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在電視劇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橋段:年輕漂亮的媽媽帶著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開著豪車去接在鄉下長大的孩子,兩個孩子懂事後第一次見面,由此展開了之後的故事......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卻便也是在這樣截然不同的環境下長大。有一位寶媽把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見面後才發現倆孩子"差別"很大。

網友小林最近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小林從大學起便一直跟當時的男朋友在杭州一起創業,畢業後也理所當然地留在了杭州,兩人的感情一直很穩定,在不久後便結婚了。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據小林表示,夫妻倆雖然恩愛,但由於工作的忙碌,在短期內並沒有要孩子的打算。不過巧的是,小林婚後沒多久便懷孕了,還是一對雙胞胎。

這可是雙喜臨門的好事,不過因為事業還在上升期,在孩子出生後不久丈夫便提議把一個孩子先送到鄉下奶奶那裡去,畢竟帶兩個孩子的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就這樣,即便初為人母的小林萬般捨不得,為了工作還是聽從了丈夫的建議。在這之後兩人一直辛勤忙事業,為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

這一忙便是五年,兩人的事業越來越好,一番商量之後便覺得是時候將大寶接回來了。

不過令小林沒想到的是,大寶竟然表現得和爸爸媽媽十分疏遠,雖然五歲了卻還認不全一些基本的識字,根本不像同一年紀卻多才多藝的二女兒。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小林深知這並不能怪孩子奶奶,只是老年人的教育的確與年輕人大相徑庭。

那麼在生活中這兩種教育方式會有哪些不同呢?

第1, 成長環境不同

其實城市和農村的生長環境都各有各的優點。城市生活各方面都比較便捷,例如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和小區樓下就隨處可見的菜市場,另外城市孩子所接觸到的生活層面會更廣闊一些。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不管是興趣班還是週末遊玩的商場以及遊樂園,甚至是孩子就讀的當地幼兒園,都聚集著各種各樣性格不同的人,孩子會有更多機會認識新朋友,接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訊息。

農村環境則相對比較密閉,或許一個村的孩子就那麼多,大家彼此都熟識,於是孩子的交際圈就會受到限制。我們總會覺得城市孩子更為大方不怕生,便是這個道理。雖然這並不完全絕對,但孩子的眼界確實是受生存環境所影響的。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第2, 家長思想不同

大家都知道老人帶孩子總是避免不了地會更溺愛一些,這也是如今家庭矛盾的一大原因之一。現在終日忙於工作的父母不在少數,於是便只能拜託家中老人照顧年幼的孩子。

在父母還未發覺之時,孩子就成長為了任性蠻橫的模樣。作為寶媽的我認為這種事沒有誰對誰錯,孩子也不應被過度指責,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在繁忙之餘多抽出時間去關心孩子和長輩。

此外穿衣打扮也是經常會被提及的一個問題,由此網絡上還曾出現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和"父母帶大的孩子"的對比照。

老大給鄉下奶奶帶,老二自己帶,5年後雙胞胎相見,“差別”真大

在這樣看似玩笑般的現象背後,就是老人和年輕一輩的不同"時尚觀"——老人認為"吃飽穿暖"即可,而年輕人卻更追求質量和精緻感。

不管是老人帶大的孩子,還是父母帶大的孩子,不變的都是他們是我們共同的孩子。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需要承擔的責任,不管工作有多忙都應該多去陪伴他們。

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長大也許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那麼你們希望做那個在孩子的成長中無跡可尋的父母嗎?對於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嗎?一起來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