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祕家貓的歷史

現在的家貓有96%的基因是與老虎相同的,不過幸運的是這些毛茸茸的生物在很久的時候就被我們的祖先馴服,因此現在它們只會在我們腳下轉來轉去,喵喵叫著乞食,而不會像猛虎一樣突然撲到我們身上來,並露出尖利的獠牙。即便如此,和我們人類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了數千年的貓咪依然保持了自己一定的獨立性,與人類總是會拉開一個恰當的距離。那麼這些讓現代人為之沉迷的家庭夥伴是何時走進人類的生活,又是怎麼建立了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貓與虎

一.家貓的起源

貓咪最初和人類一樣,在自然界中都是扮演者捕食者的角色。現在科學推測貓的祖先是一種滅絕很久的生物——古貓獸,根據考古研究,古貓獸生活在距今4000萬年~5000萬年之前,這種生物身體和尾巴都很粗大,但是四隻卻比較短小。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物的不斷進化,在距今一萬多年前,這種古貓獸的一支演化成了和今天貓咪更為接近的動物,人們稱呼其為恐齒貓。與它的前輩古貓獸相比,恐齒貓行動更加迅捷,捕食效率大大提高,它可能就是目前全世界所有貓咪最直系的祖先。

時光繼續流逝,終於,形態和現在家貓完全一樣的物種——野貓出現了。通過古生物學家發掘出來的大量骨骼來看,野貓的足跡早在距今8000至10000年前就已經遍佈北非大陸,這種神奇的動物可以在黑暗中輕鬆看清獵物的蹤跡,可以從高空墜落而毫髮無損,擁有驚人的身體柔韌性和彈跳能力。最重要的是,野貓能夠聽到人類聽不到的高頻聲音,眼睛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小型齧齒動物老鼠的天敵。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野貓在捕食松鼠

在農耕文明發展的早期,人類的穀倉、棚屋飽受老鼠破壞之苦,終於有一天,一隻飢腸轆轆的野貓勇敢的闖入了人類的領地,在填飽肚子的同時順便幫人類消滅了老鼠。一來二去,越來越多的野貓敢於進入人類的勢力範圍捕食老鼠,在消滅鼠患的的同時同人類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關係。接下來,源源不斷被糧食吸引來的老鼠使得野貓乾脆就在人類的棚屋後面定了居,最終一步步成為了人類在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夥伴,而一代代新生的小野貓一睜眼就看到有“兩腳獸”在它面前晃來晃去,使得這種信任被不斷加強,於是,家貓便誕生了。

二.古埃及:最早記錄家貓的文明

早在3500年前,古埃及就已經有了飼養家貓的傳統,用以對抗農業文明的敵人:老鼠。貓咪捕捉老鼠的英姿被記錄在尼羅河畔那些寺廟遺址的壁畫上,直到今日依然在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

漸漸的,貓在埃及擁有了特殊的地位,並不斷被擬人化,最終成為了古埃及人的神。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認為較為純種的埃及貓(阿比西尼亞貓)是當年埃及貓神的直系後代,並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而古埃及女神貝斯特相傳就是獅首人身(另傳為貓首),夜裡她常常會化為一隻貓,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敏捷和力量,此外,它化為貓咪的形象代表著家庭幸福、美滿和諧。就如同中國古代的皇帝喜歡自稱為“天之子”一樣,古埃及的法老喜歡自稱為“貝斯特之子”,足見當時貓在古埃及的地位。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阿比西尼亞貓

三.貓的遠征

航海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的可以前往更遠的地方,探尋新的未知世界,而這些旅途必然少不了貓的陪伴。雖然古埃及禁止貓的出口,但是船上的鼠患總得解決。跟隨著水手們,埃及貓的開始向著古羅馬、古希臘、南非甚至中亞進軍。保加利亞、伊朗(波斯)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一些現代貓體內,都檢測到了與埃及木乃伊貓相同的線粒體基因,甚至在德國北部維京人的遺址中找到的貓類遺骸上,依然能夠檢測到與木乃伊貓完全相同的DNA。

相對於埃及貓,亞洲家貓的祖先——印度沙漠貓出現在距今約2000多年的印度河谷地帶,並逐漸進入我國繁衍生息。但是相對於古埃及燦爛的貓文化,同為文明古國的我國馴養貓咪的時間較晚。當時的野貓在《詩經》與《禮記》中被稱為“狸”,戰國時期《韓非子揚權篇》曾記載:“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算是我國最早的訓“狸”捕鼠記載。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古代的貓咪繪畫

