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哪裡有危險,就戰鬥在哪裡

記湖北省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


在湖北武漢,有這樣一群年輕人,赴湯蹈火、逆險而行是他們矢志不渝的特質初心,有災必救、有難必幫是他們向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無論是火場中衝鋒陷陣、滅火救援,還是危難時攻堅克難、救民助困,哪裡有困難、他們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用青春與汗水、忠誠與奉獻,書寫著“逆行者”的職業榮光和赤膽忠心。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中,他們主動請纓、臨危受命,“疫”線突擊、不懼生死,充分發揮綜合性優勢和專業性特長,全力以赴投入抗擊疫情鬥爭中,讓“火焰藍”始終熠熠閃耀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是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

白天黑夜
與病毒“零距離”同行

在抗擊疫情的決戰決勝階段,轉運醫療廢棄物成為最具危險性的任務之一。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主動向防疫指揮部請戰,抽調特勤大隊12名消防員,緊急成立了 “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 分成3個小分隊,承擔起武漢市主城區40個街道、95家醫院的醫療廢棄物轉運任務。截至3月29日,已轉運醫療廢棄物6225桶。

“今天,要跑的醫院比較多,任務有點重,大家要抓緊。”突擊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李沈軍對隊員們說。李沈軍是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搜救犬站站長。

這12名隊員中,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也有24歲,他們參加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滅火救援行動,但像這樣轉運醫療廢棄物的任務還是第一次。他們都知道,這些醫療廢棄物與生活垃圾不同,含有大量病毒微生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感染。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武漢“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在進行定點醫院的醫療廢棄物轉運任務。

1985年出生的特勤大隊三班班長黃銳帶領著另外3名“90後”消防員,承擔著武漢市江岸區33家醫院及社區醫療廢棄物的轉運工作。他說:“在處理有毒有害物質方面,消防員是有一定經驗的。眼下環保部門人手緊缺,我們能發揮作用,心裡覺得也是很光榮。”

每次轉運,隊員們都要穿好全套防護裝備,包括防護服、防護鞋、護目鏡、面罩、口罩和頭套、手套,將醫療廢棄物從醫院儲存間一袋一袋搬出來,放進黃色轉運桶內。對廢棄物種類、重量等逐一登記,全面消毒後,再轉運到處理站。

一桶醫療廢棄物輕的有20多公斤,重的超過80公斤。普通人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即使站立不動都會不停地冒汗,隊員們還要把一桶一桶的廢棄物搬上車,運到三、四十公里外的處理站,再一桶一桶的卸下來,體力消耗可想而知。累還只是其次,最大的考驗是與“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零距離”接觸。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武漢“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在進行定點醫院的醫療廢棄物轉運任務。

儘管他們防護很到位,工作時也小心謹慎,但險情仍然時有發生。3月18日,在武漢市第四醫院轉運醫療廢棄物時,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陳建的防護服,不慎被破損的轉運桶劃開了一條長口子,好在發現及時,戰友們找來醫護人員,進行了專門消毒,並更換了防護服,避免了一次可能被感染的風險。

穿著嚴實的防護服,經常要連續工作三、四個小時,甚至五、六個小時,期間還不能上廁所,隊員們只能不吃不喝。消防員李茂群說:“想想白衣天使每天都這樣,我們這不算什麼。”

隊員們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出發,一直忙到天黑。一天下來,有的隊員手被消毒液泡白了,有的隊員腳上磨起了血泡,但沒有一個人喊苦,也沒有一個人喊累。“說不怕,那是假的,但這就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我只想在抗擊疫情中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突擊隊員夏涵說。

藍色白色
在抗疫“多戰場”閃耀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轉運病患到康復驛站

早在轉運醫療廢棄物之前,隊員們就參加了物資轉運、洗消殺毒、轉運病人、緊急排險等涉疫任務,不管是身著“藍色”消防作訓服,還是“白色”的醫用防護服,他們的身影,在抗疫一線多個戰場閃耀,成為人民群眾心中溫暖的保護色,也彰顯著共產黨員為民服務的本色。

“疫情發生以來,每名隊員都先後向黨組織遞交了3次請戰書,他們平時業務素質就很過硬,都是‘多面手’,做起事來非常踏實。”提起這支突擊隊,特勤大隊政治委員周永成讚不絕口。

2月27日,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接到了到武昌區搬運醫療物資的任務。當天,他們就轉運了消殺藥劑13.5噸、醫療器械150臺、床鋪200張、緊缺物資2410箱、防護用品11000餘件……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轉運醫療物資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很容易出汗,也不敢用手去擦。”消防員唐龍飛說。

“多虧你們幫忙,這麼大的工作量,不到一天就幹完了,消防隊就是有戰鬥力。”現場醫護人員對滿頭大汗的消防員唐龍飛和張運成豎起了大拇指。

當得知轄區多家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即將承擔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任務後,曾參加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大比武並榮立二等功的突擊隊員舒濤和他的戰友柯寧,帶著隊友們深入開展消防安全上門服務,完善修訂滅火救援預案,組織消防知識技能培訓。

每個階段的任務不一樣,哪裡最危險、最艱苦,隊員們就去哪裡。患者出院之後,還需要到 “康復驛站”醫學觀察14天。這時,隊員們又主動領受了轉送患者的任務。大大小小的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579名患者被安全轉運,每名患者平安的背後,都留下了他們的的汗水與付出。

“看著他們康復出院,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這是隊員的共同心聲。

別樣青春
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綻放

在“抗疫”戰場,他們是勇士;在平常的急難險重任務中,他們同樣是英雄。

在這支“醫療廢棄物轉運黨員突擊隊”中,很多人都參加過各種重大搶險救援任務,甚至經歷過生死考驗。有的隊員參加過“5·12”汶川地震、“6·1”東方之星沉船、“8·12”天津濱海爆炸處置等大型救援行動,有的參加過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慶、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等重大活動消防安保任務。

雖然彼此年齡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作為“逆行者”的初心和使命相同,赴湯蹈火、逆向前行的決心和信心相同。把最美的青春奉獻給黨和人民、奉獻給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陳建在抗疫工作中

“爸爸,我和媽媽祝你生日快樂!”3月6日晚上,忙碌了一整天的陳建剛坐下,一陣手機鈴聲響起,7歲的兒子打來電話。這時,他才想起今天是自己40歲的生日。因怕家人擔心,他一直沒有告訴家人自己在抗疫一線執行任務。生日當天,在妻子再三追問下,他才說出實情。

“父親的病你放心,我能照顧好,家裡老人和小孩你不用擔心,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安全回來。”妻子給了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陳建告訴記者,家裡人都知道他的職業很危險,但一直都很支持,家人是他20多年幹好這份工作的堅強後盾。

哪裡有危險,他們就戰鬥在哪裡

秦義在搬運物資

突擊隊員秦義是山東人,他的母親是殘疾人,父親也身體不好,他推遲了原定於3月份舉行的婚禮,一門心思紮在抗疫工作上。他是轉運司機組組長,每天都將運輸情況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3月12日,他做了這樣的記錄:轉運3.3噸生活物資、178箱醫療物資、藥品,為263名康復患者分發藥品……

“我覺得在抗擊疫情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沒有愧對這身火焰藍制服。”消防員郭明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