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圓滿完成 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精神,2018年3月,市政府印發通知,部署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普查機構和3.1萬名普查人員,始終堅持首善標準,嚴格把控數據質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全面突出北京特色,圓滿完成了經濟普查各項任務,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一、普查數據清晰呈現全市二、三產業發展全貌


  (一)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總量


  普查登記結果顯示,2018 年末,全市二、三產業各類單位107.9萬個(不含個體經營戶),比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時(以下簡稱三經普)增長50.7%。其中,法人單位98.9萬個,比三經普時增長56.8%。


  全市二、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量211.96萬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73.6%。


  全市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31萬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33.9%。


  全市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361萬人,比三經普時增長22.5%。


  (二)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結構


  法人單位數量分產業看,第二產業6.1萬個,佔6.1%;第三產業92.8萬個,佔93.9%。法人單位數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27.3萬個,佔27.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8.5萬個,佔18.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5.4萬個,佔15.6%。


  法人單位資產總量分產業看,第二產業8.69萬億元,佔4.1%;第三產業203.27萬億元,佔95.9%。資產總量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金融業148.63萬億元,佔70.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9.43萬億元,佔9.2%;房地產業9.7萬億元,佔4.6%。


  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分產業看,第二產業3.85萬億元,佔21%;第三產業14.46萬億元,佔79%。營業收入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6.68萬億元,佔36.5%;金融業2.49萬億元,佔13.6%;製造業1.7萬億元,佔9.3%。


  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產業看,第二產業203.6萬人,佔15%;第三產業1157.4萬人,佔85%。從業人員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87.2萬人,佔13.8%;批發和零售業161.4萬人,佔11.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40.4萬人,佔10.3%。


  (三)摸清了二、三產業空間分佈


  法人單位數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1.5萬個,佔21.7%;海淀區15.9萬個,佔16.1%;豐臺區8.9萬個,佔9%。


  法人單位資產總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西城區121.62萬億元,佔57.4%;朝陽區19.56萬億元,佔9.2%;海淀區15.09萬億元,佔7.1%。


  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3.96萬億元,佔21.6%;海淀區3.54萬億元,佔19.3%;西城區2.79萬億元,佔15.2%。


  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區是:朝陽區294.7萬人,佔21.8%;海淀區281.8萬人,佔20.8%;西城區119.7萬人,佔8.9%。


  

二、普查數據客觀展現首都經濟發展成就


  5年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空間佈局、推進創新驅動,首都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穩步提升,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根據經濟普查結果核算,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1萬億元,繼2007年超過1萬億元、2013年超過2萬億元后,突破3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居全國第12位。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2.3萬美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


  2018年末,全市二、三產業各類單位超過100萬個(不含個體經營戶),達到107.9萬個。全市二、三產業資產總量突破200萬億元,達到211.96萬億元。


  (二)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工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收入利潤率為7.4%,比三經普時提高0.7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為82.7元,比三經普時下降1.9元;資產負債率為45.2%,比三經普時下降7.4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實現總產值4425.8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34.4%;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2.5%,比三經普時提高3.5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4971.1億元,比2014年增長27.7%[1];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5.3%,比2014年提高4.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穩中有進。根據經濟普查結果核算,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比例為0.4:16.5:83.1,服務經濟特徵更加明顯。第三產業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資產總量合計189.58萬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71.2%,佔全市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89.4%。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合計12.59萬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34.4%,佔全市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68.8%。


  (三)持續優化,空間佈局呈現新趨勢


  中心城區[2]以外區域加快發展。該區域法人單位數量和從業人員分別比三經普時增長1倍和31.8%,遠高於全市56.8%和22.5%的增長水平;佔全市的比重分別比三經普時提高9.7個和2.1個百分點。


  高端產業功能區發展壯大。2018年末,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奧林匹克中心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共有二、三產業法人單位9.8萬個,資產總量102.91萬億元,分別比三經普時增長54.2%和81%。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以佔全市9.9%的法人單位擁有全市48.6%的資產總量,創造了全市47.7%的營業收入。


  (四)雙輪驅動,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


  科技創新表現活躍。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274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28.6%。全市專利申請量2.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萬件,分別比三經普時增長7.5%和12.4%;發明專利申請所佔比重為50.3%,比三經普時提高2.2個百分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現技術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19%,比三經普時提高5.8個百分點。


  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全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15.1萬個,比三經普時增長54.2%;資產總量2.72萬億元,比三經普時增長1.4倍;從業人員121.2萬人,比三經普時增長28.7%。其中,經營性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4.7萬個,比三經普時增長55%;公益性文化事業(含社團)法人單位0.4萬個,比三經普時增長27.8%。



[1] 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數據監測始於2014年。

[2] 中心城區是指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和海淀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