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基金发售从“日光基”到延期:投资者依旧“追涨杀跌”?

上一篇文章 ,主要从逻辑角度,分析了油盐酱醋概念的上市公司的优劣,投资者反响强烈,毕竟,在震荡的周期下,防御性的品种可能会得到机构更多的青睐。

随着行情的震荡,与过完年之后的各种乐观指标不同,悲观的投资情绪也逐渐增多起来。

最近数据显示,新基金发行从抢购,到现在经常出现延长募集,甚至募集失败,所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出现了:每当股市大涨的时候,基金都开始秒售罄;股市下跌的时候,又大量的基金无人愿意买,你觉得基民到底应该盲从,还是逆势呢?


3月新基金发售从“日光基”到延期:投资者依旧“追涨杀跌”?

行情热则基金抢

对于基金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尤其每当年末的时候,就是各种基金在争夺排名之时。

为什么要争夺排名?

很简单,一年业绩如果足够好的话,第二年再发新基金,要好卖的多,如果再加上第二年开年股票行情不错的话,那么抢购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


数据显示:今年1日售罄的权益类基金有27只。其中睿远均衡价值三年1天卖出1200多亿元,“三冠王”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1天卖出900多亿元。

不知道投资者注意没有,今年的新基金不但秒售罄,而且不得不最后采用比例配售方式。


3月新基金发售从“日光基”到延期:投资者依旧“追涨杀跌”?


什么是比例配售?

就是由于买的人太多,最后就算你买到,也不能按照你出的价格全部给你,每个人按比例分配了。

在今年那段基金大热的日子里,销售人员笑逐颜开,这种火爆的比例配售,仿佛时光到了07、08年那段基金刚刚普及,最好卖的日子里。

但是有多少人记得,同样争抢买基金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行情的调整,这一次呢?

下跌的基金无人买

很遗憾,历史又重演了,基金再次迎来了调整,也不能说是基金迎来了调整,而是股票市场回调的时候,所谓的“抗跌”,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即便是明星基金,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股票都跌的话,恰逢刚建仓不久,净值自然回落。

有一个很“小白”的问题:在下跌的行情下,同样发新基金,建仓成本不是低的很,不应该更好卖吗?


3月新基金发售从“日光基”到延期:投资者依旧“追涨杀跌”?


是的,理论上确实是点位低,股票价格低,新基金成本低,有更好的建仓时机。

问题是,投资者都是逐利的,看到涨的时候,心理的预期都是进一步的上涨;而下跌的时候,又会把预期变为可能继续的下跌。

可以说,跟大多数股民一样,买基金的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追涨杀跌”,再加上,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都是跟风的,所以如果股票下跌的市场下,基金难卖就太正常了。

更鲜明的数据,是募集的规模:


3月17日后成立的66只新基金,平均规模为10.87亿元;而3月1日-3月16日成立的新基金,平均规模18.19亿元;2月成立的新基金,平均规模则超过了20亿。

显然,经历了不断的震荡折磨后,3月下旬新基民入场的意愿,与之前下降了非常多,这还不包括募集失败的基金。

如何克服追涨杀跌?

我们都知道,在投资里最经常听到的词,就是“追涨杀跌”。


3月新基金发售从“日光基”到延期:投资者依旧“追涨杀跌”?


每个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这个市场里不断的磨练,除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研究外,就是不断的对抗自身的心理。

我也在直播和文章中,多次提到:股票市场,是“反人性”的。

人性的正常,其实都是“追涨杀跌”。

不管是小资产,还是如房地产的大资产,都遵循这一定律,哪怕是“秒杀”这种商家促销方式,核心还是告诉你未来“涨价”的预期。

所以,不要为“追涨杀跌”懊恼,人之常情。

但是,如果你想在投资中超过常人,你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反人性”,如果说直接转换到“追跌杀涨”,那最起码你应该克服自己从众的心态。

从众心态,是投资中最大的禁忌。

总结

对于基金而言,如前所述,大部分买新基金的,都是新投资者,所以越在基金好卖的时候,越开始疯狂的抢购,当然,这也与媒体不断报道的推波助澜有关。

这就像,之前被“捧上天”的科技类基金一样。

如今,风口突变,基金开始难卖了,但是从另个角度来说,难卖之时,往往才更是机会孕育之时。

最后总结一下,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醒投资者:

如果你想进行投资,不管是股票还是基金,克制自己的“盲从”心理,是你要迈出的第一步。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条清流,更多投资理念,欢迎关注讨论。

其它专业技术分析基础,以及资讯详解,欢迎订阅专栏,希望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实时解答与投资资讯,欢迎加入狗哥的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