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關於君子行為準則的經典名言賞析(3)

【原文】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大意】一塊骯髒汙穢的土地,才是長植物的好地方;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往往沒有魚蝦生活。所以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應具有接納庸俗的氣度和寬恕他人的雅量,絕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來往而陷入孤獨狀態。

【原文】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大意】輕風吹過稀疏的竹子固然會發出沙沙的聲響,可是當風吹過去之後竹林並不會留下聲音而仍舊歸於寂靜;大雁飛過寒冷的深潭固然會倒映出雁影,但是當雁飛過去之後清澈的水面依舊是一片晶瑩並不會留下雁影。由此可見,一個具備高深品德的君子,當事情來臨時,他的本然之性才會顯現出來,事情過去之後,他的本性也就恢復原來的空虛平靜。

【原文】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大意】一個貧窮的家庭要經常把地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個貧窮家的女兒要經常把頭梳得乾乾淨淨,擺設和穿著雖不算得豪華豔麗,但是卻能保持一種脫俗高雅的風範。因此,一個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際遇不佳而處於窮愁潦倒的景況,絕對不應該萎靡不振、自暴自棄。

【原文】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一個偽裝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無惡不作的邪僻小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一個正人君子如果改變自己所操守的名節,他的品格還不如一個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原文】澹泊之士,必為濃豔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大意】一個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會遭受那些熱衷名利的人所懷疑,一個言行謹慎處處檢點的真君子,往往會遭受那些邪惡放縱無所忌憚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個有才學而又有修養的君子,萬一不幸處在這種既被懷疑又遭忌恨的惡劣環境中,固然不可以略為改變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絕對不可以過分表現自己的才華和節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