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一起來讀書吧 *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一個小tip【如何在kindle上使用微信讀書】

1. 打開Kindle右上角點擊「┇」,在下拉菜單中選擇 "體驗版網頁瀏覽器"。

2. 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微信讀書網頁版地址(r.qq.com)

3. 打開 微信掃碼 登錄便可在Kindle上使用 微信讀書 網頁版

三月伊始時我迅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三月計劃閱讀書目,並且具體到了每週目該閱讀什麼書籍,更甚至每天該閱讀哪本書籍的多少進度,為此我還在微信閱讀APP上面專門劃分了個三月書目的分欄。但是事實證明,我果然還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無法駕馭這種風格。原本分欄裡計劃的十五本書籍(計劃2天閱讀完一本書籍)只是草草動了兩三本,更多的是臨時瀏覽到的書籍不斷添加進來。

話不多說,來看看我3.1~3.20閱讀了那些書籍吧。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 簡介】這是一本與閱讀有關的個人回憶。

作者從兒時看過的動畫片、連環畫和漫畫寫起,回思求學、工作、旅行、搬家、社交的種種經歷,從讀到的故事情節、喜歡的作家和親身接觸到的人與事物中,也從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斑斑小事之中,探尋

內心成長的蹤跡,試圖給命運繪出一個漂亮的形式。命運需要這樣的形式,在作者這裡,它只能以文字

來完成。書中所敘述的作家,從外國的康拉德、帕斯捷爾納克、加繆、海明威、懷特到中國的陳忠實,

他們的寫作,都在作者經歷的某個階段點燃了他對勇敢的認識,而作家們所講述的故事裡,主人公的失

敗,或一樁樁事業的落空,又一再呼應了作者心中對生命的悲劇感。作者說,讀書讓他在認識人本質的

卑微的同時。繼續對人抱有想象,在徹底的虛無病態之中留住夢想和激情。《勇敢的人死於傷心》所記錄的,正是抵達這一內心狀態的過程。

  • 閱讀動機】微博上關注了 ,有一天它發了條微博 [《勇敢的人死於傷心》,《更多的人死於心碎》] 兩個書名,莫名其妙就吸引了我,我就在微信讀書上面搜索這兩本書籍,發現可以閱讀,就讀了起來。
  • 讀後感】這個作者讀了好多書啊......他一章內容至少有五六本書打底,而且講得頭頭是道。讓我一經閱讀,就能看到他對文字的一腔熱情。
  • 推薦指數】非常推薦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 【簡介】

比爾·蓋茨年度特別推薦,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80周!人們只看到我的與眾不同:一個十七歲前從

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卻戴上一頂學歷的高帽,熠熠生輝。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不上學,不就

醫,是父親要我們堅持的忠誠與真理。父親不允許我們擁有自己的聲音,我們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惡魔。

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博士……我知道,像我這樣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能取

得如今的成就,應當感激涕零才對。但我絲毫提不起熱情。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

可能。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美國曆史學家、作家。1986年生於愛達荷州的山區。十七歲前從未上過

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2008 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

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

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 年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 【閱讀動機】

在B站上面有關注的一個漂亮小姐姐推薦了這本書,幾乎是聽她劇透完了全本,但是內容十分的吸引人,於是便想去閱讀一次,果然特別好看。

  • 【讀後感】

雖然有 [教育] 的標籤,但是它並不是傳統工具書,反而更偏向於 [ 雞湯文學](並非貶義)書中描繪的一個荒謬的世界,你能相信一個家庭,因為父親的偏執成狂,母親的順服,於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沒有接受教育嗎?在書中,母親有一雙奇妙的手,生病了不需要去醫院,只需要用精油加以按摩就能痊癒,而父親是堅定地2012世界末日信徒,工作的所有錢財幾乎用於購置生活儲備品。如果沒有看錯的話,本書還是根據現實改編。在這樣的一個境況之下,這些可憐的孩子如何尋求出路呢?是對現狀糟糕的徹底反擊,潛意識裡去反抗父權,父親不希望他們讀書,於是他們便偷偷讀書,去參加大學的自主招生,木已成舟父親也沒了反抗的理由。於是,反抗的成為了大學生,不反抗的延續父親的老路。但是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蛋和好人。

一個偏執的父親,堅信除了上帝,政府,醫院,教育,都是撒旦的設下的陷阱,誘惑著他和他的子女,所以他十年如一日的灌輸著這種言論,不讓他的子女去接受教育,他還堅信父權,堅信生命的種種遇險都是上帝的指示,是生是死都由上帝來決定

他可以用言語勸說子女不去上學,但是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行動阻止。

他會讓子女去做危險的事情,他也去做。

他堅信2012是世界末日,為此大半生的錢財都拿來購買物資

然後他的女兒,得到了劍橋的獎學金。

他不想他去劍橋

他說:哪怕你去美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當你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把你帶回來,在家鄉的土地上,我還存著一千加侖的汽油

