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飛臨,金融危機未至

本報記者 孫兆

新冠肺炎疫情堪稱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疫情之下,全球經濟的未來正在蒙上陰影。美銀美林最新基金經理調查顯示,34%的人預計,未來12個月將出現全球衰退,創2011年10月歐債危機以來的最高概率,全球性經濟衰退的警報似乎正在拉響。

國際金融危機再次來臨?這是人們面對全球資本市場巨幅波動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隨著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劇烈波動,這種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當前不能輕言金融危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洋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海外暴發疊加其他因素,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震盪,但是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相比仍有很多不同點。需要明確的是,當前並沒有演化為金融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也表示,國際疫情擴散蔓延,受此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這種情況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但是,目前斷定全球已經進入了金融危機還為時尚早。

他表示,國際金融危機通常有三個基本的特徵:第一,是否存在國際金融市場跨市場的持續的恐慌性下跌。第二,是否出現大量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倒閉。第三,全球的實體經濟運行是否受到了嚴重破壞。目前,針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加劇,許多國家都陸續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而隨著二十國集團(G20)特別峰會舉行,更是給全球金融市場注入了信心“活水”。

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主席強調,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各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要實施有力有效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而在特別峰會上,與會各國領導人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表示,我們正在採取迅速且有力的措施,支持經濟,保護勞動者和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我們正在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資金,作為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的一部分,以抵消“大流行”病對社會、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對於我國來說,疫情暴發之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靈活適度,早響應,快行動,金融監管政策也快速有效到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地區和中小微、民營企業給予了大力度的精準支持,穩定了經濟。因此,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發生之後,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較小。

陳雨露表示,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金融大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規模,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所以,保持好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就是對全球金融穩定的重大貢獻。

下一步,要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的監測,深入分析和研判本輪國際金融動盪的內在規律,要結合前期中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政策經驗,及時為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提供建設性意見。同時,共同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遇到困難很大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多邊國際救助,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