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時代,你最愛的或對你影響最大的那本書是什麼?

___葛某某


在學生時代,你最愛或對你影響最大的那本書是什麼?


致敬《平凡的世界》!

我最喜歡的書便是路遙的《平凡的人生》,這部書讓我對人生無限感懷。

回憶逝去的青春歲月,已經在教師崗位三年有餘。雖談不上涉世偏深,但大大小小對社會的認知還是比同齡人相對深刻一些的。

17,18歲的時候,那時候剛上五年制大專,前三年也相當於是對高中的一個知識學習,但是相對於普通高中的學業還是相對沒有那麼系統一些;我是個文學愛好者,所以有大量的時間去看書,記得那時候看了《平凡的人生》並沒有太大的感悟。

除看書之外,課餘時間還有會去網吧上網,偶爾會去社會上工作兼職,也陸陸續續談了一些戀愛,但最終還是在現實下無告而終。


《平凡的人生》語錄及啟發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下面摘抄書裡的語錄對我現今的啟示)

1.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

覺醒期,也許是學生時代時的一次自律,一次努力,回望過去的5年,一次覺醒確實能決定今天的道路。

2.

生命裡有著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著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鬥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

過去有很多理想,但是理想很骨感現實很殘酷,並不一定能實現,路遙的筆觸直達我的內心。

3.

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也毫不為過,流量明星小鮮肉們的微博粉絲千萬,連穿個什麼衣服吃什麼飯都可以上熱度,可人家或許根本就不認識你甚至不會回你一句評論。很多普通人的內心的肺腑之言誰又能聽懂?

4.

錢當然很重要,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嘗不為錢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還應該有些另外的什麼才對……

物質的社會汙染了精神世界,很多人的夢想分文不值,社會無一不是用金錢來衡量身份、價值、地位,可是,除了錢,我們是不是還需要多一些內心世界?

5.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是的,有時候我很努力,但是努力的結果和收穫卻難以成正比,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漸漸成熟,漸漸沉默…

6.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就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於死命。

路遙鼓舞著我不斷向前,我獲得了對待困難的樂觀看法。

7.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最後一句話充滿正能量和對人生的終極詮釋,對的!我們需要靠自己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結果並不重要,回憶創造的過程,老去時候才無愧人生,人的一生究竟追求什麼?這是一個永恆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沒有過多說《平凡的人生》這本書的細節,如果是志趣相投,我想大家都看過這本文學鉅著,它所給我帶來的啟示已經超過文學本身,上升到對人生的思考。雖然我未30而立,但是浮現的一些社會閱歷越來越飽滿,看的越來越清晰,我卻更加堅定自己,

在迷霧中去追尋自己的文學夢想。

致敬路遙!


文化交流


敦煌煮文


當屬《狼王夢》,那是我小學5年級時候,整天玩鬧,不喜歡學習,偶爾有一次看到同學在看《狼王夢》,出於好奇,我把它借了過來,波折的劇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之後讀書的習慣便一發不可收拾。讀書對人的提升或許沒有那麼立竿見影,但我作文每次得分都是班級前三。真的很感謝沈石溪的《狼王夢》


寧智波小樂


小時候,讀了很多大部頭長篇小說,如”東方”,“東方欲曉”,“高玉寶”,“林海雪原”,”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驟雨”,”家春秋三部曲”,“寒夜”,“圍城”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紅巖”,“翼上”,“苦菜花”,“閃閃的紅星”,“復活”,“包法利夫人”,“悲慘世界”,“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醜陋的中國人”“西遊記”,還有很多中篇小說,唐詩宋詞元曲,還有普希金的詩詞,徐志摩、戴望舒、郁達夫等,還有八十年代的李燕傑的報告等等,要說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感覺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抄錄了名句,以勉勵自己。哈哈。還有很多想不起來了。化作營養,滋潤靈魂。[害羞]











翠玲包


每個人的經歷,年齡,閱歷感受都不一樣,感受這種東西最是因人而異。以下觀點僅僅是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如有不同請見諒。

《百年孤獨》

初讀這本書時,我彷彿置身於了一個迷亂的世界,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一股腐朽的味道。一座與世隔絕的小鎮,一個陷入了怪圈的家族,一場能下整整四年的大雨……當作者將它們將一切都拼湊在一起時,就變成了這麼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而冰,其實也只是水而已,僅僅擁有美麗而夢幻的外表,美好而易逝。當冰融化時,就只剩下了水,再也尋不見那座虛妄之城,再也見不到眾生悲喜。而當寓指著聖經中摧毀一切的颶風來臨時,這座不曾存在過的幻之城市便再也不復存在了。

