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20年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临终前他的学生们都在守着他,伺候他。

学生们问他:"老师有什么要嘱托的吗?"

他不假思索的说出那句:"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没错这位老先生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古人言:《易经》乃中国文化之源头,集中国学者是大成也。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响;它也是人生问题的"答案之书":这本包罗万象的神书,其实把你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回答了。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是来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当中的八律,是为人成器的名言至理。25岁之前读懂这四句话,你的人生越来有福气,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1.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苏东坡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吞得下委屈,才能有大的格局。一个人遇到一点冒犯,就要起身和人争斗,不是真正的勇敢。一个人一旦太拿自己当回事,就容易出问题。别人的冒犯,没必要计较,懂得低头,才是明智。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豁达和宽厚。这样的人,少与人争,默默修炼,人生自然有福。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2. 施人之恩,不记于心。

《战国策·魏策》有言:"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一个人做了有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总放在心上。齐国有一年闹旱灾,很多人吃不上饭。有一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后来去吃的人,越来越少,吃过的人非但不说好,反而责难他。这一天,黔敖看到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两眼昏昏无神地走过。他左手端着食物,拦住了他。"喂!来吃吧!"饥民抬头看着他,说:"正因为不想吃你施舍的食物,我才蒙着脸走开。"原来,为了宣扬自己的善行,黔敖四处招摇,说自己给别人免费食物。结果,那些受了施舍的人,更觉得尊严扫地,无处自容,宁愿饿死也不愿受他的恩惠。

华罗庚说:"我帮人家,莫记心上。"真正的善良是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不张扬,不作秀。有句话说得好:"施比受更有福。"施恩,不是把善行当做交易,更不是以善易善。如果每次都记在心上,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3.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古人说: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施恩的人可以不记得,但是受人之恩,却一定要懂得报答。滴水之恩,当思涌泉。忘记别人的恩义,终将为人唾弃,被世界抛弃。落魄的时候,有人愿意伸手帮你,那一定是千金不换的真朋友。这样的朋友,怎么报答都不为过。做人一定要知恩,记住别人的好,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好。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4.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察觉到别人的狡诈,不要用言语表现你的愤怒。多动脑,少动嘴,冷静思考,才能趋福避祸。《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越是急事,越要冷静。遇事不逞口舌之快,保持清醒,不乱方寸。一个人越容易被激怒,就越容易陷入对方的陷阱。曾国藩年轻做事,心烦气躁得罪了不少人。后来他的恩师唐鉴先生就送给他一个字——静。从那时起,曾国藩每逢遇事都要静思一会,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也是由此而得。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毛主席从小读《易经》,直到晚年,依旧很爱读;孔子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不会犯大错误;

马云则认为,职场人都该去《易经》里拜拜师;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从古至今太多的闲人义士读懂读透了《易经》,我们和这些成功人士可能就是差在这本智慧上了吧。我觉得无论年轻老少都应该有一本自己的《易经》在闲暇之余放下手机,捧起智慧,不要荒废自己的大好年华。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下面这本就是我读的那本,全篇白话文版本,只需要56元,而且配图非常齐全,重点词语都表明的注释。一本全家都能读的书,56元还是蛮赚的。

中国人最缺的大智慧,25岁之前读懂它,必成人中龙凤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