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会不会一起银行提现金,银行后果又会怎么样?

一个整天想发白日梦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人们不会一窝蜂都去银行提取现金。


原因非常简单:

1、钱存在银行还有利息,取出来可就没利息了。

2、家里存放大量现金,还容易招贼,一旦丢失损失就大了。

3、《存款保险条例》保障了每个人在每家银行有50万元的安全额度,即使银行破产也能得到赔偿。

4、民间借贷也好,各种理财方式也好,本金损失的概率太高,还不如老老实实存着。

5、如今消费普遍使用移动支付了,现金需求越来越小,在当下也更安全。


之所以出现过很多人到银行提取现金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这样的银行坏账率比较高,有破产风险。储户担心存款受损,有风吹草动就会着急去取款。


对于坏账率能达到20%以上的银行来说,只要遭遇挤兑,很容易破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大型银行接管稳定局面,一步步解决问题,实在无可救药的时候再宣布破产。


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征信系统的日益完善,决定了未来银行会向智能化发展,对人和网点的依赖会降低,效率将大大提升。


设想一下,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一目了然,银行可以通过关联的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的数据看到纳税和收入信息,从而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几乎不需要人为介入。那么,当下的银行还有必要存在吗?


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无人化,这就是今后银行的发展方向。让信用好的人享受更低的利率,让信用差的企业和个人难以享受贷款,能贷款时也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当上述目标实现后,银行网点会越来越少,雇用的员工越来越少,对经济的帮助更大,不再躺着赚钱。


就目前来看,银行的坏账率会提升,至于增加多少,不同的银行会有差异。只要经济恢复运转,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银行贷款一般都有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最终还是由个人承担。


财智成功


想多了,现在大家一起到银行提现金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某个银行出现了重大利空传闻或者重大经营问题的事实。比如前年的包商银行和去年的锦州银行,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挤兑行为,究其原因就是银行出现要“倒闭”的传闻,当然包商银行是真的,而且还被接管了。锦州银行则是出现了重磅亏损,让储户一度以为该银行也要被接管,因此出现大量挤兑的现象发生。

那么为何大家不会一起去银行提取现金呢?

首先,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现在用到现金的场合非常少,我身边很多朋友甚至最近2、3年都每怎么碰过现金了, 有人甚至说,如果不是春节时候要发红包或者收红包,根本就用不到现金,所以,现金应用场景的大量减少导致取出来的现金没什么用处,故而没几个人会去银行取用现金。

其次,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让大家对自己的存款非常放心。按照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存款,本息合计在50万元以内的是无条件全额赔偿的,也就是说,可以视作百分之百安全的,这就让存款人完全不用考虑风险,自然也就没有挤兑的必要了。当然,50万以上的,还是要稍微上心点儿的。

如果银行遭遇挤兑,后果会如何?

因为讨论的是全球的情况,那么在国外,银行如果要碰到这样的情况,那对银行来说,肯定是一场大危机了,至于能否渡过难关,那要看银行的风控水平和管理能力了,另外此时有些银行可能会采取拆借或者转让股权的办法。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观点:就算是全球的经济不好,上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一样,大家也不会一起去银行提现金。因为银行是国家信用的代表,如果真的发生了银行挤兑事件,那么我相信这个国家信用就破产了,人们不再相信了。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不是去银行提现金,而是去存银行买国债

像现在国外疫情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国的经济都开始走向下坡路,而且最关键的是逆全球化又开始出现了,部分国家禁止向他国出售医疗物品、粮食。实体经济不好过,那么金融业也不会好过。像股票基金,黄金这样的投资类产品,都在恐慌性的下跌。毕竟大家都认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会走向下坡路。

所以,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或者买国债等一国家信用为担保的理财方式。当然除了一些负利率国家,也就是把钱存到银行还会被银行收取费用,这种情况还不如手握现金。


另外,就算真的出现了银行挤兑事件,那么我相信挤兑的不是本国的货币,而是美元。

虽然我们很不想承认,但是美元的确是目前所有货币中最为硬核的一种,它是被所有国家给予承认的,背后有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支撑。
所以在前几天,美国股市大跌触发几次熔断机制,美国硬钱就是但是美元指数不降反涨,这就说明了在全球恐慌性的情绪下,人们对于美元的购买力和价值还是更加相信的,毕竟它背后是以美国信用为保障。


百元理财


全球经济不好,大家不会一起去提现,就算有银行也是早有准备的。

首先,现在很多应用场景,投资渠道,已经不再需要现金了,更多是无现金支付,以及转账汇款,所以不会出现一起去提现的现象。

其次,在当下每个人对经济发展的观点,以及对风险的偏好都是不一样的,你人为该去提现,现金为王,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把钱放银行,所以也不会出现一起去提现的现象。

最后,根据监管要求,对大额提现都是有预约要求的,同时监管对银行都是有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比例要求的,而且银行都会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测试,即使出现挤兑的情况,银行也能从容面对。


又双叒叕官方号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疫情期间,需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多。举个真实案例,今天同学在光大银行手机银行上赎回1.8万元理财,这个理财是每天都可以赎回的那种,赎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时赎回”,几分钟就可到账的那种,一种方式是“普通赎回“,即当天赎回,当天夜里到账。同学着急用钱,就像往常一样,选择了“实时赎回”,结果手机银行出现了一个信息提醒,大概意思是“截止到今天目前,累计赎回金额已经超过上限”,也就是说他如果坚持今天赎回,已经不能选择“实时赎回”了。他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加上疫情,他不免胡思乱想,于是给银行客户经理打电话咨询情况。银行经理告知,每天实时赎回的累计金额不超过40万亿元,超过这个上限,“实时赎回”就会失效,不过以他的从业经历看,一年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多两到三天,他估计可能是疫情之下很多人急需用钱造成的情况。这意味着2020年3月30日下午1点前,有很多人赎回及时理财款已超40万亿。



邹志英财经


大概率不会出现银行挤兑。原因如下:

一是现时已是少现金社会,居家隔离现金更是用不出去。

二是近两年对银行的监管严,目前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很高。

三是国家的强大支持。

四是大部分人都对银行很有信心,比如年轻人还是对银行从业有兴趣。

总之,眼下不必多虑啦!



那个老张


目前银行特别多,小型银行存在出现挤兑风险,特别是银行效益持续下行后,坏账会比较厉害。特别是一些小地方的城商行,存在这种可能性。绝大多数情况很难出现银行挤兑,就算部分地方商行真的出现挤兑,就会有更大的城商行或者其他大行去整合,后面还有人民银行做后盾,出现挤兑的可能性比较小。

银行背后是国家的信用支撑,只要对国家充满信心,挤兑可能性非常小。


鑫哥stock


农村的信用社什么的不好说,确实有挤兑风险。

大城市现在都普及移动支付了,拿着现金也脏,搞不好还有病毒潜伏,挤兑个屁。


第一周目我妻由乃


你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才会提此问题!


教堂下


是中国人就不会干这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