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以诗词抚慰心灵,让心灵栖息诗词!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在诗词中,一种现象就是,流传下来的有些诗只有短短两句,甚至一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因为记载不完整,流传有散佚,如佟氏艳雪者,有的是作者确实只写了一句或者两句如李清照、孟浩然者。这些残句虽然很短,但作者的意思依然有着完整的表达,意境也不输那些经典诗词!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一.清代佟氏艳雪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此残句被清代诗人袁枚记载在《随园诗话》中,其原文为:

晤佟进士溶......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与宋笠田明府“白发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

这句诗是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就像那些历史上有名的战将,很少有长命百岁的,更多的将军是在建功立业时,命丧疆场,黄沙埋骨。

二.唐代贺知章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此残句是位列“酒八仙”之首的贺知章,晚年从京城回到越地,饮酒作的诗。诗人在微醺中以落花易逝,感叹人生苦短。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三.唐代佚名

山僧不解落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此残句出自宋人唐庚的《文录》,意思是说山寺中的僧人从不计算年月,只要看到以前树叶落下,就知道秋天到了。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四.宋代吕蒙正

挑尽寒灯梦不成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曾任宰相职。这句诗被朱淑真和欧阳修争向引用。朱淑真在《减字木兰花·春怨》中有"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欧阳修在《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有"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两人都化用了吕蒙正的这句诗。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五.宋代李清照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不得不说,李清照真的是千古第一奇女子也!在抵制宋金和谈的舆论中,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喊出了自己内心的最强音,她希望在当时能及时出现王导和刘琨这样的领军人物,带领军民抗击金兵,血洗前耻。可是,她这样的呼喊,声音还是太过微弱,当朝统治者还是自降国格,俯首称臣……

六.宋代谌祜

交游雨过三生梦,今古风前酒一杯。

谌祜,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此诗只有一句,却颇具风骨与画面感:神思一会儿,这雨就浇过了三生梦境,今古往事,都付了风前酒一杯。多么洒脱!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七.宋代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人俞文豹在《清夜录》记载:

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这句诗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诗人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也正是由于自己向范仲淹献了这句诗,终于被提拔了。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八.唐代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据记载,诗人踌躇满志地来到京城长安。在一次聚会上,不少人吟诗作对,颇为自得。当孟浩然吟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时,"举座嗟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这句诗是说,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这样一幅画面,也表现了诗人恬淡超然的一种人生境界。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九.近代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毛主席于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出版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这样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会当水击三千里”一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现了诗人宏大的人生理想。

【诗词精选】残句诗,句残意不残:微云淡河汉,滴雨疏梧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