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这么多年语文,你读过最美的一句诗是什么?

一根有思想的韭菜


我读过最美的一句诗是:"战地黄花分外香"!

这句诗来自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朱德发动了“南昌起义”,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两支起义部队会师井岗山后,在毛主席创建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上,组建成第一支工农红军部队。这支红军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一九二九年深秋,红军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毛主席登上战地山峰极目四望之后,写出《采桑子.重阳》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

毛主席的这首诗词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美丽秋景,同时也使我们感悟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每一场胜仗都是红军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你看战场上一丛丛、一遍遍、一束束、一朵朵耀眼的黄菊花,那都是大地怒放出祭奠烈士英灵的静美之花一一“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主席的这首诗词昭示我们光阴紧迫、“人生易老”、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同时也展现了毛主席伟大的革命情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豁达、豪迈的英雄气概。

“战地黄花分外香”!


晓岸漫步2018


读了很多诗歌,豪放的,婉约的。可最喜欢的却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句诗是吴越王写给去娘家的妻子的诗,内心的想法是:“老婆,我想你了,你快些回来。”可因为爱妻,知道妻子去娘家一趟不容易,想直接催促回家又不好明说,才会对妻子说:“娘子啊!你看,道路两旁的花都开了,你在回家的路上可要好好的欣赏呀!”妻子看到这句,虽说是可缓缓归,却是急急归。好一把狗粮。撒的妻子娘家人都硬塞了一把糖。“陌上花开”,四个字给人以无边灿烂的想象,让人忍不住起身去游春赏花,“可缓缓归矣”看到一位丈夫心急盼着妻子的归来。这样的妻子是得了丈夫怎样的呵护与疼爱,这样的妻永远是那初春枝头上最鲜嫩的那一抹桃红。


君不留行


最喜欢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

可能是生活中北方吧 ,对雪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每年冬天到来都欢喜不已,不惧严寒,只为了与雪的相见。那年去玉龙雪山看见冰川,同行的一个福建人爬在地上,用脸贴冰,用嘴亲吻冰地,大声说:“我见到雪了,我见到雪了!”当时我感觉非常好笑,真正的雪是轻柔的,飘逸的, 不是硬邦邦的。

毛主席的这首诗把北方大雪下的景象描述的玲离尽致 ,惟妙惟肖,雪后的景象与放晴后的景象前后结合,宜素宜艳,宜静宜动。联想丰富,谈古论今,抒发了踌躇满志,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读后心潮澎湃,感染激发读者的心 产生共鸣。附原诗,与读到的朋友共赏。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岁月晴好m


先说我喜欢的那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它位于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章陆游《书愤》的课后助读系统。在刚刚领略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之后,《题临安春雨初霁》里具有巨大落差的的这一句一下子惊艳了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是“愁”的,而明朝深巷里那一声“杏花”的叫卖是多么清亮的划破了那一夜的孤寂。读来内心空旷而嘹亮,似乎感觉到一滴晶莹的雨滴正从娇嫩的杏花瓣上滴落下来,纯纯净净地滴进心田里面。

它美,有余香!


襟亚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一句是我最喜欢的。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词》中的一句诗词。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同学身上发生的故事。就叫小A吧。当时正在上大二,现在回想起来,大学真是无忧无虑的,什么也不用操心,没有什么的压力。那个时候,还非常的纯真,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就勇敢的去追。小A就遇到了生物系的小诺(这个小诺是真名字),那时候我在这两个人的身上真的见证了一见钟情这四个字的强大魔力。每天两个人一块上自习,一块吃饭,整天的腻歪在一起。感觉两个人用合二为一来形容是一点都不为过。并且我的同学小A自从恋爱之后,见他的次数少之又少。那时候,感觉这个大学好像就是因为他们两个要来而创办的。

可是在大三的下学期,突然我们见小A的次数开始多了起来。当时我们非常的不接,都猜测是两个人吵架了,除了什么问题。可是我们问小A的时候,他却恋恋摇头,说没有。那个时候,他还每天叹气!唉来唉去的!这句诗就是我从他的嘴里听到的,每天都像诗人一样,可是重复来重复去还是这一句,一直重复到他和小诺分手。那个时候已经大四了,我们都即将毕业了。随着我们毕业,他们连个也分开了。

前段时间,我才知道这句诗词的意思:人生如果像初次相遇那样相处该多么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离别相思之苦了。

小A说:“小诺的家里让我给小诺的弟弟买套房子,毕业就买,否则不同意他们俩,而小诺却不说话当她妈妈说时”


