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兩個瘋和尚,在全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餘兒談歷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小說中跛足的道士和達賴喇嘛沒有真實的身份。這兩個人是作者發明的。作為牽線搭橋的人,他們在故事開始時的角色是把寶玉和黛玉攜放入紅塵,解釋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中間的表象或模糊的表象,或直接的和間接的表象,都起著人們不能發揮的作用,讓作者避免在現實中他不能直接說的東西。如果你想定義他們兩個的身份,他們更像是一個冷眼看世界的敘述者,所謂的旁觀者的意思很清楚。同時,他們也是真正權力的代言人。

2.示例:

(1) 寶玉和鳳姐是由趙姨娘和馬道婆的共謀計算的,由於他們的特殊偏愛。當疾病突然到了無法治癒的地步,兩個和尚和道士出現了,用玉來解決災難。他們清楚地告訴寶玉他們已經“失去了靈性”,因為他們和女孩混在一起,不想取得進步。這是一個用神來對待怪物的虛幻故事。事實上,這是兩種精神世界觀的鬥爭。

(2)寶釵的金鎖據說也是一個“和尚”,有兩句話吉利刻著“不要離開青春,不要失去生命”。它恰好與玉石上的兩個句子“永遠不要忘記仙壽恆昌”成對出現,混淆了真實的薛姨媽陰謀和神奇的機器,使人難以分辨真假。事實上,這也反映了現實中家庭利益的激烈鬥爭。

(3)瘋道士也有一個有趣的間接現象。邪惡的傢伙賈瑞在被鳳姐算計後病倒了,不想懺悔。因此,作者要求道士送一面鏡子來救他的命。事實上,他被敦促要死得更快。因為這種腐敗的人倫傢伙,真的沒有理由讓他活著。

3.總之,這兩個和尚和道士在現實中總是扮演著一個人們無法扮演的角色。他們經常作為人物命運的終結者出現。例如,柳湘蓮他們看透了紅塵,成了和尚,最後變成了三言兩語的人物。多麼簡單的處置。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雉州春韭


答:首先要確定一下,文中只有一個和尚,一個道人。如果說有兩個和尚的話,那就是一個是幻境中的和尚,一個是俗世中游走,度化男女主人公的那位癩著和尚,事實上他們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場景中的顯現罷了。

言歸正傳——瘋和尚在書中的作用有這樣三點:

一、是全書人物命運的總導演——我們先從第一回來看,這位和尚和道人的談論讓那奇石動了凡心,而後才有和尚讓他幻化為一個生命,投胎到塵世,並給他賜予“通靈寶玉”的名字。於是,本書故事梗概才逐漸成型,也就是這本書就是借和尚之點化而起,後來所發生的愛恨情仇喜嗔怨,一切皆在和尚的掌握之中。書中愛情主線裡的三位主角寶黛釵看起來曲折命運在這和尚眼裡,一切不過都是因果宿命,註定是不可逃脫的。書中寫到空空道人讀了石頭下世的奇特經歷後,“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可見,這和尚是全書人物命運的掌控者。

二、和尚是全書的先知和預言者——他從開頭度甄英蓮,脂研齋批道這是“小榮枯”。這是因為甄士隱父女的命運是一個小場景,情節單薄,但是他們家旦夕之間的命運變化已然寓含著人生無常萬事皆空的禪理。而那四大家族日漸衰亡時所連帶著眾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自然就是一場“大榮枯”了。

及至他度黛玉時,提醒她“不許哭哭啼啼,不許見父母之外的人,否則病是好不了的”,試想,黛玉作為向神瑛侍者還淚來的絳珠仙子,可以說是為愛而生,因愛而死,沒有了了為愛情所流的那一腔痴淚,還稱的上是黛玉嗎?這也是悲劇之所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更顯得這份情緣的蕩氣迴腸,引得更多的痴男怨女們神魂顛倒,長吁短嘆。

他知道黛玉是無法不流淚的,卻非要止哭,這不是矛盾嗎?

