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airena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我曾看过另一种翻译。“生而为人,对不起”,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并不是我对前后都是四个字的排版,情有独钟。而是这两句有着一样的意思的句子,却有着云泥之别。

对不起,就如同对陌生人说的,对别人说的那样,那样直接,那样洒脱,请求得到别人的原谅。而抱歉,却像对熟悉的人说的,和自己说的那样。那样委婉,那样无奈,只能一层一层刻进心里,无人知晓。

当初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一震,压抑,卑微,恐惧,油然而生。这本书便对我产生了巨大而又神秘的吸引。

当我看完前部分,人间失格这篇小说时。(《人间失格》是一本包含了人间失格这一作品,和太宰治其它几部作品的书籍。)太宰治所塑造的主角形象——叶藏。不深不浅,不偏不倚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无奈,同情,窒息,甚至是共鸣。

对太宰治并不太熟悉的我,搜索了一下太宰治的资料。

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1909年出生,一生4次自杀未遂,最后第5次,跳河自杀。时年39岁。

看到这,叶藏的形象,在我心里印得更深了。那种莫名的沉重感,让我的心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如同铅块一般,悬吊在我身体的某处,却又不至于断绝。

我看书时就一直思考,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塑造出这样一个形象,最后才发现,太宰治只是在写自己。 他只是在向世人描绘自己。一个身体上的巨人,心灵上的侏儒。

他本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但心灵残疾的他,害怕世人,害怕世界。他用尽自己的天赋,来隐藏自己的缺陷,他把自己的外表,装饰得完美无瑕。就像文章最后,别人对他的评价竟是,他是一个完美的,如神一般的男子。

可是他的心灵,没有一丝一毫的抵抗力。当外界的灾难来临,他那残疾的心灵,只能站在原地,赤裸裸的接受全部的冲击,他只能挨下每一滴暴雨,每一阵狂风,每一片尖刀。任由心灵被摧残得遍体鳞伤。

就像他面对,在他面前被凌辱的妻子。

就像他面对,交友不慎所带来的困扰。

就像他面对,酒精和毒品对他的肆虐。

就像他面对,真正的幸福来临时,他的逃亡。

面对悲惨,他不能反抗,只能承受。而面对幸福,他只能逃亡,因为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文章的最后,太宰治还多写了几篇用来解释的短文,短文是太宰治以自己作家的身份出发,阐述自己并不认识叶藏这样一个疯子。而前文的故事,只是无意得到的他人的文字。

我无从得知这篇解释的短文所表达的真实性。或者叶藏只是和太宰治无关的人物;或者太宰治已经改变了,不再像原来的自己;或者太宰治并不想把自己体无完肤的展示给世人。

或者,太宰治和叶藏一起。

这才是,

人间失格。

散文 读书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我曾看过另一种翻译。“生而为人,对不起”,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并不是我对前后都是四个字的排版,情有独钟。而是这两句有着一样的意思的句子,却有着云泥之别。


兔大倩


生而为人,用不用感到抱歉?

我想那个因被妈妈骂而跳桥的大男孩儿,不管谁对谁错,当他在另一个世界醒来的时候一定会说“妈妈,对不起!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想当太宰治敌不过自己,自杀5次终于成功的时候,当他的灵魂最后在世间飘荡时,他仍旧会感慨的发出“对不起了,那些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们!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活是不易的,世事是艰辛的!

当一个人再也无法忍受来自精神或生活的重压而选择离开的时候,他或她会对那些感到抱歉的人们说:

“对不起,我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对不起,我为我犯的错而感到抱歉!”

“对不起,由于我的原因,让您跟着受累了!”

......

人都是不完美的,既然活着,我们只能勇敢前行,别无选择,尽量让我们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少些遗憾,少些抱歉!