爱生活的笨笨牛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小时候读语文,读唐诗宋词,美的句子太多。当时年龄小,读的时候被老师要求朗读,抄写,背诵,觉得是个苦差使。长大了,有了阅历,回头读这些诗句,才觉得真的是美啊!再看看诗人写诗的背景,反而有种心酸和感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盛开是在九月金秋的季节,菊黄蟹肥,正是人间难得的美景,诗人撷取一朵菊花于篱笆,也许是就着一壶温酒,也许是煮一壶菊花茶,悠然看见了远处的南山。这是一种多么恬淡、平静的意境!血气方刚的少年向往的是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欲壑难填的商贾仕人更留恋表面繁华的名来利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经历了仕途不如意的诗人归隐山林,终于悟到了人生真谛,也只有远离了市井喧嚣,回归内心宁静的诗人才能欣赏这眼前这悠然的风景啊!

诗人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淡然而高洁的意境。再回看今日的世界,充满了多变和不确定。一场疫情突如起来,随之而来的经济影响再所难免,这究竟会影响多少人的生活,会改变多少家庭的命运,已然不是少数。但在这不确定之中,我们仍然可以学习诗人的心态,在这桃花樱花盛开的季节,不如撷取一朵眼前正在盛开的花,悠然的看一下眼前的风景,正在发芽的草地和柳芽,这是苏醒的大自然,萌芽的生命力,这是超胜的美景,这是生命的轮回,不用追寻,应季而来,不曾消失,也许这正是这场疫情想要给我们的启发。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人的这首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魏晋 陶渊明

图片九张,是这个季节的应季花,来自朋友圈,一起继续云赏花。











宅家的日子


读过的最美的一句诗?

我的是: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苏轼)。你呢?


个人收藏明刻《东坡先生全集》卷之七十四


年轻时,因为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才真正喜欢上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清·黄蓼园《蓼园词评》云:“‘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


《东坡乐府研究》唐玲玲


而真正感受到诗词之美,则缘于他在黄州夜醉,写在桥头的这首《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照野弥弥浅浪”,一句就俘获了我的心!


明刻《东坡先生全集》词


我知道这个题目问的是:“最美的一句诗”,而这句应该说是词句,但是,问题其实并没有脱离诗词范围吧。

而且从广义上来看,本就属于的一种体裁和样式,与诗存在着同一性,当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词体既成肯定与诗有着不同的特殊规范和要求,有其差异性。诗主言志,词主言情

苏轼在《祭张子野文》中写道:“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 在他看来、

诗与词同源词是诗之苗裔,在“搜研物情、刮发幽翳“上有着同样的功能。

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挺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与蔡景繁书》亦云:“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立句诗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

后人说苏轼“以诗为词”,殆始于此。


三联书店(香港)1998


所以,这个题目下问的是大家的个人感受,而我对古典诗词美的感受就是来自东坡词,从古典诗词大的概念来说,并不算跑题吧。

好吧,说回这首让我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东坡词。词前有一优美的小序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在黄州春天的一个晚上,他行经蕲水,这是一条流经湖北蕲春县境的小河,在黄州附近。晚上在酒家喝完酒,带了些醉意,骑着马、乘着月色,来到河上的一座小桥,他解鞍下马,枕着胳膊就醉卧在桥头上。待一觉醒来,天已见晓,眼神朦胧,看远处乱山攒拥,桥下流水锵然,一下子怀疑此非人间尘世!清醒之后,就在桥柱上写下了这首小词。


《苏东坡词》曹树铭


史良昭先生《黄州夜醉》云:“我们读着这首同样优美旖旎的小词,却不能不惊叹词的灵心慧性。”

此词开片两句先写归途所见:“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首句倒装,正常语序是:“浅浪弥弥照野”,主语是浅浪,作写实看,即溪水反射月光以照野;作比喻看,即月光如浅浪也。

二句“横空”但见“隐隐层霄”,“霄”即云,而“层”字,即形容广阔的夜空云层隐约的层次,也包涵了“乱山攒拥”的夜观,山色有无,云山莫辨云和山形成的层次也。

月色的皎洁,溪水的清澈,天宇的寥廓,野外的广袤,渲染到极尽


《浪迹东坡路》中华书局


诗人陶醉其中,明明是自己“可惜一溪风月”,见夜色美不胜收乐不思归,偏要用《晋书.王济传》中骑马遇河因爱惜障泥(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的锦垫)不肯渡的典故。说是“玉骢骄”,实是诗人傲娇了,平添情趣

下意识中,大约也有小时候做父亲留的作业而得到的拟句:“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意在其中。

于是,诗人“解鞍欹枕”,“醉眠芳草”,将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我们可以想见“莫教踏碎琼瑶”的这匹玉骢马,趁着主人醉眠,也悠闲地在岸边饮水、吃草,马无夜草不肥诗人不醉也写不出好诗啊。


