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識」10市場失靈原因二、間接影響和公共產品

10.1 間接影響
10.1.1 間接影響


間接影響,專業名稱:外部性有些活動可能給第三方帶來影響,但這種影響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或懲罰。 市場失靈:資源交換不能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生產企業排放汙染對居民而言就是負的外部性;你家院子裡種了一盆花,過路的人看見這盆漂亮的花頓時感覺賞心悅目,但你並沒有向他收費。這就是正的外部性
在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由於邊際外部成本的存在,個人最優產量大於社會最優產量,導致過度生產。
在正外部性的情況下,由於邊際外部收益的存在,個人最優產量小於社會最優產量,導致生產不足。

「經濟通識」10市場失靈原因二、間接影響和公共產品

10.1.2 解決外部性的傳統辦法
傳統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政府管制和稅收(或補貼),將外部性內部化,從而把社會成本變成個人成本,把社會收益變成個人收益,此時個人的最優決策一定就是社會最優的,外部性問題就被解決了。
在負外部性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徵稅,使邊際稅率等於邊際外部成本,從而使個人最優產量回到社會最優產量。
10.1.3 科斯定理與產權安排
科斯定理:如果沒有交易成本或者交易成本很低,只要產權界定是清楚的,不論最初產權如何配置,所有外部性問題都可以通過當事人在市場中的談判來解決,談判的結果一定是最優有效的。
外部性的概念掩蓋了問題的實質:產權問題。事實上,只要產權明晰,市場談判的結果就可以達到最優有效;政府的最重要任務,不是補貼或者收稅,而是清楚界定、嚴格保護產權。
舉例:

製造汽車是每個人的權利,假如汽車出現之後擊垮了馬車,汽車製造商不需要補償馬車伕。馬車伕自己也有製造汽車的自由,但沒有相應的能力和本事,因此不能責怪汽車製造商。

「經濟通識」10市場失靈原因二、間接影響和公共產品

10.2 公共產品
10.2.1 公共產品的分類
公共產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爭性的產品。競爭性:當某個消費者在消費該產品時,其他消費者能夠使用的該產品的總量就減少了。蘋果有競爭性,我拿一個就少一個。排他性:不經產品提供者的同意,人們不能消費該產品。私人物品有排他性,不經同意,不能用我的車。
10.2.2 公共產品的特例——自然壟斷
自然壟斷:在一定的市場範圍內,由一個供應商提供產品是最好的。兩個城市修一條高速路。 規模經濟:隨著產量的增加,產品的平均成本在不斷下降。產品增加,分攤的固定成本就越多,平均成本就越少。網絡外部性:對每位客戶而言,產品的價值依賴於所有使用該產品的客戶數量。比如電話,單個人有就沒有意義的。

「經濟通識」10市場失靈原因二、間接影響和公共產品

10.2.3 共有資源
河裡的魚是共有資源。捕的人多了,每人得的魚就會少。甚至會有人無節制的捕魚,導致大家都沒有魚可以捕。傳統方案是規定人數、漁網數、捕魚時間等。別一種解決方案是責任制,交一定的公共費用,然後自負盈虧。
10.2.4 公共產品


舉例,路燈,誰都可以用,但誰都不想承擔。傳統經濟學認為,公共產品應由政府提供。並不是所有的公共產品都必須由政府提供,有的公共產品可以由私人提供。比如修建高速公路,私人修建,建成收費通行。回本加利潤。之後返還公共。誰消費誰付費。比政府用全民之財建成,免費給少部分開車人用合理。
綜上所述,無論是外部性還是公共產品,本身都不是政府幹預市場的理由。政府最需要提供的是一個穩定的產權制度和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很多所謂的公共產品是可以由市場來提供的。

「經濟通識」10市場失靈原因二、間接影響和公共產品

總結

帕累託效率是經濟學的基本效率標準。一種狀態被認為是帕累託有效的(或帕累托最優的),如果不存在另一種可選擇的狀態,使得沒有任何人的福利變壞,至少有一個人的福利得到改善。一種變革被稱為是帕累託改進如果這種變革不使任何人的處境變得更差,至少使一個人的處境得到改善。一種變革被稱為是卡爾多-希克斯改進如果受益者所得超過受損者所失完全競爭的市場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的資源配置,這被稱為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

傳統經濟學認為,外部性導致個人收益和個人成本不同於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因此自由市場無法達到帕累託效率;政府的管制和稅收(補貼)被認為是糾正市場失靈的手段。 科斯定理認為,如果交易成本足夠低,只要產權界定是清楚的,

自由交易可以解決外部性問題,其效果優於政府幹預和稅收(補貼);如果交易成本高,產權配置給誰就是重要的。 外部性本質上其實是產權界定問題如果沒有界定任何產權,所有行為都有外部性。如果產權界定是清楚的,所謂的外部性不過是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市場可以通過權利的交換達到有效率的安排。技術的進步將使產權界定變得更容易。外部性並不能構成政府幹預市場的正當性理由。

公共產品也不構成政府幹預市場的正當性理由。傳統經濟學把公共產品的範圍擴大了,純粹的公共產品遠比人們認為的少得多。即使純粹的公共產品也可以由私人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