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週末上午,我和同事在電話中發生激烈的爭執,起因僅僅是一份文件。週五下班時,我把一份文件放在同事辦公桌上,第二天同事電話打來說沒看到文件。當時我的情緒莫名上漲,明明把文件放到辦公桌上,肯定是你沒有好好找,週末休息時間還在煩我。於是電話中我們產生了激烈的對撞,掛完電話後我檢查自己的公文包,汗顏地發現那份文件在我包裡。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生活中的爭吵,總是隨處可見。


我一直自詡為理性的人,然而生活中這樣被情緒所左右的事情,卻屢見不鮮。疫情期間我讀了《思考,快與慢》以及李善友教授的線上課程,開始重新認識情緒的深層次原因。

一、大腦中的系統1和系統2:為何我們的行為總被情緒左右


相關研究表明:人類行為的90%以上都是感性思維決定的,而情緒就是感性思維的外在表現。由此可以看出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感性的,而這個結論也從大腦的生理結構得到了驗證。

大腦結構中,負責感性思維的部位叫做邊緣系統,負責理性思維的部分叫做前額葉。大腦的成長過程中,邊緣系統要遠遠早於前額葉成熟,外部刺激通過神經元傳遞的順序,總是先到達邊緣系統,然後才是前額葉。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人類已經踏入科技文明時代,然而大腦結構依然停留在原始社會階段。


系統1決策的特點:自動化、速度快、耗能小,通俗稱猛張飛;系統2的決策特點:需啟動、速度慢、耗能高,通俗稱懶諸葛。當大腦啟動系統2來思考問題時,所消耗的能量是系統1的1.5-2倍。

由此可以看出:感性思維是人們處理事情時最主要的決定力量,於是就出現了許多常見的心理認知偏差效應:眼見為實、框架效應、厭惡損失、稟賦效應等等。

那如何才能避免我們的行為被情緒左右呢?答案就是:升級自己的系統1。

二、經驗主義與思維模型:我們行為背後的控制模式


人類的認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通過感官系統獲得的內容,即經驗;二是通過邏輯思考獲得的結構,即思維模型。

經驗主義中最常見的就是從眾效應,其所帶來的就是群體信念黑洞,所表現出的特性:群體無智慧、群體無邏輯、群體無信念,於是有了一本大眾心理學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群體效應:後面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最初是由盲人走出來的。


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石油大亨去世後想去天堂,結果被天堂入口處的守護人攔住了,原因是天堂已經人滿為患。這位石油大亨跟守護人協商,能不能讓他沖天堂喊一句話,守護人同意了。這位石油大亨朝天堂大聲喊道:地獄有石油。結果已經在天堂的石油大亨紛紛往地獄跑去,這時候守護人對這個石油大亨說:你這麼聰明,天堂現在有位置了,你可以上去了。然而這位石油大亨卻說:這麼多人都去地獄找石油,莫非地獄裡真的存在石油。最後他也跟著跳進了地獄。

如何避免經驗主義呢?答案就是多元化思維模型。所謂思維模型,通俗的講就是有效的思考問題的套路,比如制定目標的SMART法則、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如何升級自己的系統1呢?答案:從系統1通過思維模型到達系統2,再從系統2通過刻意練習升級到系統1。而多元思維模型的來源是,基礎科學的基礎理論。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三、批判性思維和邏輯自我反思:如何確保我們思維模型的正確性?


批判性思維主要針對的是認知維度中的內容部分:通常表現為四種形式。普遍懷疑:在這裡你要區分清我的思想並不等同於我,我們大多數人總是下意識的認為:你否定我的看法就是對我不尊重,從而陷入情緒陷阱之中。不可知論: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能力有限,才不會陷入固執偏激、盲目自大的陷阱。反共識:學會逆向思維,讓讓更容易走出困境。邏輯三恰:我們的思維模型應該符合邏輯自恰、它恰、續恰。

邏輯自我反思,更多的是應用在認知維度中的結構部分。

邏輯分為三種:歸納法,即通過看到的具體經驗歸納為抽象的知識理論,其缺陷是:有侷限性,只能證偽不能證明;演繹法:從原本就有的已知來推理出未知,就是我們熟悉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其缺陷是:大前提有可能出現認知偏差。第一性原理:事物發展的根本性、真一性的原理。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改變世界的最短路徑,就是改變自己的認知。


如何確保我們思維模型的正確性的兩個小技巧:一是經常對自己說“我錯了”;二是檢查自己的傻B速率,即多長時間你會發現之前的你自己是錯誤的。

四、寫在最後:認知升級的飛輪


認知就是我們的系統1(感官內容)和系統2(邏輯結構),其存在著認知吝嗇鬼法則:認知的時候,默認用眼睛;用腦的時候,默認連續性。

認知升級的飛輪:感性思維通過U型思考到達理性思維,理性思維通過批判+反思升到哲科思維,哲科思維通過第一性原理躍遷到理念世界,理念世界通過可以練習升級感性思維。如此形成閉環循環,實現飛輪增長。

生活中的我們,為何總是被情緒左右?

系統1,在認知飛輪的作用下不斷升級。


歡迎小夥伴們關注、評論、轉發。

分享家庭【婚姻生活與親子溝通】中的那些事,約你一起尋找人生的智慧。

我是@一修時空,若能對你有所幫助,我將倍感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