障泥未解玉骢骄


每一词句都给我们优美的画面感,一切都在无心中得之,诗意盎然,读着就让人心醉

只是不知早上被“杜宇一声”唤醒的东坡,疑惑之间,见“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会不会以为这是另一个“月华收练,晨霜耿耿”的早晨?春天无霜但有露否?不知道他有没有过一瞬间的迷茫,以为回到了“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那个清晨,醒来第一时间会在身边找弟弟子由在不在而确定是梦是醒吧。那时候“征鞍无语”骑的是驴,昨夜呢,其实本来也没有马啊。


浪迹东坡路


李白 《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美在意境

落花时节,很容易勾起人们伤春、离别的愁绪,所以才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慨叹。

可是李白的视线却追随飘落的桃花,随着山中溪水,奔向远方。繁花似锦的荣盛是美的,花飘零水流去的消逝也是美的。这种美是天然的、自由的。这种美和我们生活的“人间”是不同的,心怀高远的人才能看到这落花流水所奔向的远方。“别有天地”可以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避世隐居之所;也可以是诗人心中追求的事业、理想。


2.美在恬淡

有些诗句特别用力,像苦吟诗人那样每个字都是心血。而李白的诗句,总像是一泓清泉,天然地流淌出来了。“桃花流水”是眼前的景物,自然而然要流向远方,质朴自然。


3.美在触人心弦

桃花明明是最世俗常见的春日之花,可是偏偏适合入诗。生活中寻常所见的事物,从诗句中获得了独特的生命力,格外能触动人的心弦,耐人寻味。

小时候,我家竹林边有一株桃树,恰恰就是“竹外桃花三两枝 ”的场景。这棵桃树枝干粗壮却斑驳,无数大大小小的桃胶像眼泪一样不断流出来。我总是在心中纳闷,这么丑陋的枝干,竟然能开出如此鲜妍明媚的花朵,又能结成丰硕的果实。没有零食的年代,长身体的孩子总是整天饿慌慌的,这桃树在我眼中就是老天的赏赐吧。

桃树旁边是一个小池塘,花瓣铺满水面,我看了一点也不伤感。春天走了,夏天来了,桃树将会硕果累累,枝头长满了我的期盼。我虽然不知道李白的“天地”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知道,桃花流水在我心中是光明,是希望。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桃花流水窅然去”的景象,而人们心中的那个“天地”却各有各的不同。


金璐


读过最美的诗莫过于小学时候学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每个人都比较耳熟能详,虽然诗句的意思非常明显,但是每个人读起来的感觉却有所不同,这首诗对我的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能够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床前明月光,说的是夜晚月亮的微光通过窗户照射到床上,说实话,这样的场景我只能在小时候的老家木房子里面才能感受得到,那个时候每当月圆之夜,我们一家人都会拿起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嗑着自家种的瓜子,闹着家常,抬头仰望满天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心中无不感叹。待到睡觉之时,月光透过纱窗照在厚厚的棉被上,像是盖上一层洁白的雪花,睡得让人踏实。

我想作为农村的伙伴应该都能引起共鸣,小时候的天空,星光灿烂,月光皎洁,其乐融融,而如今看着已经长大的自己和年迈的父母,我们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农村,那个抬头就能看到美丽的夜空,满天的繁星,一家团圆的场面了,回想起来,身在异乡的自己,我真的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抬头看过星星和月亮了,似乎再抬起头看夜空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儿时的月亮和星星了,我所能看到的是父母的白发和疲劳的身躯,以及自己未知的未来。

此时此刻,这首诗对我来说不单单是思念故乡,还有思念曾经纯粹的快乐,年轻和父母和那个坐在院子里嗑着瓜子的邻居!



会搬砖的陆讯同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身在江南的人以前没见过沙漠,几年前去南疆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才真正理解了诗中深意。无边的沙漠起起伏伏一眼看不到头,目光所及是零星的沙棘和枯草,脚踩在里面粘粘的,痒痒的,有一种温暖而潮湿的感觉。如果说大海是蓝色的,沙海就是黄色的,一望无垠,壮观啊!
  • 日暮时分,远处是渐渐下坠的太阳,通体的金黄撒在了沙坡上,泛出一阵阵晕轮,美极了!
  • 在王维的年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用双足或者是马匹,还有骆驼行走于沙漠中,诗人身处枯燥,炎热的环境下竟能写下如此名句,可见他的格局之大和情怀之深。

处于什么环境我们或许左右不了,带着什么心境却是我们可调节的。学着诗人用眼睛去感受美,处处都是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