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生活中的你我,是一個光芒萬丈的人?還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吧。

人至中年,已婚,育有一兩個孩子,腳踏實地追尋六便士,餬口飯吃。

這樣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錯。

但偶爾還是會在某個深夜,望著頭頂熠熠閃爍的月亮,心馳神往。

今天,為大家推薦“天才小說家”毛姆代表作!一部寫給千萬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就像伍爾芙說的那樣,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是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在追夢途中感到孤獨的時候,想到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你,也在為了自己的理想,卑微地努力著。

你並不是唯一一個孤軍奮戰的人。


人生太短,我就想按喜歡的方式過完餘生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名叫斯特里克蘭,他原本的生活波瀾不驚:

生活在倫敦,證券經紀人,一兒一女一賢妻。稱不上大富大貴,卻也是歲月靜好,幸福美滿。

在人們眼中,他長相粗獷,沉默寡言、不善交際,沒有迥異於普通人的怪異癖好,看上去對文學藝術也毫無興趣。

整個人生乏善可陳,連他的妻子也說他是個“庸俗的小市民”。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他的餘生都將這樣按部就班地模式化下去:

小孩乖巧地長大,自己體面地退休,老來衣食無憂,然後壽終正寢,墓碑上一絲不苟地刻著:“這裡長眠著溫順誠實可靠的斯特里克蘭。”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嗎?朝九晚五,上班打卡,回家做飯;時間差不多到了,就遵從父母的意願,相親,結婚生子,回家抱娃。

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重複。

這樣的日子看起來歲月靜好,只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有一天,斯特里克蘭,這個看上去木訥無趣的中年男人,突然不想要這種人生了。

他毫無徵兆地拋妻別子,只留下不到十行的字條及三百英鎊,到了法國巴黎。

人們都懷疑他帶走了金錢,和別的女人私奔了。這是普通人,對離經叛道的事情僅有的想象。

敘事者受斯特里克蘭之妻所託,赴巴黎尋他。

他原本以為斯特里克蘭住在豪華大酒店,並有美人相陪,實際上生活卻是邋遢不堪。骯髒窄小的房間裡瀰漫著難聞的氣味,僅有的幾件傢俱殘損破敗。

敘事者問他為什麼要拋妻別子,他只是說:“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

“少年時我有一個夢想,我想當畫家,可是畫得並不怎麼好。後來,我成了一個證券經紀人,我已經四十歲了。”

其實只要我們還活著,理想和現實就會一直在內心裡拉扯。只是,“多少人只是抬頭,膽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在這裡,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和美妙的精神追求;六便士這種小面值的硬幣代表著現實生活中的卑微和世俗。

可是,即便曾經有夢想又怎樣?我們就像是歲月的奴,匆匆跟在時光背後,束縛在由各種人際關係編織的網內,忘記了當初的追求,也麻木於如今的得到。

我們活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裡,生命裡只剩下慾望,低著頭的我們再也看不見月亮了。

但說到底,人的命都是自己活出來的。

原本每個人都是小溝小溪,只有那些堅持著“人生太短,我就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餘生”的人,才把自己折騰成了大江大海。

但如果你以為毛姆只是餵給你這碗毒雞湯,那也太小瞧毛姆了。

終其一生,我們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就像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推動著,斯特里克蘭走上了一條不知去向的路。

“我必須得畫畫。就像溺水的人會不會游泳都沒有關係,不管怎麼樣他一定得向上掙扎,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但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沒有太多繪畫功底的人,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畫,覺得實在過於平庸,除了鑑賞家施特略夫。

這個男人用誇張的口吻,對人極力誇讚著斯特里克蘭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天才,他堅定地相信,斯特里克蘭的畫終將會永垂不朽。

斯特里克蘭幾乎不曾賣出一張畫,窮困落魄之時,施特略夫始終無私地救助著他。

施特略夫的妻子為此很是惱火,因為她非常不喜歡斯特里克蘭。

有一次,斯特里克蘭發高燒了,無法動彈,施特略夫把他搬到了自己家,囑託妻子照顧他。

天知道,施特略夫的妻子竟然在那幾天裡,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斯特里克蘭,儘管之前她是多麼討厭他。

她義無反顧地跟隨著斯特里克蘭遠走他鄉,狠心告別了自己的丈夫。她找到了終生所愛,心裡是多麼快活。

對於斯特里克蘭來說,他會對這份感情珍之重之嗎?