而在安排寶釵的愛情和姻緣時,又贈予她冷香丸和金玉良緣的預言。若從俗世的角度理解,金玉良緣是最完美的現實版婚姻。可是,他知道這不過是一場幻象,只是讓芸芸俗子從那種熱衷於物慾追求的迷夢中清醒過來,看清俗世婚姻的功利與虛偽。雖香卻“冷”,意味深長。

三、瘋和尚是作者在情節設計時最擅長的“草蛇灰線”伏筆,也就是全書是“前有伏筆,後有照應”所在,不致於讓情節過於直白,讀來枯燥乏味。


按“僧度女,道度男“的這種原則,和尚先是直接出場度化英蓮,後從黛玉和寶釵口中得知他先後度化過黛玉,點醒過寶釵。而在鳳姐和寶玉被馬道婆施了魔法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之時,又再次來度化通靈玉,讓他不至於被脂粉俗情迷了心竅智慧。這些都在提醒我們,全書情節都是在這位貌似瘋癲但卻普渡身陷“情劫”的痴男怨女的神僧的掌心之中,如那清晰的脈絡一般。之所以每到關鍵所在,總有他的蹤影出現,或許他是擔心讀者會被那些精美的文字和曲折的情節所困而忘記了這場風流公案皆是宿緣吧。


子非文化


準確的說是一僧一道,當然佛教和道教關係有淵源,在發展中都相互借鑑過。

跛腳道人和癩頭和尚當然是書中最最神秘的NPC,他們遊歷大千世界,看破紅塵,將通靈寶玉帶到人間,又將甄士隱和柳湘蓮帶離紅塵,幫助賈瑞度過情慾關,又幫王熙鳳賈寶玉祛除邪祟,還指引寶釵打造金鎖製作冷香丸。

第一,從他們所作所為來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推動劇情走向,為後文埋下伏筆。有了他們二人暢談人世滄桑引得通靈寶玉的羨慕,進而講通靈寶玉送往富貴溫柔鄉,從而才有了這一出《石頭記》。再看他們三番兩次找甄士隱,要把英蓮帶走,提醒甄士隱要遇到三個劫難,既為甄士隱頓悟埋下伏筆,又勾起作者興趣。

第二,從他們的價值觀和書中情節走向來看,他們的價值觀就是作者的價值觀的最直接表達。甄士隱一首《好了歌》引得跛足道人稱讚,並與他開懷大笑而不知所蹤。《好了歌》通篇所講就是世人羨慕神仙無憂無慮逍遙快活,卻放不下功名利祿七情六慾,因而被繁雜塵世消磨,被命運無情捉弄,不如放棄這一切,自然十分自由。

(為了不傳遞悲觀的價值觀,強調一下《紅樓夢》畢竟講的封建社會,背景不同。)

第三,從他們對書中人物的作用來看,起到為凡人指點迷津的作用。在甄士隱、賈瑞、柳湘蓮遭受生活打擊絕望的時候,他們出現了,讓甄士隱放棄親情,柳湘蓮忘卻愛情,讓賈瑞放棄對王熙鳳的色慾。為賈寶玉王熙鳳驅邪,並指導寶釵做冷香丸以保持健康,兩人雖說是看破紅塵超凡脫俗的神仙,但其實也壞著一顆悲憫惻隱之心。

主要的作用總結了以上幾點,為了不讓答案贅冗就不再論述了,希望有幫助。


砂糖冰雪冷元子


《紅樓夢》中不是兩個瘋和尚,而是一僧一道,是這部長篇章回小說的引子。

一僧一道二位仙人引領諸位讀者走入紅樓世界,二位時常在本書的重要環節中出現,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如:第一回甄士隱抱英蓮懷中,就出現一僧一道。暗喻了英蓮人生命運。

又如:賈瑞痴迷王熙風美色,一僧一道出現,送風月寶鏡,以示度化,但賈瑞執迷,也枉然。

再如: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一僧一道出現,破了馬道婆的局,救了寶玉和王熙鳳。

總之,和尚度化女子,道士度化男子,自然中男女也分屬於陰陽兩者。

每到關鍵時刻,雪芹先生就把一僧一道請出,為凡塵男女指點迷津。





芬芳隨筆


我以為是一僧一道賴頭和尚與破足道士在整個故事的推動者與引導者,作者通過這兩個能夠自由出入天地的仙人來引出了整個故事的前因,也是通過這二人給這個故事收尾,可以說這一僧一道是起到圓滿整個故事的重要角色。