“但我依然深信,在绝望的彼端,一定充满了希望!”——太宰治





5人生过客


我接触这句话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整个电影其实就是在写一个善良的女性被命运捉弄的一生。女主角本身非常的善良,但是却接连碰到一系列的变故,导致了悲惨的人生,令人唏嘘万分。我非常能体会,我觉得她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很多人只是没有那种被命运愚弄的际遇。哪怕自己从困境中积极的面对人生,顶住压力阳光地看待周围的一切,结果依然被命运一锤子再一锤子,反反复复狠狠的砸在身上,那种失落,那种对命运的失望。

总结下来,就是这句话:

对不起,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自己甚至还专门写过一首现代诗,诗的名字叫《生而为人,就是对你最大的惩罚》。由于现在系统防抄袭机制我就不在这里发表了。

或许我们这些被命运玩弄的人理解不了高富帅白富美的人生,我想象不到他们的快乐。

所以作为一个对人生充满负面情绪的人,我只能认为他们其实也不快乐。

或许这的确是阿Q,但我也认为这是真的。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大约能算我的“无名人”名言吧:

下辈子不想当人了,就想当个树往那一杵。不用吃也不用拉,没有交感神经不知道疼,活到年头一死,多好啊。


马青寅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出自于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要是你想要了解太宰治,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完全可以去百度百科什么的,甚至还可以去看日本动漫《文豪野犬》,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再重复。

我想说的是在对太宰治和这本书有一定了解情况下,我的理解。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黑暗面,而我们又有很多很多的无奈的地方,我们看到那些黑暗面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深深的无力感,生而为人,我们却做不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所应该做的事情,因此会有一种羞愧的情感因素在里面。

还有就是这涉及到了一种死亡美学。能够说出这句话,不是太宰治一时兴起,而是他对于生命和死亡有着很深的理解之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种情感,然后化为了字句。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的意味是十分地浓厚的,我不止一次的在学习佛学的时候想到这句话,它总是能够给我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感。

要想真正深入的理解这句话,还真的是要好好了解一下哲学,美学,宗教等知识了。





不为少


生而为人 不用感到抱歉 我们不可能谁的感受都可以照顾到 谁的心情都可以顾及到 臭不要脸的人有太多 凭什么他们做错事不用抱歉还觉得错的很高级错的很别致 如果我们真有让我们感到抱歉的人只能是我们的亲人爱人 因为我们没有能给予他们富裕的生活也不能让他们因为我们的存在感到安心 抱歉看起来显得苍白又无力 可见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看开些吧 毕竟一辈子不会太久


映夏424


生而为人却不能满足外界对自己的期待,由此便产生了内疚与自责。



彳亍言


生而为人,其实就是回答了问题的本质,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作所为,必须遵守作为人的行为准则,遵守人的底线,所以下半句就是表态,表明了自己鲜明的立场。


君墙


理解这句话之前不妨先看看《人间失格》中的一个情节,写到他跟第二个女人静子相处时,照例是去当铺当掉女人和服喝的酩酊大醉回来,却在门缝里看到母女两个追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玩耍。阿叶心里想:真是幸福啊,为什么我这个笨蛋要把她们搞的乱七八糟!旋即离开了这间公寓。

好让人难受对不对?从字面上看,那就是:我生而为这样的人,一个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一个花女人钱的、一个懦弱自私的人,我感到很抱歉。注意,随后还有一个转折,除了离开死亡以外,我没准备改。

在中国的读者中,《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为出名的作品,但我跟包括止庵老师这样的日本文学铁粉交流过,大家更喜欢的都是《维庸之妻》。《维庸之妻》的剧情概括起来也很简单,主人公有着一个特别“太宰治”的丈夫,这个丈夫酗酒,欠债,跟其他女人走了不沾家,回来一趟也是为了偷点小钱。这个女人呢,为了还账去了酒馆工作,当她在酒馆里遇到她丈夫的时候,她好开心啊,心想:这样多好啊,我一边工作还一边能见到我丈夫,我丈夫也愿意多看我几眼了呢。这个女人,人格身体地位通通低下到无以复加,原文是这么说的,“女人没什么幸福不幸福的。”但我相信太宰治是带着怜悯和爱写这个女人的,我甚至不觉得这种“愿打愿挨”的情愫是太宰治的嘲讽,很可能他确实是这么想的,就这么写了。所以这句话或许可以做这种解读:认识到为人(为男人)的羞耻,我感到很抱歉。

