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危機會促成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許多先例可循

導讀:人類面臨過多次的危機,總結經驗教訓後,文明的發展得以推動,如大蕭條催生了《社會保障法》、2008年金融危機促進了銀行監管和金融審查。此次危機至少會帶來兩個方面的變革:一是對疾病防控和預防的重視,二是重新審視全球化的經濟安全,改進生產方式。

歷史學家:危機會促成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許多先例可循

經濟大蕭條時,人們排隊等工作


上週,美國已經有330萬人申請失業,這使得經濟學家們想起20世紀30年代失業率達到25%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修·傑克遜(Matthew Jackson)說:“危機將對經濟造成很大的破壞,30年代的大蕭條最接近我們目前面臨的情況。”

隨著美國病毒死亡人數的增加,醫院不堪重負,美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個2.2萬億美元的戰時救助計劃,而危機的影響或許還將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

如果在這個暗淡的時代有理由感到樂觀的話,那就是抓住這一時刻,通過磨鍊和吸取經驗教訓,更好地做好準備,以應對未來的危機。

危與機的轉換在歷史上有許多先例可循:大蕭條催生了《社會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該法使得老年人可以憑藉養老金安享晚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婦女加入勞動大軍,少數民族加入軍隊,導致了平等和民權運動;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銀行業監管和對非法金融工具的重新審查。

專家們表示,此次新冠危機帶來的促進作用包括:重新認識政府在應對前所未有的危機中的作用,重塑製造業和產業鏈,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以及重新讓人們認識到朋友與鄰居的情誼。

疾控與預防將被更加重視

目前,大多數觀察家注意到,美國尖銳政治分歧仍然存在。 從國會就救助規模和範圍展開辯論時爆發的爭吵,到川普希望儘快恢復全國營業與衛生官員的反對……

保守派智囊團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常駐研究員馬修•康蒂內蒂(Matthew Continetti)表示,鑑於人們在購物、工作、旅行和學習方式上尚未出現的轉變,國家制定統一的行動方向對於走出這一歷史性危機至關重要。

他說:“顯然,與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可能發生的變化相比,病毒造成生命和資源方面的代價將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之前的恐怖主義一樣,這一流行病可能給我們必須應對的公民自由帶來真正的挑戰。

隨著這一緊急情況最終轉變為持續警惕的狀態,我們可能面臨的事實上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想要回到病毒之前的狀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再也不可能和之前一樣了。

接下來的事情將代表一個真正的範式轉變,在這種轉變中,一個長期以來為追求幸福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社會可能不得不重新安排其社會和道德優先事項。

賴斯大學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說,在我們歷史上的這一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時刻,有一些事情應該發生得相當迅速,不可否認,這一時刻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有相似之處。

其中包括對科學的重新認識,對醫生的重新仰慕,以及對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等政府衛生機構的大量資金支持,這是一個曾經強大但現在資金不足的機構,該機構在這場流行病中步履蹣跚。

在美國曆史上,任何事情上升到國家關注的程度,都會得到資金支持,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得到的資金預算馬上會爆發性增長。相比之下,9/11事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東北部,而卡特里娜颶風則在南部深處,而冠狀病毒正影響著每個人,所有官員們都想為下一次爆發做好準備。

審視經濟安全,變革生產方式

新冠危機讓人們認識到,所有國家的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相互關聯。你拿著的電話或你開的車可能是在美國設計或製造的,但無數這樣的產品總是有許多零件是在其它國家制造的,這些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製造廠現在面臨著風險,因為政府下令關閉。

“病毒將在12至18個月內疫苗出現以後結束,但在12至18個月的停滯之後,世界經濟將是什麼樣子,更不用說病毒捲土重來了?”舊金山州立大學歷史名譽教授、《1895年美國外交政策史》一書的作者傑拉德康姆斯說 。

隨著病毒使印度和中國等供應國陷入癱瘓,美國製造業最終將不得不尋找新的生產方式,否則將面臨經濟困難。考慮到目前的病毒威脅是一種反常現象還是對未來的預感,美國公司可能需要多年的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