吾夫也!”——《北齐书·武明皇后传》

估计当时天气不错,如果遇到时下时髦的雾霾天气,雾里看花,跟着感觉走,娄昭君还会不会怦然心动?

只怕是未知数了。

娄昭君属于实干型,马上派婢女去打听高欢情况,并送给他一笔钱,要他上门提亲。

“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而许焉。”——《北齐书·武明皇后传》

高欢的反应非常热烈,不热烈是傻子,马上向娄家提亲,娄家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高欢太穷了,而且社会地位太低,还是汉人。但娄昭君坚决要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这种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居然真实的发生在1500年前那个叫怀朔镇的边关里,让今天的人们情何以堪。

高欢娶了娄昭君,商品房肯定买不起,只能借住在姨父家里。

但高欢的命运也在慢慢改变。

先是当上了队主(低级军官),不久又得到了给京城洛阳令史麻祥传递公函的差事,当时叫函使。高欢得以经常往来于怀朔镇和京城洛阳之间,这一干就是六年。

有一次,高欢到京城交差后,麻祥赏给他一份烤肉,高欢不习惯站着吃,便坐下吃肉,结果麻祥大怒,好你个小小的通讯员这么大架子,竟敢在本官面前耍威风!

拖出去重打四十大板,这顿板子可不轻,史书记载高欢被打得体无完肤。

而就在高欢在洛阳养伤期间,发生了一场骚乱,彻底改变了高欢的人生轨迹。

京城洛阳的羽林、虎贲等千余人聚众于尚书省,先是辱骂,后又扔石块泄愤,最后这帮人一把火烧了领军将军张彝的宅子,面对暴乱,北魏朝廷害怕激起反弹引发更大的骚乱,最终不了了之。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当时在洛阳的高欢目睹了这场骚乱,对北魏的虚弱有了深刻的认识。

回到怀朔镇后,高欢散尽家财(貌似他也没有多少钱吧)结交四方豪杰,亲友很不理解,高欢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我这次去洛阳看到羽林、虎贲骚乱,朝廷害怕动乱而不敢问罪,如此治国,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钱财又岂能长保?

史书记载,从此高欢产生了争霸天下的壮志。

“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北齐书·神武纪》

高欢在怀朔镇结交了刘贵、司马子如、贾显智、孙腾、侯景等人,开启了他的早期革命生涯。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正光五年,六镇之乱爆发,高欢怎会错过此天赐良机,先后参加了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的部队,葛荣失败后投靠尔朱荣继续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群龙无首,陷入内讧,高欢趁机崛起。

当时尔朱兆准备自晋阳袭击洛阳,为尔朱荣复仇,命令高欢出兵助战,高欢不想去,就借口要平定境内叛乱无法前往,这分明就是借口,想当事后好人,想手上不沾血,尔朱兆算是看透高欢的老奸巨滑了。

高欢也清楚尔朱兆不会善罢甘休,他对亲信孙腾说尔朱兆举兵犯上,这是国贼,我不能再跟着他走了。

史书记载高欢这时逐渐产生了除掉尔朱兆的念头。

“自是始有图兆计。”——《北齐书·神武纪》

尔朱兆攻破洛阳,俘获孝庄帝,押回晋阳,高欢闻讯大惊失色,马上派孙腾前去朝贺,名为朝贺实际是打探孝庄帝的关押之处,策划发兵劫牢救驾,因尔朱兆防范严密而无果。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见硬的不行,高欢只好来软的,写信给尔朱兆,劝他不要关押皇帝而留恶名于天下。

那么尔朱兆又是什么反应呢?

史书只用了五个字,便将高欢尔朱兆之间的关系做了生动描绘:

“兆不纳,杀帝。”——《北史·齐本纪》

姓高的,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要不是我伯父看你可怜收留你,哪有你小子的今天,昏君杀我伯父,你居然隔岸观火,不愿出兵,现在跳出来当好人,当忠臣,你想救昏君?呸,没门儿!


杀了孝庄帝后,尔朱兆为了照顾高欢的情绪,给了他一个平阳郡公的帽子,就在双方关系如此尴尬之时,河西少数民族首领纥豆陵步蕃出兵攻打秀容郡,直逼尔朱兆老巢晋阳。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尔朱兆连吃败仗,只得向高欢求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初尔朱兆发兵南下洛阳时,孝庄帝曾密令纥豆陵步蕃从北面攻打晋阳,减轻洛阳压力,可还没动手洛阳城破,孝庄帝被俘,纥豆陵步蕃赶紧起兵攻打秀容郡,威胁尔朱兆老巢晋阳,这也是尔朱兆急匆匆从洛阳返回的原因。

救不救尔朱兆呢?

高欢身边的诸将意见不一。

有的人说应当救,因为这纥豆陵步蕃也不是什么善类,不如先下手为强,永除后患。而且救下尔朱兆,可以缓和与尔朱家族的关系,这样我们可以毫无阻碍地壮大势力。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但也有的人说不救,这纥豆陵步蕃在中原毫无根基即使攻破晋阳也守不住,不如坐看尔朱兆覆灭,削弱尔朱家族的实力,而后我们在打着为尔朱兆复仇的旗号,夺下晋阳。

一道人生的选择题摆在了高欢的面前。

高欢到底是决定救下尔朱兆呢?

还是不救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往期精彩


北朝风云(14)信都起兵(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