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51集团军


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51集团军

苏联红军集团军简介-第51集团军

1941年8月在克里木组建,番号为独立第51集团军。编有步兵第9军,步兵第271、第276师,骑兵第40、第42和第48师,克里木民兵第1、第2、第3和第4师及其他独立部队。组建后担负克里木防御任务(参见克里木战役)。10月2日起,编入南方面军,10月22日起,属克里木军队指挥部建制。10月18日起,先后在伊顺阵地、琼加尔和刻赤地峡顽强阻击德军优势兵力的进攻。11月上半月,撤至塔曼半岛,编入外高加索方面军(1941年12月30日起为高加索方面军)。撤退之后,集团军在捷姆留克、塔曼、阿纳帕地区设防,并为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1—1942)作准备。此次战役中,第51集团军协同第44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于12月末重创德军刻赤集团,收复刻赤(12月30日),并于1942年1月2日日终前进至基耶特、新波克罗夫卡、科克捷别利地区,就地转入防御。1942年5月上半月,集团军各兵团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撤向刻赤,尔后,再又从克里木撤至库班地区,5月20日,在此编入北高加索方面军,并受领在巴泰斯克、亚速、捷姆留克地段掩护亚速海沿岸地区的任务,直至6月中旬。6月,向顿河变更部署,7月10日前,就地构筑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至康斯坦丁诺夫斯卡亚防御地区。7月中旬,德军开始进攻,集团军顽强阻击,经艰苦激战,8月被迫撤向察察湖、巴尔曼察克湖、萨尔帕湖地区(参见高加索战役),并坚守此地区直至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转入反攻(参见斯大林格勒战役)。集团军自8月1日起曾在下列方面军作战:斯大林格勒方面军(8月1日至5日)、东南方面军(8月6日至10月1日),再次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2日起)。

1942年11月19日起,第51集团军参加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反攻,反攻进程中在科捷利尼科沃方向实施突击。截至11月30日,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到达舍斯塔科夫、萨莫欣、肯克里亚、奥比利诺耶地区,12月中旬前,在此对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军队集群进行艰苦的防御战斗,该集群企图由科捷利尼科沃地域驰援斯大林格勒城下被围的德军集团。集团军完成打援任务后,于1942年12月下半月协同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在萨利斯克方向实施进攻,1—2月,在南方面军编成内参加罗斯托夫战役(1943)。1943年3月,调南方面军预备队,并向北顿涅茨河变更部署,此后,在红波利亚纳,下纳戈利奇克地区转入防御。7—9月,在杰巴利采沃和扎波罗热方向,10月,在梅利托波尔方向实施进攻(参见顿巴斯战役)。11月初,集团军以部分兵力强渡锡瓦什湖,并在湖南岸夺取了登陆场。参加克里木战役(1944)是第51集团军战斗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战役开始,集团军辖近卫步兵第1军、步兵第10和第63军,突破德军防御阵地,立即组织追击溃退德军,并派出由拉祖瓦耶夫少将指挥的快速集群(坦克第19军,独立歼击反坦克第21旅)一举收复辛菲罗波尔城(4月13日)。4月中旬,集团军主力进至塞瓦斯托波尔接近地,战斗随之展开。5月7日起,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协同近卫第2集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参加塞瓦斯托波尔攻坚战斗,5月9日收复该城。5月20日,第51集团军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并向波洛茨克、涅韦尔、维捷布斯克地域变更部署,于7月1日在此编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1944年7—10月,集团军参加从德军占领下解放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历次战役,其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帕涅韦日斯—米塔瓦方向和希奥利艾—梅梅尔方向顺利进攻。1945年初,集团军在利巴瓦方向斯库奥达斯地域占领防御。1月23日至2月1日,集团军进行了扩大巴尔塔河北岸登陆场的局部进攻战役。5月9日后,集团军接受德军库尔兰集团投降。

卫国战争时期,集团军有数万名官兵对德军者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并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获得勋章和奖章,其中有127名军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各种勋章和荣誉称号。

历任司令:

1941年8—11月为库兹涅佐夫上将,

1941年11—12月为巴托夫中将,

1941年12月—1942年5月为利沃夫中将,

1942年5—6月为基里琴科少将,

1942年6—7月和9月为库兹涅佐夫上校,???

1942年7月和1942年10月—1943年2月为特鲁法诺夫少将,

1942年7—9月和10月为科洛米耶茨少将,

1943年2—7月为扎哈罗夫中将,

1943年8月至战争结束为克列伊泽尔中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