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牡丹,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誌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

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宋代時,出現了一批關於牡丹栽培管理的理論專著,培育出了多種牡丹優良品種。陸游著的《天彭牡丹譜》中記述了洛陽牡丹品種70餘個。

明清時關於牡丹著述更多,薛鳳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書》,從牡丹的種、栽、分、接、澆、養、醫、忌八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的總結。乾隆年間編纂的《洛陽縣誌》列古代和當時品種共169個。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陳初良線描丨牡丹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