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戰機的前世今生

去年在印巴衝突中,一架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機被巴空軍一架JF17“雷電"戰機擊落,引得廣大國內網友紛紛為JF-17戰機優異性能點贊,該戰機也是憑實力強勢圈粉無數。也許有人會奇怪,為何一架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會引得一眾國內網友點贊,其實全因這架戰機骨子裡流淌著純粹的中國血統,嫋龍的設計單位其實是大名鼎鼎的成飛,國內有一個響亮的名字FC-1“梟龍”。梟龍戰機取得擊落米格-21的戰果,很多網友戲稱為“殲七魔改”擊落了“殲七”(筆者注:殲七可以理解為中國生產、改進的米格21),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個說法似乎不太妥帖,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一起來扒一扒這架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戰機的前世今生。

為了更好幫助大家理解梟龍戰機背後的恩怨,筆者先介紹幾個單位,網上所說的研製、生產殲十、殲二十的成飛實為兩家單位-611所(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132廠(成都飛機飛機工業集團),611所為殲十、殲二十的設計單位,132廠為製造單位,由於兩個單位均屬於航空工業集團且都在成都,很容易被大家混淆為是一家—“成飛”。其實大家熟知的研製、生產殲十一系列戰機的“沈飛”、運20大運的“西飛”也都是兩家,“沈飛”是601所和112廠,“西飛”是603所和172廠。

1.梟龍誕生—備胎轉正記

事實上嫋龍的研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巴基斯坦的“佩刀2"計劃。


梟龍戰機的前世今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巴基斯坦空軍深感購自法國的幻影3、中國的殲6已經老化,不能滿足對抗印度空軍的需求,有著巨大的戰機換代壓力,需要購買一批新飛機。巴基斯坦邀請132廠、格魯曼等中美航空公司,提出了一項名為“佩刀2”的殲七戰機改進計劃。該計劃旨在對殲七戰鬥機通過換裝美製先進發動機、改變機頭設計等手段,使得巴基斯坦空軍以極低的價格獲得一批准三代戰鬥機。從技術角度來看,殲七屬於早期的二代輕型戰機,改進空間不大,以該機為基礎獲得三代機的性能確實存在著較大的困難,事實上即使二十年後中國以殲七為藍本進行魔改的“山鷹”教練機,也達不到三代機的水準,可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要將殲七改進為一款準三代機存在較大的技術難度。巴基斯坦空軍作為老江湖,不可能不清楚將殲七改進為三代機的技術難度和開發週期,但是巴基斯坦空軍依然提出了該計劃,其背後深意值得推敲。


梟龍戰機的前世今生


從日後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裝備為美製F16和中國殲七的高低搭配組合可以看出,F16作為高端機型負責主要作戰任務,殲七則快速、大量裝備部隊,維持空軍建制,替換老舊戰機。可以推測小巴心儀的三代戰機一直都是美製F16,個小國沒有必要裝備多款三代戰機,以筆者愚見,在當時已經要採購美製F16、中國殲七的情況下,依然提出了“佩刀2”計劃,實為巴基斯坦空軍一石三鳥之計。“佩刀2”計劃首要目的應在於“釣魚”,增加小巴與美國談判的籌碼,迫使美國大量出售F16戰機並給出較為優惠的價格,小巴只花費少量預研的價格,就換取了美國在戰機價格上的大幅優惠,並得以採購更多F16戰機:二是通過“佩刀2”項目,小巴學到了格魯曼、成飛的大量輕型飛機的設計經驗,為其國內戰機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積累;三是有中國、美國兩位老師帶著,徹底吃透了殲七戰機的性能,為該戰機的維護、戰鬥力的發揮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當巴基斯坦心滿意足地得到了心儀的F16戰機則“佩刀2”計劃徹底被拋在腦後,至此“佩刀2項目無疾而終。

此時132廠和格魯曼公司沒有放棄該項目,雙方認為該戰機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計劃繼續採用美製發動機來在殲七基礎上研製一款輕型的三代戰鬥機。格魯曼認為世界上大量老舊的米格-21、A4、F5等戰機都需要更新換代,有必要開發一款輕型戰鬥機與諾斯羅普公司的F20競爭該市場;132廠則是看準了國內尚無三代機的空白,當時雖正處在中美關係蜜月期,但是美國飛機價格高昂,即使是F16這種美國空軍口中的“低端戰機”,其價格也是中國不能承受之重,以至於當時風傳中國要購買F16戰機的換髮簡配版;611所那時才剛剛開始設計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機—殲十,該戰機要服役也是十多年後的事情。基於雙方的共同利益,132廠和格魯曼公司繼續展開代號為“超七”的輕型戰鬥機研製計劃,直到80年代末中美關係破裂,格魯曼公司撤出該計劃。

