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二戰後期投入實戰的B-29“超級空中堡壘”確實引發無限關注,6000公里超遠航程、9噸載彈量、1萬米飛行高度以及增壓座艙、前三點式起落架、遙控機槍炮塔等,無不彰顯它的出色性能。和字面數據相對應,投入使用後的B-29承擔起對德、對日戰略轟炸任務,特別是對日本本土持續轟炸使其各大城市化為一片火海。空襲摧毀成百上千的工廠以及家庭工場,同時造成數十萬人傷亡,日本戰爭潛力在一次次轟炸中損耗殆盡。

1945年8月,B-29攜帶兩顆原子彈投向日本直接加速了二戰結束,由此可見戰略轟炸的意義非同凡想。同樣二戰德國也有過類似遠程轟炸機方案,雖然大家在影視作品以及紀錄片中常見的是Ju 87俯衝轟炸機四處征戰,但這並不影響德國對於大型遠程轟炸機的渴求,對於戰爭早有預判的德國早就將遠隔重洋美國列入目標。於是,一款目標明確鎖定美國本土的超遠程轟炸機就此拉開序幕,它就是漢斯版B-29——Me-264,兩者高度相似外觀最大的識別特徵就是單/雙垂尾。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B-29和Me-264對比

研製背景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軍備發展產生巨大阻礙作用,雖然空有一套完善的軍工研發體系卻無從發揮,戰敗後海軍大部自沉、陸軍被限制在10萬以內規模,空軍則乾脆被解散。精明的德國人以航空俱樂部這種方式儘量保持航空技術不荒廢,直到1935年小鬍子撕毀凡爾賽條約重建三軍,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真正給予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相當少,連帶前期暗箱操作頂多十年間,基本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以閃擊戰為理念的德軍初期對手是蘇聯、英國,隨著地緣因素變化顯然可以戰術飛機執行戰略任務,但潛在對戰局能起關鍵作用的美國由於遠隔大西洋不能一概而論。對此強敵的超遠程打擊自然納入空軍考慮之中,雖然難度太大但有戰爭就有需求。

1937年,梅塞施密特率先開始了P 1062(Me-261)遠程創記錄/偵察機的研製,同期還有一款代號P 1061遠程偵察/轟炸任務的機型也在研製中。為避免資源浪費將P 1062併入P 1061項目,重新整合過的P 1061兼具1062功能成了一款四發超遠程戰略轟炸機,設計航程高達2萬公里。兩者關聯性很強,從後機身看基本長的一樣。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1遠程偵察機

研製歷程

二戰爆發在即備戰時間有限,諸如BF109/110這樣的戰鬥機才是優先保障對象,P 1061啟動時間雖早但沒有實質進展更像是一款技術儲備項目。1940年8月,海軍部希望航空部門提供一款航程6000公里,可以直飛中非殖民地的運輸機。同時航空部也提出為空軍研製一款航程12000公里,可以從法國直飛北美大陸的遠程洲際轟炸機,為可能到來的美德正面衝突提前做好準備。

1940年10月10日,航空部正式向各飛機制造商發佈需求說明書,有了軍方的明確需求梅塞施密特P 1061項目步入正軌。對照軍方要求性能上進行了一定調整,P 1061改為轉場航程大於2萬公里,機腹內部彈艙掛彈量不少於5噸(犧牲航程可以增加外掛)。同時還要求P 1061能夠軍民兩用,今後有改裝為民航的潛力。

1941年,航空部和梅塞施密特簽訂了6架原型機的合同(另有24架生產型合同待簽訂),並給予了一個正式的官方編號Me 264。下圖是Me 264設想中的作戰半徑,以歐洲為中心覆蓋最重要的對手美國、蘇聯部分區域,甚至設想部署於菲律賓、日本將覆蓋範圍擴大到澳洲、印度、太平洋區域等。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設想中的作戰半徑

1941年1月,在戈林最引以為傲的“一切能飛的東西都歸我管”思想指導下,海軍用於遠程支援潛艇作戰飛機也被空軍橫插一腳。各大廠商一切已經造出或停在圖紙上的機型都擺出來供選擇,果然還停留在圖紙上的Me 264成功吸引眾多目光,成為遠程潛艇支援飛機的選用方案。由於需求改變Me 264開始了性能大調整,特別為應對航程以及載彈量大幅躍升,提出了很多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的方案。