我國大規模馴化並養殖家貓應始於隋唐時期,這些家貓還隨著頻繁中日交流“偷渡”進入日本安家,造就了今日日本繁榮且多元化的貓文化。不過無論是古埃及還是古中國,促使野貓最終轉換為家貓的必要元素依然是它們那高超的捕鼠記憶。

四.貓的傳說

從人們開始關注貓這種生物開始,各種關於這個神秘種族的傳說就從未停止過流傳,默罕默德與貓、女神與貓、招財貓……雖然很多傳說都是人類為了自己而捏造的故事,但是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於這種毛茸茸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世上流傳著很多關於貓與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的故事,在一個清晨,默罕默德正打算去做禱告,卻發現他的貓正在自己的大袖子上睡得香,先知二話不說,立馬剪掉了自己的袖子去做禱告,回來的時候發現他的貓居然在袖子上生了一窩小貓。默罕默德慈祥的撫摸著小貓的脊背,沒想到只一會小貓很快就長大成型,向默罕默德致謝後離去,而且因為默罕默德撫摸小貓脊背的緣故,貓從高處掉下才能四肢著地不受損傷。

古代日耳曼人也很崇拜貓咪,相傳美麗的古日耳曼女神佛雷亞的坐車就是由兩隻貓拉著,喜歡並愛護貓咪的人能夠得到佛雷亞的祝福,得到女神的護佑。

在古老而充滿人文氣息的東方,自然也流傳著很多貓咪的傳說,例如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招財貓,原型就是一隻生活在寺廟裡的救了人的貓咪。相傳有一天,一位貴族正在寺廟附近打獵,遠遠看見有一隻白色的貓咪似乎在向他們揮手,於是貴族就跟著貓咪進了寺廟。哪想到剛進寺廟,他們之前打獵的地方就有一棵古樹被雷劈倒了,逃過一劫的貴族為了報答貓咪的救命之恩,花重金重新修繕寺廟,僧人們為了感謝貓咪為寺廟帶來了好運,於是給貓咪起名叫“招財貓”,並在貓咪離世後給它塑像紀念。這就是日本版招財貓的故事。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日本德豪寺供奉的招財貓

五.貓的浩劫

在中世紀,宗教讓貓這個人類一貫的好助手倒了血黴,貓咪擁有相比於狗對於主人不夠忠誠、喜歡晝伏夜出等等習性,因此被宗教宣揚為邪惡與異端的標誌,認為貓與魔鬼、女巫等等都有脫不開的干係。如果婚禮前有一隻貓在祭壇前徘徊,那麼這個婚禮就不會幸福;如果有貓在病人的窗前清理毛髮,那麼這個病人一定會很快死去;如果有兩隻貓在一家人的大門口打架,那麼這家人就會出現爭吵。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被打擾,人類開始大肆捕捉貓咪,對它們進行虐待並最終殘忍的殺死。

屠貓行動斷斷續續一直持續了三個世紀,當時的歐洲社會不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而是“惡貓過街,人人喊殺”。緊張的人貓關係帶來了惡果,中世紀歐洲大規模的黑死病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貓被大量屠殺導致鼠患氾濫。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中世紀的歐洲認為貓是邪惡的象徵

而在同一時期的東方,各種關於貓妖、貓怪的傳聞也層出不窮,雖然理智的東方人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大開殺戒,但是大清早出門碰到一隻黑貓也絕對會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即便是到了現代,依然有貓靠近死去的人就會導致詐屍之類讓人毛骨悚然的傳說在民間流傳。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黑貓常常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實屬無稽之談

六.新時代漂亮的翻身仗

時間一晃,數千年過去了,貓咪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獲得了什麼樣的地位,都已成過眼煙雲。對於現代人類來說,貓咪更多的是承擔著寵物乃至家庭成員的角色,會不會捕捉老鼠已經不重要,長得可愛,善解人意才是現在貓咪必備的生存技能。

今天,世界上家貓的數量是家狗的三倍,貓咪那種願意與人親近卻又保持一定距離的性格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特質——既可以滿足主人的情感需求,又不需要像狗那樣需要主人付出過多的精力,因此“宅”、“獨立”、“追求個性”的年輕人能夠更好的與貓咪相處。而對於每天被工作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上班族來說,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住所,有一隻可愛的貓咪“吸一吸”就是最大的精神慰藉。“治癒”已經成為了人們形容貓咪時最常用的詞語。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年輕人養貓的比率在大幅上升

貓曾經因為它的性格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而今卻又因為自己的性格打了個大大的翻身仗,一躍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大贏家”,真可謂世事無常,造化弄貓啊!

從崇拜到恐懼再到迷醉——揭秘家貓的歷史

貓咪再次獲得了應有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