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積、鋪前、崖城、樂羅、中和……騎樓之花綻天涯

海南週刊 | 嘉積、鋪前、崖城、樂羅、中和……騎樓之花綻天涯

海南各地的騎樓老街各有特色,作為海南地方商業興起的象徵,在商業比較發達的鄉鎮,也盛開著騎樓之花。瓊海嘉積的典雅大氣、文昌鋪前的柔美優雅、儋州中和的莊重古雅、三亞崖城的拙樸實用、樂東樂羅的中西結合......這些風姿各異的騎樓身影,讓海南島充滿了異國情調,風情萬種。

海南周刊 | 嘉积、铺前、崖城、乐罗、中和……骑楼之花绽天涯

上世紀40年代的嘉積騎樓群。(資料圖片)

嘉積騎樓 強颱風中毀於一旦

瓊海嘉積騎樓,曾是海南第二大騎樓群,在1973年毀於一場罕見的強颱風,人們只能在保存下來的老照片中窺見它當年的風姿。那600多棟華麗唯美的騎樓,曾在嘉積鎮新民街兩旁佇立,它們的身影一直延伸到古碼頭。

嘉積早在明清時期即享有"瓊崖第二埠"之稱譽,清嘉慶二十五年編修的《會同縣志》稱嘉積為"瓊崖巨鎮"。現在,通往萬泉河碼頭的那條石板路是嘉積古老、繁華的見證,而被毀的騎樓群,也是嘉積鎮曾經繁華一時的縮影。

作為商業街區的騎樓,離不開便利的古道與碼頭。新民街末端那條古道叫溪仔古道,也叫溪仔街。石板路是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1)鋪設的,由商家會館主持其事,至今也有200多年了。溪仔古道全長約300米,是嘉積古鎮形成的搖籃,也是嘉積發展成為繁華商埠的發源地。溪仔古道處於萬泉河碼頭,是當年進入嘉積市區的咽喉要道,商賈往來,貨物集散,非經此路不可。自古以來,嘉積以其便利的水上交通和通達的民風民情,博得海南內外商家的嚮往和好感,商業的繁榮也隨之而來。

1920年代,幾乎與海口騎樓同時崛起的嘉積騎樓群,成為南洋與嘉積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那時,南洋華僑紛紛回來購屋置業,嘉積初具規模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磚瓦水泥建成的南洋風格騎樓,一時成為嘉積的美麗一景。連接溪仔古道的新民街更成為商家看好之地,那裡曾一度成為海外華僑商鋪或居家的聚居地。

從保存下來的老照片中,人們依然可見,新民街上那華麗典雅的騎樓,樓頂簷口有著巴洛克式雍容華貴的凹凸面,渦卷形的天際線和弧線優美的窗戶拱券,均透著老成持重的貴族氣息,彰顯著瓊海成功商人的氣派。牆面上隨意點綴的花鳥蟲魚熱帶植物,以及斑駁的歲月痕跡,俱往矣,人們只能在老照片中憑弔它們昔日的風光。

鋪前騎樓 承載古老商城和漁港

嘉積騎樓被毀於強颱風,文昌鋪前騎樓便成為現存的海南第二大騎樓群了,並在2010年,為鋪前鎮摘取了一項全國性的榮譽,贏來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桂冠。

海南周刊 | 嘉积、铺前、崖城、乐罗、中和……骑楼之花绽天涯

文昌鋪前鎮騎樓老街。 李幸璜 攝

鋪前在海南歷史上曾經是帆檣林立、商賈雲集的埠頭港口,是古時文昌一帶商貿的集散地,也是連接海南與南洋的古老商城和漁港。鋪前老街現在叫勝利街,始建於1895年,1903年重新規劃,1927年初具規模,那正是文昌南洋商人事業取得成功、紛紛回鄉建屋立業的時期。鋪前老街東西方向呈弧形,像一條漂亮的長弓,長僅354米的街道,卻讓人一眼望不到頭,據說那是寓意聚財斂物之意,寄託著商人發家致富的美好願望。