但是,你漂洋過海,去了美國之外的土地

我無能為力。

我看得潸然淚下。

  • 【推薦指數】 非常推薦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 簡介

本書收錄作家黃詠梅近年來的十一個小故事,以飽滿而詼諧的筆調講述世事變遷,感慨人生無常。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城市裡的小人物。他們在人世艱難和時代的喧囂中,以特有的方式不斷加固著自我尊嚴和精神的高牆,以堅韌的努力證明著自身的存在,並試圖尋找到一點被現實遮蔽的詩意。

  • 閱讀動機

上述提及的一個紀錄片名為 [一百年很長嗎] 裡面有位主人公名為“黃忠堅”他穿梭於城市與心中的“江湖世界”之間,不斷地被打敗,又不斷地站起來,在他看不見的彈幕裡,無數人說他年歲不小還在幼稚的做著“不懂事”的夢。而他最終還是在鋼筋混凝土和人煙喧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武林”。與簡介中所說的,以堅韌的努力證明著自身的存在,並試圖找到一點被現實遮蔽的詩意。”有一點不謀而合。

  • 讀後感

讀完這本書,我突然好想去廣東居住一段時日。在這本書中,有被粵語賦予的獨特魅力,那個住在多寶路的樂宜。樂是快樂的樂,宜是宜室宜家的宜。像穿堂風,轟隆隆穿過她漠然的神情,看著她為耿鏘煲湯,看著耿鏘的老婆的內衣釦勾破她為耿鏘買的衣服。像她徒然變成了這個世間最普通的女人,在耿鏘眼中,不是哼哼唧唧的小金絲雀,而是類似他老婆一樣嘰嘰喳喳的麻雀,看著她離開,然後嫁給一名海員,最後那名海員聲道:“我還是不想會走路,我會走路了你就會離開我,找第二個了。”陳樂宜輕聲笑了。這陣多寶路溫柔的風,轟轟烈烈又渾渾噩噩,最後歸於寂靜,和大多數小巷裡出來的風,沒什麼不同。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明白白地活著的。錯過,或許將一直錯下去,但是世上的許多陳樂宜,一定會被鞋櫃裡平淡的鴛鴦鞋而驚醒。

  • 推薦指數】 非常推薦 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語文課本上的文章,試卷上的節選閱讀,如果你和我一樣,那麼我相信你也會喜歡這本書。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 簡介

22世紀,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進行物質交換,從此擁有了源源不絕的能源。但是,只有幾個人才知道危險的真相:地球上的一個無人信任的科學家、能源漸漸枯竭的星球上的一個外星人、月球上出生的一個擁有預言能力的人類。只有他們知道,人類即將為看似源源不絕的免費能源付出巨大的代價……

太 陽即將毀滅,可是無人傾聽。

真相,永遠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裡。

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

  • 閱讀動機

目錄分為三大章節,不標題分別是:1.面對愚昧;2.神們自己;3.也緘口不言 ;

看到作品屬性是“科幻”,怕自己吃不消,但是又因為這句“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緘口不言”太抓人心肝了,於是決定開始閱讀。

  • 讀後感

第一章對應虛構的未來世界,人類偶然從放射元素中發現了化學物理無法解釋的變化,於是一個科學家抓住了這個時機,一舉成名,建立了“電子通道”,稱,從平行世界獲取了源源不斷的能源。而這個未來世界的人被利益迷惑了大腦,只有少數人在思考,當平行世界的能源被消耗殆盡,那麼我們的世界又將會走向何種境地?第一章是以少數人努力尋找抨擊這位“電子通道之父”,試圖喚醒在巨大利益面前迷失自我的大眾的故事。以慘淡的結尾結束:你以為公眾甚至大多數人沒有考慮過另一個世界能源耗盡和我們世界可能面臨的問題嗎?但是大眾不願意去面對。他說,“有人認為,公眾希望環境得以保護,人類的存續得以實現,還認為那些為了這類崇高目標而奮鬥的理想主義者會得到公眾的愛戴,實際上,公眾所期望的只有一件事——他們自己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

第一章告訴我們,這就是全人類在大問題上的愚昧,不論是誰,高級官員還是基層群眾,在足夠巨大的利益面前,眼界狹小得只能看見當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有些人追名逐利,有些人盲目擁戴,好大一場荒唐。