兩機牽引升空(參考滑翔機),拖帶機到達一定距離後脫離返航,任務機則依靠自身動力開始下段航程。也有改裝空中加油機以增大航程,或者增加發動機數量並安裝助推火箭方式,在綜合這些設想後Me 264的輪廓慢慢成形。理想狀態下預計性能如下:載重5噸、航程約18100公里,如果空載航程將達到驚人的26000公里,這性能在當然絕對是無敵的存在。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美洲轟炸機遠隔大西洋

有了清晰目標的Me 264開始正式研製,不過和陰晴多變的天氣一樣,1942年初航空部開始大刀闊斧裁減任何短期無法見效項目。Me 264差點也成為刀下鬼雖然最終逃過一劫,但是原定的6架原型機縮減到3架(V1-3)。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風洞模型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轟炸機三視圖

1942年4月,Me 264轟炸機原計劃採用奔馳DB 603發動機,不過發動機不給力無法量產,為保證進度轉而求其次換裝容克Jumo 211J發動機。動力不足性能肯定跟著縮水,在梅塞施密特5月份的一份報道中顯示:最大起飛重量45噸的情況下,採用四發Jumo 211J發動機(單機1340匹馬力)航程可達13000公里;採用四發BMW 801發動機(單機1750匹馬力)情況下航程可達14000公里,同時還考慮了當時最先進的空中加油技術以擴大航程。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安裝Jumo 211J發動機

兩者對比,發動機艙還是有所區別,另外螺旋槳長度也不同。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安裝BMW 801發動機

1942年7月,Me 264V1原型機基本製造完成,預期當年10月10日試飛。由於起落架和發動機不能及時交付試飛工作延遲,此時在蘇聯戰場已陷入膠著的德軍正在慢慢消耗實力,雖然仍保持優勢但戰略資源的優先保障以及對裝備需求的速度明顯加快。四發版現成的Ju 290以及六發版研製中的Ju 390成了備選目標,但是源於Ju 90民航客機較弱的機體結構讓海空軍多少有所顧慮,因此還沒能上天的Me 264才能繼續等零件裝配試飛。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Ju 290轟炸機

六發版的Ju 390轟炸機顯得很威猛,不過最令人頭疼的是它脆弱的機體結構,畢竟戰略轟炸機要面對大量戰鬥機攔截不扛揍肯定撐不住。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Ju 390轟炸機

1942年12月23日,Me 264V1原型機終於迎來首飛,為安全著想起落架鎖死未收回。整個試飛過程持續了22分鐘,試飛員反饋起飛快速平穩、整體操控穩定,對它的評價是:它是一架完美的飛機。雖然做足預防工作但在著陸時還是出現問題,由於制動裝備失靈導致降落時衝出跑道飛機受損,經過一個月修復後才重新進入試飛測試。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原型機首飛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原型機首飛

下面是B-29和Me-264對比圖兩者無比的相似,此時的Me-264只比B-29原型機首飛遲4個月,二戰德國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時間。一貫對機械富有天份,再加上雄厚的工業基礎,只要時間允許德國人絕對可以引領航空新時代。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B-29和Me-264對比

坎坷不斷

接下來的1943年Me 264試飛工作還在不斷進行中,不過二戰整體戰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德國敗相初現,相對應的戰略轟炸美國是否還有意義?受此影響Me 264已不再是當初的香餑餑,大家對它的未知命運都不報樂觀態度,雖然Me 264所表現出來的性能還是比較理想。

此時Me 264有幾種載彈方式,配套250KG、500KG、1000KG等多種彈藥選擇,但總體來說載彈量最大不超過6噸。如果以滿載6噸的方式飛行,航程將大大縮水飛到美國估計沒戲,理想狀態以4噸載彈遠程轟炸相對正常。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轟炸機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V1轟炸機

雖然飛行測試結果相對還算理想,但決定它命運的悲催時刻還是快速到來,1943年5月帝國航空部要求梅塞施米特終止Me 264項目。7月份公司投訴到小鬍子那裡才得到變通解決,Me 264將放棄遠程轟炸美國目的僅用於海上作戰,理由很簡單在戰局不利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通過少量遠程轟炸機襲擾將引發美國報復。今時不比往日,實力消耗下德國已經沒了戰爭初期的雄心壯志。