有些片段摘自原書,感受這種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的。


蟄伏舵手蘆鈺


學生時代我最愛的一本書就是《長襪子皮皮》,對你沒有看錯,是真一本童話故事,這本書我從小學一直愛到了現在。

書中那個叫皮皮的小姑娘有一頭長鬍蘿蔔一樣的紅色的頭髮,兩根梳的硬硬的小辮子翹在兩邊。她永遠穿著一隻黑色的襪子一隻棕色的襪子,和一雙比自己腳丫大好多的鞋。

皮皮力大無窮,可以輕鬆地舉起一匹馬,還能好好的教訓一下可惡的強盜。

皮皮富得流油,擁有許多許多金幣,總是買糖分給小夥伴,而她的金幣好像怎麼花都花不完。

皮皮樂觀堅強,雖然爸爸媽媽都不在了,但是她總是堅定的認為爸爸是一位國王,樂觀的對身邊的人說,“不用擔心,我可以照好自己”。

皮皮絕對不是傳統上的好孩子,她不喜歡上學,有的時候甚至有點不講禮貌,但是皮皮善良樂觀,勇敢堅強,真心對待身邊的,熱愛生活,樂於助人。

我喜歡皮皮,特別喜歡,也許是我那成熟的軀殼裡有一個古靈精怪的皮皮吧。


愛吃草莓的小金魚


當然是《簡愛》。

《簡愛》是我讀的第二本世界名著。很多年前上高中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人們還習慣紙質閱讀。當時學校的條件比較差,沒有圖書館,學校裡只有一個商店賣書,同時也向學校租書。

我是那家店的常客,有一次我在他們的書架上翻到了《簡愛》。當時我還不知道里面寫著什麼,只是看著封面上標著“世界名著”,於是就借了出來。沒讀幾頁,我就產生了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族,祖父母這一房以生男孩子為榮,且表現得極為赤裸。而我卻是家裡的二女兒,對,就是我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就像《請回答1988》中的德善那樣,總感覺自己是多餘的。再加上家庭條件原本就不好,我上初一時周圍的人就已經攛掇著爸媽讓我退學了。

因為姐姐已經上中專(當時農村孩子流行上中專,只有考上高中才有資格考這個,比高中都難考)了,一年好幾千學費,將來弟弟也要念書,所以我應該懂事一下,多體諒體諒父母,趕早輟學出去打工貼補家用。父母的態度有時也搖擺不定,我能上高中乃至後來考大學,是自己費了好大力氣爭取過來的。

《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殺了殷離,盜走倚天劍和屠龍刀嫁禍給趙敏。張無忌不知情,與周芷若定下婚約,而且得到各大門派的支持。張無忌和周芷若的婚禮上,趙敏單槍匹馬來搶親,費了好大勁兒,讓張無忌沒能娶成周芷若。

而我覺得自己能上大學,就像趙敏搶親一樣,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才在孤軍作戰的情況下,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可在這過程中,我切膚感覺到自己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所以當簡·愛說自己是蓋茨黑德府裡不協調的一根弦時,就有一種這句話好像專門為自己準備的似的感覺。

當時的自己很自卑,看到這樣的作品,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樣,感覺到全身都被滋潤了。原來平凡的姑娘也是可以很可愛的,原來處在陰影中的人生活裡也是可以有陽光招進來的,原來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在生活中始終矮別人一截的人真的是有權和別人平等,原來貧窮、蒼白、弱小的人真的是有機會被溫柔以待的。

當時自己正處於一個敏感的年紀,而夏洛蒂·勃朗特又寫得太真摯,太動人,營造的氛圍代入感太強,所以自己一頭就扎進去了,直到讀完才喘了口氣。

也是因為與有著很強的共鳴,很長的一段時間,《簡·愛》都是我最喜歡的書。後來,隨著上大學,工作,我常年在外,除了每年春節回家,遠離了原來的環境,又經歷了許多事情,且見識了更多的人和事,慢慢地不再自卑,而我早已不是以前的自己,就連那本《簡·愛》也很少再翻起。但現在重溫這本小說,發現自己受到這本書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而且簡·愛身上充滿了令人佩服的品質。

