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發明或科技遠超當前世界需求,即便百年也不會被淘汰?

天空那片幻雲89467851


是的!有一種發明,遠超世界的需求,就是做夢和幻想。它不只是百年不被淘汰,千年都沒有被淘汰!至於百年不被淘汰的科技嗎?那就多了!數學,幾何學,汽車……那就多了,超不超過世界的需求就不敢說了![呲牙][呲牙][呲牙]


李秉桂1


我認為圍繞“電能”的一切發明是會持續發展,且會有更大突破的。

我們發現了電能,並圍繞電能發明了很多賴以生存且使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高新科技產物。但目前我們大多還處於對電能物理傳輸的應用階段,當然還有一部分無線電技術。但電能或許在宇宙的存在當中,有更大的價值我們至今未能發現。

比如我們朝夕相處的太陽,它是一個火球還是一個等離子體?我們對它的瞭解目前少之又少。太陽的活動是非常劇烈的,但是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大多是日冕層的物質拋射。我們地球南、北極所能見到的極光現象,就是這些帶電的高能粒子進入後,撞擊高層大氣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激發而形成我們所能看到的極光。其實就是核外電子獲得能量後,在可見波段輻射出而已。

太陽表面,或者說是光球層,它的溫度在4500-6000開爾文之間。科學家們日冕中觀察到,要將鐵、鎳和鈣等等這些重金屬離子電離,需要幾百萬度的高溫。這些離子也被加熱到不同的溫度,因為比較重的離子可以被加熱到比附近的氫氣熱十倍,所以這個區域被稱為“優先加熱區”。這就像我們直接測量一個燈泡周圍空氣的溫度,然後發現它比燈泡本身要熱幾個數量級的熱度。

所以,太陽會不會是一個電能球體的存在呢?如果是,那我們就要顛覆對宇宙格局的認知,探索發現更高的文明能源


DQ大七


很多發明我們一直應用的。

1、1906年 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2、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衝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3、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管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管,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4、190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5、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臺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6、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7、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誌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8、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準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臺微波爐問世。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信息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臺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我們一直在改進升級換代。並且一直用於生活。


寶貝疙瘩蛋


航天衛星,網絡定位;

信息時代,傳媒技術;

當今高科,智能機人;

正待未來,共遷意識。




李志勇LZY


人體基因工程是"六維變革"的核心科技(動力)。至少可以追隨人類跨越二大文明即原生文明(當代)至適生文明。跨時愈千年,跨空達地外文明。


洪揚4


就是當下中國人民創造的市場經濟,嚴格點說還沒有全方位興起,仍需機遇,特別是政府力度。現在的市場經濟雖然佔據整個大局,但是阻礙與困難仍遍佈很大的範圍,但是不可否認,大江東去,人心所向,人們正滿懷期望投身於再開發再延續的積累與再創新的繼續努力奮鬥中。這一定是未來不可預期的目標。


江水畫中綠


搞清楚,發現與發明!發明,是自然界沒有的,只存在某一個時空斷而己,某人認為,牛🐮吖了!一葉彰目不見泰山!發現呢?自然有的,鬼斧神工!你講多少年就多少年!無法創造的發明,叫發現!你發現了什麼!無字天書,被人認為是伴謎信邪說,你能發現什麼!!![捂臉]


召請阿然


有!


艾淑華33


不知道。😏😒


老子為什麼走地球之子


不存在。超前太多,就是失去了現實存在的意義,就不能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