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用結果去衡量孩子的努力,是不對的


前陣子,嫂嫂給小侄女買了架電子琴,讓小侄女在嫂嫂上班不在家的時候也有事情做。


起初小侄女很高興,每天從早彈到晚,雖然彈不成一句曲,但她依然堅持著“擾民”,好不歡快。


可學了這麼多天,小侄女還是一首曲子都不會彈。


嫂嫂發飆了:這麼多天你幹什麼去了,是不是都在偷懶,沒有努力學。


小姑娘很委屈:我沒有,我每天都在彈。


“那你為什麼學不會,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嫂嫂生氣道。


小侄女怯懦的看了眼媽媽,想不出什麼話可以辯解。


後來的幾天,小侄女還是努力的學著,但成效一般。


再被媽媽罵過幾次後,她就漸漸洩氣了。


此後,無論嫂嫂怎麼罵,小侄女再也不肯碰那架電子琴。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後來,家裡就沒有響起那架子琴的聲音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考試沒考好,或是什麼技能沒學會,父母一般不會罵孩子智商低,不聰明,而是喜歡罵孩子不努力。


“為什麼學不會,還不是你不努力。”


“天天就偷懶,你看別人家孩子多勤奮,考的多好。”


這樣的批評卻忽視了這樣一些可能:


如果孩子已經努力過了呢?


如果這件事情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做得到呢?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的那句至理名言:


天才,1%是天賦,99%是汗水。


但實際上這句話還有後半句:


但那1%的天賦遠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對於天才尚且如此,對於我們多數普通人來說,努力同樣不是萬能的。


任何技能的學習、任何成就的達成,都離不開努力。


但也並不是純粹靠努力就可以達成一定成就的。


用結果去評判孩子的努力與否,去衡量孩子努力的分量。


當孩子的努力一次次不被肯定,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肯去努力。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對努力的孩子說你“不夠努力”,就是在和他說“你真笨”


知乎有一個熱議話題:


為什麼有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在努力?


在很多人眼裡,努力是不值得宣揚的。


很多大學生去圖書館還要偷偷摸摸。


很多職場人士在被別人發現在學習後,還要開玩笑糊弄過去,解釋自己不過是隨便看看。


而很多孩子也有在人前表現懶惰貪玩,人後卻又熬夜努力學習的習慣。


這都是因為,很多人已經明白了也許努力並不一定就能成功。


而不成功的努力,在很多人眼裡是愚笨的。


電視劇《你好,舊時光》中,有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叫鄭彥一。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在學霸倍出的學校中他並不突出。


他不如別人聰明,就只能熬夜刷題。


上課從來不敢走神,筆記本里認真記下每一個考點。


足夠努力,可成績還是墊底。


面對家長的質疑的時,他自己也說:


我其實挺瞧不起我自己的。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後來,即使碰上了自己很喜歡,也很有天賦的繪畫,他變得怯懦。


質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嗎,萬一我還是努力了也沒有用呢?


很多人沒有發現,把成功的與否歸結於是否努力,這對一個很努力或努力過的孩子來說,就是在變相的和他說:


“你很笨。”


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致命打擊。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過多給孩子說努力就會成功,可能給孩子壓力


努力是成功的前提,努力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但有時候,當我們過多的去灌輸孩子“努力就會成功”這個理念,去逼迫孩子更努力,就不一定是一種激勵,而是一種壓力了。


有個教師朋友,和我們講過她的一個學生故事:


孩子的爸媽是賣海鮮出生的暴發富,沒什麼文化但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看到了一些學霸的作息安排,就逼迫自己的孩子也仿照去做。


讓孩子每天一樣的作息,逼孩子刷無數套卷子。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希望孩子就能向學霸一樣,考滿分考高分。


孩子雖照做了,但效果並不理想。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每個孩子的基礎都不一樣,適應能力也不一樣,有差別很正常。


如果孩子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盲目“努力”,父母口中的這些“成功案例”在她眼裡就不是能讓人振奮的雞湯了,而是讓她喘不過氣的壓力。


孩子陷入了迷茫時,父母如果只是用一些成功案例去告訴孩子——只要你努力,就會像故事裡那樣走上人生巔峰。


很多時候並不能給孩子激勵,反而會讓孩子有一種空虛感。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過度宣揚努力,反而會造成偽努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孩子:


他們看上去很努力,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很長,可是成績就是怎麼也提升不了。


這些孩子很多時候一直在盲目地記筆記,卻很少去消化筆記上的內容。


死命的做題,卻從不分析每一道錯題背後的原因。


在學校的時候,碰到不懂的問題積極問老師。


可當老師幫他們解答完後卻從不會主動回顧。


碰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很多時候都是捨不得追究的。


因為他們已經“努力”過了。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他們的“偽努力”被老師家長們看在眼裡。


於是每次考試孩子失利,都會被家長老師們安慰:


沒事的,你已經努力了,我們不會怪你的。


時間久了,連孩子自己也分不清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努力。


這種情況,家長會覺得是老師沒有教好,或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就是智力低下。


卻沒有考慮過孩子是不是正處於“偽努力、偽勤奮”、“只幹體力活、不幹腦力活”的狀態。


低質量的努力,其實是偽裝起來的懶惰。


多少孩子在這層保護罩下心安理得,欺騙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過度的追捧“努力”,讓孩子和家長覺得努力就是成功的唯一路徑了。


如果努力都沒有用,那就是天意了。


但卻忘了去深度挖掘其它至關重要的因素,讓表面的“努力”掩蓋了一切。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努力是成功的必然條件,但成功不是努力的必然結果。


成功是多因素的結果。


所以我們該讚揚的是努力本身,而不是努力後所取得的成果。


衡水中學的學生們的努力值得肯定,普通學校的學生的努力也值得被人欣賞。


在鼓勵孩子更加努力向上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這幾點:


1


不以結果為目的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有時會過分執著於那朵未開的花,而忽略了那片成陰的柳。


孩子在練琴的時候可能考級不成功,但他培養了音樂素養。


這次報了物理班孩子還是沒有考高分,可他對動手做實驗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用分數、成果這些定論性的東西去評判孩子的努力。


單純看孩子在追逐一件事情上面是否有收穫,有沒有成長,

就會發現:


沒有哪些孩子的努力是白費的。


2


不與他人做對比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西蘭帕曾說:


所有的勝利第一條件,是要戰勝自己。


如果總是與他人對比,孩子就會發現:


世界上總有怎麼比都比不過的天才。


總有怎麼努力也攀越不了的巔峰。


孩子唯一需要超越的,就是過去的自己。


只要他能比過去的自己進步一點,那就是他邁向成功的開端。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3


不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


社會學博士山羊月曾說:


“家長對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鈍化了他們對孩子成就的認知獎賞。


削弱了他們對孩子的成就感激勵。


導致孩子無法從他們最在乎的父母身上汲取足夠的成就感。”


只有不給孩子設置超高要求,不對孩子抱有過分期待,才能享受孩子每一點微小進步帶來的成就感,才能在孩子渴求表揚的時候給予他最真誠的讚揚。


而父母最真誠的讚揚,才是孩子每次拼盡全力後,最想獲得的褒獎。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做好引路者。


肯定孩子的每一次付出。


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幫助孩子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


而不是千篇一律沒有營養的的安慰。


尊重與理解,攜手與並進,這不是父母子女一場中,最浪漫的情話了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