徜徉在街道兩旁,南洋風撲面而來。街道兩旁的騎樓濃縮著文昌作為我國重要僑鄉的歷史縮影。最大、最有名的三家店鋪"南發行""金泰行""南泰行"依舊傲然而立。帶孔洞的女兒牆,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開敞的柱廊柱柱相連,柱子外表大多帶有框紋;二樓則是紛繁多姿的窗楣、壁柱和大量的浮雕磚刻花飾;窗楣造型更是中西合璧,變幻萬千,窗楣都帶有山花板。屋頂上的山花盛開不敗,百年之後仍見當年風姿。這些花樣眾多的裝飾構件之間,以及窗戶上下的牆面處,有著式樣數不清的中式傳統浮雕、磚雕花飾,龍鳳松鶴、荷花蓮藕、梅蘭竹菊、回紋圈繩及許多西式的蔓藤飄帶、奇花異草浮雕花飾,匠心獨運的細部處理手法以及它們組合形成的獨特建築群體風格,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也承載了一段難以湮滅的南洋史。

鄉鎮騎樓 鄉村商業的源起地

海口、瓊海和文昌,是海南騎樓三大聚集地,也是海南當年經濟文化較為活躍的地區。此外,散落在海南各地的騎樓,也顯現出民間經濟和貿易的興盛程度。

三亞市崖城鎮歷史悠久,人文璀璨。作為古代中國最南邊州、郡、軍、縣的治所,在歷史上一直是海南島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和軍事重鎮。崖城騎樓街區建於民國初年,建築具有南洋風格,為商住綜合樓房,如今大部分已經斑駁破損。崖城鎮古建築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產物,是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獨有的文化特產,從現存的騎樓看,也具有較高的社會、學術研究價值。

從崖城往西80多公里,便是海南西南部文化和經濟重鎮樂東樂羅鎮。明清時代,樂羅街市就已建成了石板路。清朝開始,從廣東南海、東莞、汕頭和島內瓊山、文昌等地來這裡建屋創業的商戶有好幾十家,樂羅老街在那一時期相繼出現了"東莞會館""瓊文會館"等。民國初年在這裡建成的騎樓,多為二三層,聚居在新街兩旁的店鋪多以經營百貨、紗布、藥材、香菸、花生油等為主。較具規模的有三民店、美昌店、吳明記、悅昌行、美利堂、成記等,除了經營百貨,這些店還兼營藥材、香菸等生意;個體商販幾十家,魚販、米販、菜販、肉攤不乏其人,商品種類應有盡有。精明的樂羅商人還輸出大米、薯粉、瓜子等到西營(湛江)、赤坎、江門、北海、海口等地銷售,換回紗布、藥材、洋紗、菸草、文具等必需品供應市場,樂羅市場曾出現一派繁華景象。

樂羅商業的繁榮在1939年初日寇侵瓊前宣告衰落,許多外來的商店倒閉。現今的樂羅老街,騎樓的身影幾乎淡出歷史的視野,懷舊的人只能從老照片中尋覓舊時夢影了。

中和鎮是海南最早設"郡"的地方之一,是我國古代中央政權管轄海南的歷史見證。在長達1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她一直作為儋州州治和儋縣縣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謫居此地,傳播中原文化,讓中和鎮增添了豐盈的文化色彩。中和鎮的南洋歷史街區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民國十七(1928)年建成。老街的街道路面均用青石鋪砌。街道兩旁的騎樓目前大部分整體風貌保存較好,其樓面上的灰泥浮雕圖案及鏤空紋樣均清晰可見,只是年代已久,日曬風吹雨淋而變得陳舊老化。騎樓建築風格沿襲了清代民間建築風格,結合南洋騎樓建築風格,適當做了創新,其藝術風格,為研究清末民初建築特點提供了實物參考。

騎樓群正在漸漸老去,隱入歷史,有些正在重新煥發青春,展露新時代的容顏。或許可以這樣說,騎樓是海南人漫長的海洋之夢、開放之夢,是中西文明在海南城鎮鄉野間留下的紀念碑。

原標題:嘉積 鋪前 崖城 樂羅 中和 騎樓之花綻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