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自董卓亂國以來,漢末天下便成了被諸侯們分割的蛋糕,每個人都想吃上一口,從而形成了群雄並起的亂戰局面。相比曹操、劉備、公孫瓚等人來說,袁紹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部分的謀臣武將都希望找到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能夠盡情的展現自己的才能。因此!家世背景顯赫的袁公,便成了大部分人的首選依託對象。

比如潁川的荀氏大族,他們的首選依託對象也是袁紹,之後因為利益的衝突才選擇棄袁投曹。比如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對他說道:“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說明冀州雖然歸韓馥管轄,但是這些人仍然熱衷於袁氏。以至於當年盛極一時的公孫瓚都感到非常的嫉妒。

因此!當年的袁紹集團,謀臣武將團隊堪稱豪華,遠非曹操、公孫瓚、劉備等可比。也正是因為眾人的支持,才使得袁紹能夠迅速擊敗公孫瓚,坐擁冀、青、幽、並四州稱霸北方。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袁紹影視形象

在袁紹的武將團隊中,有六人堪稱當世猛將。其中一人因功高震主為袁紹所殺;三人因奸臣迫害投降曹魏;三人因恃勇輕敵被曹操擊敗。接下來,分別列舉出這六人。


第一、功高震主——鞠義

鞠義是冀州平原人,早年從事於冀州牧韓馥,其賞罰分明、驍勇善戰,是韓馥麾下最重要的將領。後因某種原因與韓馥鬧僵,遂舉兵發動叛亂,大破韓馥的追兵。袁紹聽聞鞠義出逃,便主動向其示好,並將其迎入渤海拜為上將。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袁紹影視形象

鞠義麾下有一支親兵“先登死士”,其性質與高順的陷陣營差不多。雖七八百之眾,卻精於先登陷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界橋之戰,鞠義僅以八百先登死士,在千張硬弩的掩護下,大敗公孫瓚以白馬義從為核心的三萬大軍。期間兩次將公孫瓚軍擊潰,並一鼓作氣,衝入敵營搶奪了營壘。

鞠義既是袁紹入冀州的首要功臣,也是袁紹擊破公孫瓚的首要功臣,同時還是袁紹稱霸北方的首要功臣。其不世之功,足以傳頌至今。然而!荀彧曾經說過“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袁紹的性格是不允許鞠義這樣功高震主的將領存在的。因此,鞠義沒有死在衝鋒的路上,反而成了袁紹鞏固權勢的犧牲品。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張郃影視形象

第二、奸臣迫害——張郃、高覽、牽招

張郃、高覽大家都比較熟悉,因官渡之戰被狗頭軍師郭圖迫害,遂投降了曹魏。張郃自此大放異彩,被奉為曹魏五子良將;高覽初投曹營的時候,與張郃名位相當,不過其後事記載不詳。相比之下,牽招的名氣要小得多,其事蹟鮮被後世提及。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忽略了牽招的存在。


——曹營猛將中,有兩人被稱為治邊名將,其一是漁陽人田豫,其二便是安平人牽招。牽招的功績與名望僅次於田豫。

牽招是安平人,早年師事同郡人樂隱。樂隱為十常侍所害,牽招與樂隱的門生史路等冒著危險收斂樂隱屍體,載其還鄉。途中遭遇山賊,史路等人都逃跑了,強盜想劈開棺材取釘,唯獨牽招含淚求情,感動了強盜。

袁紹召其為督軍從事,併兼任烏丸突騎統領。有一次袁紹的親信犯了軍令,牽招便先斬後奏,袁紹很欣賞他的果斷,沒有追究此事。袁紹死後,他又追隨袁紹之子袁尚。建安九年,鄴城失守,袁尚逃亡,牽招於是勸高幹聯合袁尚,利用幷州的地理優勢,結合袁尚與胡兵合力抵抗曹軍。高幹不但不採納其言,反而要設計害死牽招。牽招遂脫離了高幹,因為戰線阻隔無法找到袁尚,只好向東投降了曹操。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曹操影視形象

曹操讓牽招去拉攏峭王,當時公孫康在遼東作亂,也派韓忠去拉攏峭王。牽招大怒,當堂將韓忠摁在牆壁上,拔刀去殺他。最終說服峭王助曹操擊敗了袁譚。遼東把袁尚的腦袋送來懸掛在馬市。牽招見狀十分悲痛,在首級下設置祭壇。曹操不但不怪罪,反而為其忠義所感,以後更加重用他。其鎮守邊疆多年,威震內外,致使遠近胡人無不心悅誠服。期間還置辦學校,開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因此!牽招為人忠義無雙,為將則賞罰分明,秉公執法,處事果斷,愛護百姓。對外精於軍事,對內強於治理,把邊陲管理得井井有條。致使胡人不敢侵犯,百姓擁護愛戴。——其不失為一代良將!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文丑影視形象

第三、有勇無謀——顏良、文丑、韓猛

關於河北名將,曾經流傳著“四庭一柱”的說法。其中顏良就是四庭柱之首,文丑是四庭柱第二名,而韓猛則是四庭後的一柱。正史中三人的表現雖然沒有演義精彩,出場率也都不高。但是!他們三人的實力卻都不容小覷。

比如曹營對顏良、文丑的評價是“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對韓猛的評價是“韓猛銳而輕敵!”這兩段評語,即說明這三人作戰勇猛,異於常人。不過也正是因為三人打仗的時候太過勇猛了,所以也常常會出現自負輕敵的情況。因此!荀彧、荀攸等人並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常常稱其為“一夫之勇”!

袁紹麾下有七員猛將,1個功高震主,3個投降曹操,3個有勇無謀!

關羽影視形象

為什麼關羽、張飛被稱為萬人敵,那是因為二人在作戰勇猛的同時,也懂得對軍事戰術的運用。而顏良、文丑、韓猛三將,只知衝鋒陷陣,卻不知靈活運用戰術。雖勇而不足以為懼。所以三人的結局都非常悲慘,顏良、文丑死於荀攸的計謀,韓猛則多次被曹仁、徐晃等擊敗。


當然!袁紹麾下除了以上六位,還有很多能稱之為猛將的。有的因為戰爭消亡,沒有被列入史書;有的因為常年跟隨袁紹敗仗,失去了競選名將的資格。然而不能就此否定他們的才能,如果讓曹操掌管袁紹的軍隊,勢必會是不同的結局。袁紹之敗,究其根本不是因為謀臣武將實力不濟,而是袁紹作為主公的決斷失誤。以及其本身的識人之術,用人之道等各方面的原因。

——縱觀三國這段歷史,袁紹手上拿的是一把最高的牌,只因為牌技不行輸掉了這場比賽。

本文完!感謝您的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