自尊自愛,追求平等,永遠不把自己的人格放在卑微的位置。

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能夠容忍別人把一口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不是想錯了嗎?——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現在一樣難分難捨,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羅切斯特假意說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結婚,來試探簡·愛,卻說一定要把她留下來。簡·愛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說出了上面這樣的話。相信大家對這段話已經不陌生了,甚至覺得有點“老套”。但是裡面包含了樸素的平等的思想,直到現在也不過時。

簡·愛雖然從小父母雙亡,出身卑微,但是有一顆強大的自尊心,永遠不妄自菲薄,不會因為自己的貧窮、不美、瘦小,蒼白而否定掉自己。當她面對富有而又強大的羅切斯特時,也認為自己是和他平等的。

這種平等是不卑不亢的,不因為自己條件差就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地方,也不因為別人更富有,就覺得對方要比自己高貴。而且這種平等不是針對某個人而言的,而是適用於每一個人,不因為一個人的地位、財富就判定其價值,而是把每一個人的人格和靈魂都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自立自強,追求人格和經濟上的獨立

簡·愛的自立自強是刻在骨子裡的。羅沃德孤兒院的生活雖然艱苦,她依然堅持下來,並且勤奮地學習文化知識。畢業後,她立即在桑菲爾德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不是像那個時代別的女子一樣,靠嫁人或者仰賴其他人而活。

由於羅切斯特隱瞞已婚的真相,簡·愛離開桑菲爾德莊園,被表兄聖約翰兄妹三人收留後,她並沒有因此沉淪下去,也沒有吃白飯,而是在當地的鄉村學校又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教書,靠著自己的雙手生活。

重情輕利,追求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

叔叔臨終前,給簡·愛留下了一筆兩萬英鎊的遺產。但是她並沒有將遺產獨吞,而是主動和自己姑媽的兒女聖約翰兄妹平分。儘管聖約翰說這筆錢是叔叔留給她的,她並沒有必要給他們,但她還是堅持下來,因為她非常珍惜他們之間的感情,想要有自己的家人。所以她在道義與錢財之間,選擇了道義。

我不是一個極端自私、盲目不公和完全忘恩負義的人。此外,我決心有一個家,有親戚。我喜歡沼澤居,想住在沼澤居,我喜歡黛安娜和瑪麗,要與她們相依為命。五千英鎊對我有用,也使我高興;二萬英鎊會折磨我,壓抑我。何況儘管在法律上屬於我,在道義上不該屬於我。那麼我就把完全多餘的東西留給你們。

而且她還是一個心胸開闊,包容心很強的人。小時候在舅舅家居住的時候,舅媽虐待她,表兄表姐欺負她。但是當她長大成人,當一切成為過眼煙雲的時候,就寬恕了他們。

既自尊又重情,在愛情方面三觀非常正

簡·愛無疑是非常愛羅切斯特的,但同時又在愛情中保持理性,不因為火熱的愛戀失去自我。

在羅切斯特與簡·愛的第一次婚禮上,叔叔派人拆穿了羅切斯特已婚的事實。羅切斯特表示儘管如此,簡·愛還是可以和他在一起。但是簡·愛卻不願意做他的情婦,她要一份平等的愛情和婚姻,而不是成為羅切斯特的附庸,所以她連夜逃離了桑菲爾德莊園。

後來,在桑菲爾德一場大火中,羅切斯特瘋了的妻子從樓上掉下來摔死了,羅切斯特也因為救妻子而眼瞎身殘,失去了往日的榮光。而此時的簡·愛已繼承了叔叔的遺產,成為一個富有的女人,但是她依然選擇了跟羅切斯特在一起,拒絕掉了表兄的求婚。

因為她心裡清楚,表兄是因為覺得她適合做傳教士的妻子,想要她跟著自己去印度傳教而向她求婚,並不是因為愛她。而她自己的真愛則是羅切斯特,所以她才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邊。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簡·愛》才發揮出如此動人的光芒,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愛。特別是女孩子,有多少的讀者在其激勵下走向自尊自強,甚至影響了她們的一生。


蝴蝶滄海


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海》

它圍繞一位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搏鬥的故事。海明威簡潔有力的寫作風格,堅毅頑強的心魄描寫,都在這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淋漓盡致的展現。海上捕魚老人的拼搏、勇毅、不屈服,讓每個人心中都波濤洶湧。

老人漁夫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直到最後。

馬林魚在書中代表著一切破壞性的力量或是阻礙威脅自身的代表,是阻止人們實現理想和目標的各種破壞力的集合,是各種社會中陰暗勢力的代表。而老人則是不屈服於命運,勇於和邪惡勢力鬥爭的縮影。

