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十点半的地铁》,不动声色的演唱,没有杂质、安静温暖。



他对这首歌的演绎,没有夸张和渲染,却让所有人哭红了双眼。他总是不动声色的演唱,没有杂质、安静温暖。


相信每一个在北上广打拼的人都能有所共鸣,我们来到这些城市,拿着青春与理想作为入场的筹码,“漂泊”生来似乎就带着冷冰冰。


我们穿梭在这座城市,看着这座城市闪烁的灯光,又会觉得哪一盏是为我们而亮?我们观察形形色色的路人,大家的脚步都很快。但还好,“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十点半的地铁》,当城市即将落幕的时候,你是否还在赶末班车,是否欠一个安慰。


这首歌之所以打动人,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绚烂优美的歌词,偏偏相反,他只用了最平实的口头话语,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都市蚁民的日常的一个画面。


歌声仿佛一阵风从歌里吹进了现实,吹过耳朵,拂过脸颊,带走你生活里的无奈、抱怨与不如意,生活或许不那么美好,却总会让你有所期待。喜欢他的声音,喜欢他歌唱里的故事。


歌曲原唱叫刘锦泽,一个长满了络腮胡的东北汉子,乍一看很凶,但如果你点开下面的视频,就会发现,他笑得腼腆,唱得温柔,谢得诚恳,他和生活中的你我一样,奔波着,疲惫着,也坚持着,憧憬着。


好的音乐,总是源于生活,十点半的地铁,载着漂泊,也装着这世界的善意,纵然城市千疮百孔,还有温柔的风,轻轻地吹,轻轻地给我们安慰。


李健把原本结尾在“我没有推,我不忍心推,她看起来好累”一句,改成了结尾在“温柔的风,轻轻地轻轻地吹”,这种不经意的小改动,也让途径李健演唱的音乐,都变的温暖和聊慰。


这首歌之所以让每个人感动,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地铁中的一员,城市霓虹闪烁,写字楼也精致高大,我们穿梭在城乡结合部和CBD之间。回到租房我们是惨兮兮的北漂,走进公司我是侃侃而谈的所谓的“白领”,我们每天在两个阶级中来回调换,这让我疲惫不堪。而地铁之唯一目睹我角色转换过程的见证人,我的心酸和廉耻,被它包容和接纳。


“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那什么时候,这座城会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座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