当然了,很多人都是结合太宰治的人生经历来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大家认为这是一种“自杀”宣言,因为生而为人太痛苦,我很抱歉,我选择去死。太宰治一生多次自杀多次,被救回来了继续求死,外人看来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神经病嘛。但是如果真的读了太宰治的作品就会明白,他不是“作”,正是因为了解了人世的无可奈何,他才选择放弃。《论语•子张》里有句话叫“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张爱玲在1945年为自己的小说集作序的时候也引用过,她说,当我们明白了一件事情的内情与一个人内心的曲折,我们也都“哀矜而勿喜”吧。也用这句话在这里理解太宰治好了。


徐鹏远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二十世纪旗手》中的一句话。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松子悲惨的一生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正因如此,这句话在很大范围内传播,被很多看见人生灰暗色彩的人引为至理名言。

其实,松子是对人生、爱、温暖等比较主流的价值很认可的人。她才会帮助偷东西的学生、落魄的作家。只不过这个心极善的女子看不见人间的种种丑恶,人性的不可靠,不懂得自我保护。所以哪怕一次次被冷酷的现实打击,她也不改要帮助别人,要拯救别人的心肠。最后死于非命,算是命运的玩笑?相比于松子的单纯、执拗,太宰治则在一开始就很清醒,就对主流的价值观非常不屑,他是自我放逐的一类人,是自愿被边缘化的一种人。这与他高度敏感的性格有关,人们或许觉得他冷漠、自私、不负责任。但有些人天生如此,看不到俗世生活有什么幸福可言,反而满眼皆是荒诞和无聊。世俗生活太难应付了,也不值得绞尽脑汁、诚挚地对待。于是死亡就成了唯一的救赎。

这句话也可以说是“丧文化”的强力宣言。相比于台湾小确幸文化的知足、小乐趣,小情调,这种基调的文化只能是大虚无、大放弃。如果以后都没有改变,整个人生就会坍塌、破碎。佛教说“众生皆苦”,也提供了超脱的方案。但是“生而为人,对不起”则在预见了人生的不幸之后,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否定。既然人生不值得一过,那又谈什么乐趣呢?


兰阇艺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人除了生欲、爱欲(libido)之外,还有死欲,也就是死亡驱力(Death Drive)。死亡驱动力(death instinct / death-drive)又被称为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死本能;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这种冲动起初是朝向我们自身的。

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驱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在死亡里,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这种本能是本我的组成部分,在自我和超我的压抑之下,处于潜伏状态,但它并不会被消除,当一个人陷入极端情绪或内在压力过大导致精神世界失衡,人就可能会被这种本能攫住。

太宰治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同时经营银行与铁路。母亲体弱多病,自小他由姑母及保姆照顾下长大。他的父亲非常强势,又自幼缺少母爱,上有五哥四姐,在家近乎小透明,长期得不到关注,这影响了他对自己的价值认知和人格发展。

而他后来在弘前高等学校时,先是受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消息的影响,陷入为什么他死了而我还活着的悲观思绪中,又在参与《文艺细胞》同人刊物创办的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因为自己的家庭出生而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到压迫者和博学者的角色中,使他思想上承受了自己并没有犯的罪,导致内在矛盾无法化解。

身而为人,他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小缺少父爱母爱,颠沛流离,求学期间又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受到芥川龙之介自杀噩耗的打击,精神上出现了诸多矛盾和焦虑,而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将之化解,最终演化成自己无力承受的精神压力。

他一生中多次自杀,最终自杀成功,可以肯定他的自我和超我不仅没有能够抑制他的死亡本能,还某种意义上参与了他的死亡操演,原因是他本身社会化程度不足,自我的发展过多朝向自己而不是外在世界,超我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他思想的前后摇摆,性格的孤僻,都是这种情况的外在表现。

所以可以看到,自杀已经成了太宰治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芥川奖落选,他自杀,母亲亡故,他自杀,失恋,要自杀,他不仅希望可以杀死自己,还希望有人可以和自己一起死,在他看来,这种殉情代表了至高的肯定,只有死可以满足他的爱欲。

所以太宰治会说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话并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