第二章是對應的平行世界,或者說,是“神”的世界。在第一章的未來世界裡,被質疑的科學家冷冷嘲笑“既然電子通道對另外的世界不利,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自己停下來呢?他們有能力發起這場物質傳送,難道沒有能力停止?甚至是發送信息?”於是,在我們姑且稱之為神的世界裡,存在四種形態:長老,理者,情者,撫育者。理者和撫育者交合需要情者的配合,撫育者一生會孕育三種形態的子嗣:小理者、小撫育者、小情者。等到小情者出生,撫育者、理者、情者三個人組成的家庭成員將會共同消失。而長老不同於這三者中的任何一種形態,他們不吃不喝不交合,像機器人一樣,肩負的責任便是維持這個世界,教育理者(神的世界裡只有理者擁有智商,不會像野獸一樣只想著交合)。在神的世界裡,食物就是太陽散射的能量,但是太陽的能量越來越少,越來越稀薄,於是長老們偶然發現可以從另外的世界裡獲取能量,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工程之中,甚至培育了很多理者來繼承(算繼承吧)主人公奧登(理者)和他的家庭:撫育者崔特、情者杜阿是最特別的一個家庭,杜阿雖然身為情者,思想上卻接近理者,他們一家偶然發現了這項能源工程,杜阿開始思考這項工程可能帶來什麼失去什麼,於是她發現,如果繼續發展這項工程,就會造成他們的世界離太陽越來越遠,太陽冷卻,另一個世界卻加速爆炸。於是她開始和長老說,但是面對愚昧,即便是神,也不過是另一種形態的人類。於是杜啊開始拒絕交合,離家出走,躲避通緝,並且多次溜進實驗室去研究另一個世界的語言符號,發送信息企圖讓另一個世界的人關閉“電子通道”。她倉惶地發送:“電子通道壞壞壞,停下來,關閉”但是得到的回應寥寥,少數與少數的對接,終於對上了,但是得到的迴音卻不盡人意,誰都無法勸服大多數。

第三章是比第一章提及的未來世界更加未來的世界,簡稱月球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人,地球人和月球人。月球人也是從地球人而來,只是他們出生在月球,成長在月球,熟悉月球的一起,卻無法適應重力是月球6倍有餘的地球。而地球人倒是經常來月球上度假,甚至申請長居。這一切都全數賴於“電子通道”的發明。並且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電子通道可能加速世界的爆炸,紛紛移居月球。

第三章相較於前兩章,對於我而言,可能有點吸引力不足,但是有一個月球姑娘的話格外吸引我——即便是我不喜歡地球,但是憑什麼要肆意毀掉它,我不喜歡的,不代表我不要。我們不能剝奪其他人喜歡地球的權利。

這一章有點像是本根同源的人類因為時代和獨立思想在搞分裂,但是幸運的是,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雙方是“命運共同體”。結局還是好的。月球也不逃離太陽和地球了,地球上也打算停止點至通道了,雖滿目瘡痍,仍願意去接收和改變。

推薦指數】非常推薦 雖然我是閱讀科幻作品的外行人,連鼎鼎有名的《三體》都沒看過,但是並不妨礙我去品嚐我看到的美味。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我的讀書記錄#2020.02-03#16本書籍(二)

  • 簡介

《局外人》以“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開始,以“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看,對我發出仇恨的喊叫聲”結束。小說以這種不動聲色而又蘊含內在力量的平靜語調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荒謬的人”:對一切都漠然置之的莫爾索。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莫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難上殺死阿拉伯人為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爾索內心自發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為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我只覺得饒鈸似的太陽扣在我的頭上……我感到天旋地轉。海上泛起一陣悶熱的狂風,我覺得天門洞開,向下傾瀉大火。我全身都繃緊了,手緊緊握住槍。槍機扳動了……”
  在第二部分裡,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莫爾索自發的意識。司法機構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為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為審訊幾乎從不調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係聯繫在一起。所以在讀者看來,有罪的倒不是莫爾索,而是法庭和檢察官。

  • 閱讀動機

母親的去世沒有落淚,和他殺人犯罪有必然的干係嗎?

  • 讀後感

第一部分的語序怪怪的,所以讀起來有點難,提不起興趣,粗略瀏覽到第二部分簡直全部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在法庭上的對峙,連第一部分主人公在葬禮上抽菸,說了什麼話,都被展現在人們面前,堪稱精準的影像集被播放,於是在主人公單純的世界裡,誤殺挑釁朋友的人,和最後被判死刑,對不上號,人們為什麼對他在葬禮上沒有落淚耿耿於懷,為什麼對他在葬禮上抽菸無法理解,對他為什麼在第二天找女朋友上床抨擊?這和他殺人有什麼必然聯繫嗎?是了,旁觀者企圖將他營造成十惡不赦千古絕無僅有的大壞蛋,於是他哪怕是呼吸,都是罪大惡極。

看到這,我想起了“輿論判決”,人們喜歡在情感上定罪一個人。這也是現在的媒體喜歡利用輿論造勢,抨擊司法不公正。

令人膽寒。

  • 推薦指數】推薦 但是得忍過第一部分的過程。


以上,五本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