在看《紅樓夢》時,可以發現這一僧一道雖然都是聯通天界與凡間的使者,但分工卻是不一樣的,癩頭和尚明確的目的是度化女性角色,而破足道士的目的則是度化男性角色。

這一僧一道是一掌管陰一掌管陽,印和了中國古代智慧中對於自然界陰陽的理解,即對世間一切事物因果皆處於陰陽之中。

這一僧一道二位是有明確分工的,遇到抱著英蓮的甄士隱之後,先開口是賴頭和尚,這裡表明度化甄士隱的時機還未到,於是賴頭和尚開口度化甄英蓮。

只是這時候甄士隱並不舍英蓮,因此英蓮失去被度化的機會,從而埋下了後文對英蓮悲慘命運的伏筆。

之後故事發展中,一僧一道就很少同時出現,每當有人需要度化,或者需要進行故事推動的時候,就會分別出來進行對於人的點化。再次出場的是道士,以《好了歌》度化了甄士隱,引出了甄士隱對《好了歌》的解注。而這個時候也點明瞭整本紅樓夢中反覆強調“世間虛幻,真假難分”的思想。

作為開始故事的引線,一僧一道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之後是賈雨村與甄士隱故事線的展開,從而延展到林家,再到賈家。

這也是作者大費周章描寫一僧一道的最大作用,即引出前因,與之後寶玉出家時一僧一道同時出現來了解後果做了準備。

在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黛玉從側面說了關於賴頭和尚想要度化她的事情。

這裡賴頭和尚說的“除非從此以後不許見哭聲”,與在第一回時,絳珠仙子以淚報恩相互衝突,在這裡賴頭和尚可以說是先預言了“淚盡而逝”這一悲劇。

之前度化林黛玉不同,這裡的賴頭和尚並沒有表達度化薛寶釵的意圖,而是連同一包藥引子一個海上仙方,與一句與通靈寶玉上所鐫刻的“莫失莫忘,仙壽恆昌”相對應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續”詩句。

通過主管度化女性的賴頭和尚,對於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命運已經給了明確的答案。

林黛玉必然會“淚盡而逝”,而薛寶釵必然會與賈寶玉結成夫婦,兩人之間產生肉體的結合。

總的來說,一僧一道在整個《紅樓夢》中是兩個線索性角色,起到了貫穿全文,在紅樓夢中現實與虛紀之間穿針引線的作用,並在《紅樓夢》世界中傳達角色命運,並引導和保護角色進行命運的選擇。

一僧一道的形象是變幻不定的,這主要體現在他們所處於的環境之中。

古語有云“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一僧一道作為世間智慧的啟迪。

中國自古民間流傳著許多的神話傳說,在這種文化基調的影響下,《紅樓夢》在寫作過程中也加入了大量對於神怪的描寫,而歸根溯源還是受到佛教與道教這兩大宗教思想的影響。

佛教中有濟公這一形象,也是瘋瘋癲癲如同乞丐的形象,但卻是一個懲奸除惡,導人向善的大覺悟者,這種行為荒誕內心聰慧的形象對於文學領域影響非常大。

道教中奉為祖師的老子與莊子二人的思想,也對道和得道之人的形象有所討論。老子在著作《道德經》中有“大道無形”這一討論,對道的理解是,人們平常能夠接觸到道,卻無法去察覺它。

通過佛家濟公與道家畸人的理解,我們可以窺見《紅樓夢》中為什麼將一僧一道寫成癩頭跛腳的形象了。

一僧一道在寶玉的成長中,僅僅扮演了守護者的角色,而不是決斷者。相比之下一僧一道尊重賈寶玉的個人選擇,即使命運是既定的,但賈寶玉本質確是命運不可改變的。

一僧一道在《紅樓夢》中的作用,在於一僧一道的守護之下,賈寶玉也完成了自己的選擇,從而進過一番追求之後,終於明悟世間一切盡皆虛幻,幻滅之中幡然醒悟,得知人生之真像,自此斬去三千煩惱絲,從此遁入逍遙自在門。