學生時代為什麼喜歡這本書,最主要是告誡自己不要輕易向生活低頭,勇敢面對,去征服他。

這本書很不錯,其實不論是學生時代還是出來工作了,沒看過的都值得一看。




鈴鈴鈴靈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在學生時代,看到《平凡世界》封面上的“平凡”二字,特別親切與認同,於是喜歡上了這本書。其原因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在某一次不經意間領悟到了:我與世界上大多數人一樣,終究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要有不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雖然反映的是西北農村的變化,也影射到中國農村裡的生活。

孫少平,生活在偏遠的山村,高中畢業後沒能上大學,立志走出農門,希望在外面的天地中證明自己,能改變當時的生活。他是行動的先驅者,是這一代人的典型代表。他的這一行為,也是80、90年代千千萬萬農村孩子的願望,希望自己能走出農村,改變自己的命運。

孫少平,一個有知識的農村青年,不甘心做一個農民,到城裡去攬工,做著最累的工作,但不忘提升自己,一有時間就抽空拿出書來讀,提升自己的精神食糧,積累豐富的知識,達到孜孜以求的地步。在自己都隨時找不到工作的同時,還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幫助比他生活更低層的人們;就連生活層次較高的城裡人,他也能不卑不亢地伸出援助之手。對於愛情,憧憬並付諸於生活之中,與曉霞之間的交往,平淡又熱烈;在曉霞的鼓勵之下,執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做一個優秀的曠工。

他的執著與追求,交織在理想與現實之中,讓他既幸福又矛盾。不管怎樣的現實,他都能勇敢地接受與面對,努力去實踐,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就是這樣的精神,讓他不屈於現實,勇往直前。

一次次苦難中展現頑強,一幕幕美好的相聚讓人淚目。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愛情與勞動,日常行為與現實衝突,都交織在這平凡與不平凡之中。這就是不屈的勞動人民的本色,這就是中國人民的骨氣,這也是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現狀,這也是一段農村生活的歷史。

孫少平的生活,就是那一代農村人生活的縮影。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許多像孫少平一樣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勇敢地走出家門,來到城市裡打拼,尋求一條通往城市的道路,尋求跟父輩不一樣的生活,這是偉大的一代人,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一樣,為了理想,不管條件多艱苦,都勇往直前,不言放棄。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木口子一


學生時代,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人世間》。作者是印度尼西亞的文壇領袖,普拉姆迪亞.安南達.杜爾。書中介紹了明科兄妹見此走向成熟領導人們反抗父親為代表的權威。明科最後成為人民的領袖,獨立自由的精神領袖。明科上高中時期變成為全校師生崇拜的作家,但是他用的是化名。同學問和老師並不知道。當校長教育同學以他為楷模時,他內心的高興溢於言表,從而受到批評。安娜麗絲在荷蘭的同父異母哥哥上訴要求繼承財產,並援引白人法律不承認她與溫託索羅姨娘的母女關係以及她與明克的夫妻關係。白人法庭的無理判決引起武裝騷亂。最後,在軍警的彈壓下,安娜麗絲被隻身遣往荷蘭。這個悲劇故事,深刻揭示出在荷蘭殖民統治下,印度尼西亞民族的無權狀態,以及他們不甘壓迫所進行的反抗。


冬去春來20200220


學生時代的最愛就是看各種各樣的小說,從郭敬明瓊瑤阿姨的言情小說到穿越小說,再到路遙的文學作品以及四大名著,影響到我自己的還是後來翻 拍成電視劇的,就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生於1949年陝北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裡。路遙於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在學習期間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是百萬字的長篇鉅著。路遙憑此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本鉅著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路遙於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因肝病在西安逝世,年僅43歲。天妒英才,令世人無限悲痛與惋惜。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展現改革時代新中國的城鄉生活和人們的思想的改變的長篇小說,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寫到了方式中國西北農村的變遷和發展,充分的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以及城鄉的差別,也展現了當時的各個階層的人們,比如:農村的孫少平,學生時代很優秀,畢業以後,回到家鄉,一直也在努力,從不穩定的攬工漢到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機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她呢,就是城市裡生活的,家庭條件好,她讀書從師專畢業後就在省城當了記者;書裡還有寫到孫少安,潤葉,郝紅梅等等。

書中有寫到這樣一段話:“孫少平在農村長大,深刻認識這黃土地養育出來的人,儘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淺,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這個世界裡,在有另一種複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

他和我們大多數一樣,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勞動者,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從這本書我認識到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借用別人的一句話來說,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