來自身體本能的慾望讓他的壓力得以舒緩,但事後,他卻對精神失去自由而感到痛苦。

施特略夫妻子漸漸開始依賴他,想要拖住他過安穩日子,他終於狠心甩掉了她。這導致了她的自殺身亡。

我們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指責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但他那份對理想的狂熱追求,卻又讓人動容。

就是有這麼一類人,對俗世人倫無情,對真理的追求卻是滿懷深情。

對他來說,外部世界似乎跟他沒有一丁點關係,當我們為應付各種人際關係而虛耗精力時,他不惜千里迢迢,無懼貧困衰亡,為自己開闢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廣闊世界。

他心裡有一團火,讓他心甘情願燃燒生命。而我們大多數人心裡的那團火,早已熄滅在茫茫時光中。

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在為上一輩或者下一代活著,卻獨獨丟失了自己。

父輩的一句“為你好”,內心多少的衝突和不捨,都會在這句話面前無奈地委曲求全;

工作中,我們必須服從上級的安排。我們需要得到足夠的錢財,去養家餬口;

與朋友、同學、同事相處,我們必須收起稜角,不讓自己表現得那麼特立獨行,才能安全地待在某個群體之中。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正如書中所說的,“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

卓別林曾在70歲生日時寫下人生感悟:“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終其一生,我們需要努力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到底怎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斯特里克蘭最終來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一個土著女人愛塔結婚了。

在那個桃花源般的島嶼裡,處處都是素材:餵奶的妻子、小憩的傭人、玩耍的幼童。他與世隔絕,日夜醉心於繪畫。

但不幸的是,他晚年患上了麻風病,在當時,這是一種易於傳染的絕症。

他的女人愛塔沒有離開他,不避嫌地照顧著他。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依舊堅持繪畫,直至雙目失明。

生命的最後時段中,他以牆壁為畫布,將內心的掙扎、塵世間所看破的一切統統畫在了上面。

這座貧窮的房子裡擁有如此驚世之作,但斯特里克蘭臨死之前卻逼迫愛塔承諾,放火把房子燒得乾乾淨淨。

人生中極致的快樂,早已在創作壁畫的時候盡情享受過了,他人看與不看,又與我何干?

臨死之前,他安詳而平靜。他已經如願到達了夢想的境界。

有時候,我在想,張愛玲晚年堅壁清野,離群索居,全身心進行文學創作,是否受斯特里克蘭這個人物的影響?

在外人看來,斯特里克蘭和張愛玲都是孤獨可憐的,但他們內心的豐盈帶給他們的快樂,恐怕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體會。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幸福的,而我們是多麼不幸可憐。

有時候,世事相近得可怕,張愛玲在美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寂寂無名,離世後再度大紅大紫;斯特里克蘭生前,沒有多少人能欣賞他的畫作;死後,卻成為名垂畫史的天才。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人生怎麼過,才能不後悔

《妖貓傳》裡有句話:“不論是誰,人的一生多半填滿了無法挽回的物事吧。”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等真正明白過來的時候卻又垂垂老矣。

回首過去,不是沒有後悔的事。但終究是要明白,我們只有積攢起足夠的六便士,才能更好地追逐月亮;我們只有奮勇向前,才能有足夠的才華去撐起大大的夢想。

如此,才能找到本真的自我;如此,人生才能不後悔。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生到底該怎麼度過?總有一個時刻你要面對這個巨大的問題,想清楚自己該做什麼。這時候有毛姆叔叔陪著你,關於人性、愛情、友情、夢想、慾望……..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你想要的。

關山已遠,更深露重,前路漫漫,善自珍攝,萬般皆苦,只可自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