我以為一僧一道貫穿整個故事,看似無用卻不可缺少的人物。





紅塵煉心234


拋磚引zl


人間正道8112


1、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在小說裡並沒有真實身份。這兩個人是作者虛構的,作為串起故事脈絡的牽線人,他們開場時的作用是把寶玉和黛玉攜入紅塵,交待好主人公的身份特徵、性格特徵;中間或隱約出現、或直接間接出現,都是起到了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讓作者避開了現實中不能直說的話。如果要給他們兩位定義身份,他們更像是冷眼看世界的旁白著,所謂旁觀者清的意思;同時,他們也是現實力量的代言者。

  2、舉例:

  (1)寶玉和鳳姐因特別受寵而被趙姨娘勾結馬道婆所算計,突然害疾病到了不治的地步時,這倆和尚道士出現過,拿著那塊玉唸誦一番,就解了災厄,並且明確告知寶玉是因混跡於女孩子之中不求上進才導致“失去靈性”。這是以神治怪的幻化故事。其實是現實兩種精神世界觀的鬥爭。

  (2)寶釵那個金鎖,據說也是個“和尚”給了兩句吉利話“不離不棄 芳齡永繼”鏨在上面,恰巧和寶玉那塊玉上面的兩句話“莫失莫忘 仙壽恆昌”成雙配對,這就把現實中薛姨媽的心機和仙機混淆一起,讓人迷離難辨真假,其實也是現實中家族利益的激烈爭鬥的反映。

  (3)瘋道人還有一次有趣的間接露面,那個淫惡紈絝子弟賈瑞,被鳳姐算計後病倒還不思悔改,所以作者讓道人送面鏡子,貌似要救他性命,實際上促他死的更快些。因為這種敗壞人倫的傢伙,實在沒有道理讓他再活下去。

  3、總之,這兩位和尚道士總是起著現實中人們無法起到的作用,往往作為人物命運的終結者出現,比如還有柳湘蓮看破紅塵出家,用道人三言兩語做個人物了結,多簡單的處置啊。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你好,紅樓夢中兩位出家人,是把寶玉帶到人間,其實是石頭,中間寶玉犯病也是因為寶石不見了,他們又送寶石,後來寶玉好了。再後來他們把寶玉人帶走了。他們起到有頭有尾,穿針引線的作用。兩位一神仙高人。




用戶樹下陽光


《紅樓夢》還是在大學期間讀過,部分細節有點遺忘,為了頭條問答,把書又拿出來翻找一下兩人的內容,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滿意。

首先糾正一下,其實《紅樓夢》中出現的是一僧一道,他們也是神仙人物,攜通靈寶玉和風月寶鑑到人間。在此後的情節中,這兩人或明或暗地出現,多次間接或直接出現。蔣勳在《細說紅樓夢》中,也提到過這個事。為什麼紅樓夢中得道的,不是癩頭,就是跛腳。蔣勳先生的觀點是,只有一個人受過艱難困苦,並從中走出來,才能大徹大悟。

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在書中說了一句比較玄乎的話,甄士隱稱之為《好了歌》。它預示著甄士隱一家由盛轉衰的命運,也暗示了全書中賈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同時也藉助通靈寶玉和風月寶鑑點化書中人物。

在小說中,常常將二人混為一談。其實,和尚和道士,他們信的教是不同的,曹雪芹這書中故意將二人混淆,是對當時社會狀況混亂的一個隱喻。作者以一僧一道的形象來點撥,也是體現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關聯吧。

臺灣蔣勳先生的《細說紅樓夢》確實是一本好書,我覺得是解析《紅樓夢》的眾多書籍中,最接地氣,最有人文關懷的一本書。值得推薦給大家


國學文化踐行者


首先《紅樓夢》中不是兩個瘋和尚,而是一道一僧。這兩寶貝在此小說中是最關鍵的人物,雖不顯山不露水又瘋癲的,但整部著作因他倆而起,演繹一場世間百態,又因他們而收,點破萬般皆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