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以詩詞撫慰心靈,讓心靈棲息詩詞!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在詩詞中,一種現象就是,流傳下來的有些詩只有短短兩句,甚至一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記載不完整,流傳有散佚,如佟氏豔雪者,有的是作者確實只寫了一句或者兩句如李清照、孟浩然者。這些殘句雖然很短,但作者的意思依然有著完整的表達,意境也不輸那些經典詩詞!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一.清代佟氏豔雪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此殘句被清代詩人袁枚記載在《隨園詩話》中,其原文為:

晤佟進士溶......有佟氏姬人名豔雪者,一絕甚佳,其結句雲:“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此與宋笠田明府“白髮從無到美人”之句相似。

這句詩是說自古紅顏多薄命,就像那些歷史上有名的戰將,很少有長命百歲的,更多的將軍是在建功立業時,命喪疆場,黃沙埋骨。

二.唐代賀知章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此殘句是位列“酒八仙”之首的賀知章,晚年從京城回到越地,飲酒作的詩。詩人在微醺中以落花易逝,感嘆人生苦短。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三.唐代佚名

山僧不解落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此殘句出自宋人唐庚的《文錄》,意思是說山寺中的僧人從不計算年月,只要看到以前樹葉落下,就知道秋天到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四.宋代呂蒙正

挑盡寒燈夢不成

呂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曾任宰相職。這句詩被朱淑真和歐陽修爭向引用。朱淑真在《減字木蘭花·春怨》中有"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歐陽修在《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中有"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兩人都化用了呂蒙正的這句詩。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五.宋代李清照

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不得不說,李清照真的是千古第一奇女子也!在抵制宋金和談的輿論中,她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喊出了自己內心的最強音,她希望在當時能及時出現王導和劉琨這樣的領軍人物,帶領軍民抗擊金兵,血洗前恥。可是,她這樣的呼喊,聲音還是太過微弱,當朝統治者還是自降國格,俯首稱臣……

六.宋代諶祜

交遊雨過三生夢,今古風前酒一杯。

諶祜,字自求,號桂舟,又號服耕子,南豐(今屬江西)人,布衣終身。此詩只有一句,卻頗具風骨與畫面感:神思一會兒,這雨就澆過了三生夢境,今古往事,都付了風前酒一杯。多麼灑脫!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七.宋代蘇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宋人俞文豹在《清夜錄》記載:

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這句詩的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詩人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也正是由於自己向范仲淹獻了這句詩,終於被提拔了。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八.唐代孟浩然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據記載,詩人躊躇滿志地來到京城長安。在一次聚會上,不少人吟詩作對,頗為自得。當孟浩然吟出"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時,"舉座嗟其清絕,鹹擱筆不復為繼。"

這句詩是說,有兩三抹微雲飄在銀河間,而幾點雨滴在梧桐之上。微雲、河漢、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詩人把這四種物象由兩個動詞巧妙地串連起來,組成一幅靜謐清幽的秋夜畫面。這樣一幅畫面,也表現了詩人恬淡超然的一種人生境界。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九.近代毛澤東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毛主席於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出版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這樣批註道:“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會當水擊三千里”一句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表現了詩人宏大的人生理想。

【詩詞精選】殘句詩,句殘意不殘:微雲淡河漢,滴雨疏梧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