在中美關係破裂後,中航工業集團沒有放棄超七計劃,該計劃繼續推進,只是研發主體從132廠轉移到611所繼續推進,繼續開發一種性能好、價格低的先進輕型戰鬥機,尋求外貿市場。不過此時,由於美國人的退群,611所正滿世界的為超七戰機找合適的發動機。恰好九十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後,窮瘋了的蘇聯米格設計局看中了超七計劃沒有發動機的死穴,積極參加該項目,中俄雙方一拍即合,米格設計局提供發動機和技術支持,通過發動機和技術換取經濟利益。雖然該項目不足以讓米格設計局吃飽,但是可以維持在餓不死的狀態,米格設計局得以保留了寶貴的設計師隊伍。此時超七戰機沒有了巴基斯坦這一甲方爸爸的直接約束後,超七戰機徹底擺脫了殲七的底子,設計師開始擁有了自主發揮空間,尤其是該項目關係到米格設計局的飯碗,技術合作中的賣力程度要遠大於美國人。恰好米格設計局也有一款類似的三代輕型戰鬥機設計圖紙,米格設計局也樂意用躺在櫃子裡吃灰的圖紙換取資金,米格設計局提供了超七項目的主要氣動基礎,在大量吸收格米格設計局的先進技術後,超七擁有了邊條翼、大迎角機動等三代機特有的技術特徵, 從技術上講,已經和二代的殲七戰鬥機完全劃清了界限。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因為巴基斯坦核武器試驗、蘇聯解體等諸多因素,導致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惡化,美國以制裁巴基斯坦為由,停止向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並停止出售F16戰機,此時巴基斯坦既缺乏先進戰機又缺錢,因為沒錢買不起法國的高端戰機,不得不向中國求助。此時的中國,尤其是611所因為殲十戰機的成功研製,飛機設計水平大大提高,且國內經濟大幅好轉,且超七擁有良好的技術基礎,研發費用由中巴雙方共同投資,只需要巴基斯坦承擔一部分研發費用即可發展出一型符合巴基斯坦空軍要求的先進戰機,巴基斯坦終於在1999年簽下了梟龍戰機採購合同,以超七為基礎的FC-1梟龍戰機研發計劃正式啟動,至此梟龍戰機終於從一個釣魚的備胎項目成為巴基斯坦規劃中的主力戰鬥機。

2.梟龍展翅—屌絲逆襲記


梟龍戰機的前世今生

根據巴方提出的技術指標,成飛兩家單位通力合作,短短4年時間就完成了梟龍戰機的設計、製造工作,梟龍戰機於2002年完成了詳細設計工作, 01架次於2003年成功首飛。以往研製一款戰機需要十餘年的時間,創下了航空屆的梟龍速度。梟龍戰機是我國第一款公開亮相的三代戰鬥機,第一次讓廣大軍迷意識到中國也可以生產先進的三代戰鬥機。筆者依然記得在那個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自主硏發的梟龍先進超輕型戰鬥機成功首飛的消息上了新聞聯播,甚至出現在初中的時事政治考試內容中。“梟龍”原型機的首飛甚至與楊利偉的太空首航並列“2003年度中國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根據當年巴方給梟龍戰鬥機定價800萬美元的要求,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使用F16戰鬥機三分之一的造價,達到其60%的性能。經過梟龍戰鬥機01及03架次一年多的試飛之後, 611所通過認真分析,認為飛機性能雖然基本達到了客戶合同要求,但是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此時梟龍戰機設計也確實較為保守,還採用了較為落後的固定斜板進氣道,飛機採用了機翼翼刀,飛機還處於靜穩定狀態,飛控也較為落後,此時戰機還不能完全達到三代機的要求,屬於2.75代戰機。


梟龍戰機的前世今生

在穩妥交付和精益求精的抉擇中,611所選擇了後者,就決定大幅改進技術狀態,不再保守,最終定下了三板斧的大改策略!一是使用DSI進氣道替代原始的固定斜板,節省了飛機的重量,而且提高了飛機的發動機推力。DSI進氣道是在飛機進氣精心設計一個鼓包,用以壓縮空氣氣流,是美國人在四代機F35上才開發出來的新技術,梟龍成為繼F35之後全球第二款採用DSI進氣道的國家;二是取消米格設計局提供的鋸齒小邊條翼,採用了大弧形邊條設計,使得飛機看起來更像美國F18E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該設計優化了翼身融合,配合使用先進材料,有效提升了氣動性能且減輕結構重量;三是取消飛機配重,將飛機改為靜不穩定型,更換航電系統並重新編寫飛控程序,大幅提升機動性,成為一款真正高機動靈活的先進三代機。當然,巴方十分清楚此舉有著很大的風險,不僅可能會帶來項目延期、經費超支等問題,而且失敗可能性極大,不過最終在611所的堅持和軍令狀之下,巴方同意611所提出的改進方案。在2006年,一架全新的梟龍04型戰機首飛成功,此時距離梟龍01架次首飛僅僅過去了兩年零八個月。此時,航電先進、氣動佈局良好、作戰能力強大的梟龍戰機已經是一款完全的三代戰機,611所最終讓巴方用不到F16一半的造價,獲得了其90%的性能。梟龍戰機真正成為巴基斯坦空軍手中的一柄利劍。