由於戰場需求迫切,更實用的Me 262噴氣式戰鬥機佔用了Me 264的生產車間、資源。但現實的打擊更直接,7月9日美國陸航轟炸過程將Me 264V1原型機炸傷,V2-3以及幾乎所有零部件全部摧毀。戰況日下連基本的戰術機型的生產都無法保證,再不用考慮用於戰略轟炸的Me 264,真的出發轟炸機美國估計半路就被攔截打光光。下圖是在轟炸中受損的Me 264 V1原型機,外表看起來還可以修復,不過零部件已經不復存在只能回收廢鐵了。不管願不願意,這款可以和B-29一決高下的“雙胞胎”轟炸機就此成為歷史。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轟炸中受損的Me 264 V1原型機

由於轟炸可損毀,Me 264 V2-3原型機只能以紙圖為準,翼下還掛著魚雷明顯考慮海上打擊。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 V2-3原型機

機體構造

Me 264設計風格相當流暢簡潔,採用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圓形橫截面)、懸臂式上單翼雙垂尾佈局。全機劃分為全透明花房式玻璃機鼻(視野良好)、駕駛艙、機組休息室、全封閉彈艙上方還有一條前後連接通道。高空飛行需要駕駛艙以及中段乘員艙進行了增壓設計,機上自衛武器均採用遙控射擊,還引入了大量自動化控制手段,如:發動機轉速、進氣等大大減輕了機組乘員負擔。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內部構造圖

Me 264油箱全部分佈於機翼結構內部,機翼外段14個、內部8個,總容積可達4.4萬升。同時考慮到航程需要在設計時為增加載油量,自衛機槍和防彈裝甲配置較少以減輕重量。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駕駛艙

Me 262執行的是超遠程轟炸任務,飛行時間相當長,為讓機組成員能有一個相對舒適的飛行環境。機上裝有高低床和小型廚房,可以在飛行途中適當休息以保持戰鬥力。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機身內部

Me 264採用當時不常見的前三點式起落架,由於機型龐大前起落架原計劃使用雙輪,不過試驗結果顯示操作性較差後改為單機輪。更有意思的是,隨著航程和載彈量的不斷增加,為滿足滿載條件下順利起飛,以及減少空中油耗甚至設計了可拋式外輪(V2-3型包括翼尖輔助起落架以及可拋外輪總重達4.3噸)。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可拋式外輪

還是為了保證航程,Me 264整體造型簡潔流暢,採用戰鬥機常用的單片式主起落架,起飛後直接向內收起和發動機短艙完美融合。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單片式主起落架

結語

Me 264生不逢時,戰局急轉直下給不了它所需要的時間,不過戰後人們發現關於Me 264還有很多衍生方案。這裡要重點表揚德國工程師們,做事情往往嚴瑾又有遠慮(加入很多新鮮創意),衍生出的版本對後來美蘇兩國第一代轟炸機研製都產生重要影響。

加裝兩臺BMW801發動機,變身6發版本的Me 264/6M(Me-364)方案,機型外觀變化不大主要是增加發動機獲得更大推力和航程。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6M(Me-364)方案

混合動力版Me 264方案,兩側機翼中段各安裝兩臺串列布局BMW801發動機,翼根處則再加上一臺Jumo 004噴氣發動機。這款機型翼根加裝發動機的設計理念,在後來蘇聯圖-16轟炸機身上得到體現。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混合動力版Me 264方案

噴氣式技術一直走在前沿的德國也沒有放棄動力轉換,安裝了四臺Jumo 004C噴氣發動機,同時改為T型尾方案。注意發動機採用的是吊掛式,這種理念在美國後續B-47等機型上才得到採用,不過這種平直翼方案只能飛到亞音速(最大平飛速度740千米/小時)。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噴氣式版本

不管怎麼說二戰德國戰略空軍的缺失是個事實,專為襲擾美國定製的Me 264以其高性能新機型而言,在總體研製方面還是相當成功的。只不過二戰德軍以閃擊戰起家,戰略資源及國力都給不了Me 264足夠需求,最後這款性能強於B-29的戰略轟炸機只能止步飛行測試無緣進入美利堅。

德國版B-29,航程高達15000公里的Me-264超遠程轟炸機

Me 264超遠程戰略轟炸機

基本性能:

最大起飛重量56噸、最大飛行速度56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15000公里、實用升限80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