3.龍翔九天—“龍”氏家族發揚光大

611所在梟龍的設計中,也得到了巨大的歷練。在以後的殲十“猛龍”戰機的改進中、殲二十“威龍”戰機的設計中,均有著梟龍戰機的影子,現在,成飛集團出品的強悍的“龍”家族承擔了捍衛祖國的藍天的任務。

梟龍戰機研製中,極其緊張的項目實施時間和緊張的設計經費,使得設計師隊伍得到了極大的鍛鍊,使得項目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再也沒有出現中國傳統戰機研製中的超期交付或者經費超支問題。在梟龍項目中,巴方為了解決戰鬥機的有無問題,確保乙方必須在有限的經費內保證基本的設計指標,要求611所和132廠在對如何保證飛機的性能達標做了一個極其詳細的說明,而且對於每一分錢如何花、何時花、需要做哪些事情、如何驗收都要做詳細說明。最終成飛兩單位通力合作,圓滿完成了甲方的要求。良好的項目管理能力,在後來的殲二十方案競標中為611所加分不少。

梟龍全部設備採用招標模式,極大的提升了經濟性和技術水平,改進了航空工業的設計體制。傳統上大家對國內的機載系統的印象停留在性能不高、價格不低的印象中,這是因為在傳統研發體制中,機型設計中的子系統和設備採購決定,要優先照顧到本集團的兄弟單位,造成了多方面的問題。一是往往中航工業集團內部的單位,專業能力未必是國內最優秀的。比如很多電子設備的提供商,中航集團內的單位與中電科等單位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較低的性能也並不意味著價格也低,反而有時價格更高。二是這種照顧兄弟單位的想法,往往為了照顧兄弟單位而裝載大量過時的系統及設備。比如現代化戰機往往不再採用傳統航空儀表,只需要幾塊大屏幕作為顯示器即可,但是有的設備廠家不具備提供大屏顯示器的能力,導致飛機不得不使用傳統的航空儀表。三是由於集團內部的分配性質,導致部分設備性能差、體積大,設計不夠優化。航空工業有一句名言“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奮鬥”,但是往往落後的設備瞬間就把飛機設計師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化為烏有,比如早期的蘇27戰機就嚴重受到了航電系統的影響。

事實上正是由於國產航電系統的長期落後現狀,出現了中國出口戰機換裝國外航電的怪現象,比如在巴基斯坦採購的殲七中就採用了歐洲的航電系統。在梟龍戰機中,巴方和611所也因為航電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巴方堅持要使用歐洲航電系統,但是若採用昂貴的歐洲航電,梟龍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潤還要被歐洲拿走大半。迫於巨大的經濟壓力,且讓飛機上附加值最高的訂單不外流,611所建議採用國產航電系統,在中航集團內部單位設備萬萬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611所在梟龍上開始的全程競標體制,直接跳出集團範疇,面向全國招攬各個企業去競爭相關的設備訂單,逼迫這些承包商在相互商業競爭中,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性能最優、可靠性最好的產品和設計方案,最後不僅實現了航電系統的最優設計,也實現了飛機和航電的最優化組合。後來的使用中,巴方也承認梟龍的航電系統很先進,作戰性能良好,完全符合巴方的要求。中國軍方也從梟龍戰機中受益頗多,在後續的飛機改進和開發中也要求採用面向全國招標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國產飛機的航電水平。

梟龍戰機驗證了諸多新技術,為殲十的改進、殲二十的研發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梟龍戰機是國內第一款自主研發使用邊條翼和DSI進氣道的先進戰機,通過梟龍戰機研發,611所徹底掌握了該技術要點。後來的殲十戰機改進、殲二十身上都能看到DSI進氣道的影子;再結合通過殲十掌握的鴨式佈局要點,611所成功提出了殲二十先進隱形戰機的設計方案,該機獨有的鴨式+大邊條翼+DSI進氣道設計,使得其成為中國空軍手中的利劍,成為軍迷的新寵。

結語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梟龍的誕生並非一帆風順的,有著諸多坎坷和不平,不過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大膽打破體制束縛,積極開拓進取,大幅提升創新能力,多年的埋首攻關,最終才一朝震驚世界,用世界上最為優惠的三代機價格研製出了一款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梟龍從一款計劃中的2.5代空戰型戰機變為一款制空、對海對陸打擊全能的三代先進戰機,而價格並沒有上漲太多,也是創造了一項奇蹟。也許李太白那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才夠得上梟龍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