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街道:粥店裡的“熟客”

九江新聞網訊(王瑜)

看著店裡熱鬧的景象,嚴永新眼眶微紅。

今年開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的創業步伐,她起步不久的粥店只能暫停營業了。如今疫情形勢明朗,嚴永新雖然打開了店門,但心裡還是止不住地擔憂,“不開門就沒有收入,可開了門,沒有顧客,店鋪又怎麼撐下去呢?”,正當她犯愁時,一群“熟客”出現在了店前,“我要一碗皮蛋粥,5個鍋貼”“來碗肉絲粉”“給我來籠湯包”......嚴永新又驚又喜,面前不是別人,正是桂林街道和幫扶單位瑞昌市信訪局的領導幹部們。

桂林街道:粥店里的“熟客”

嚴永新是桂林街道洪源村的一名貧困戶,她的丈夫身患尿毒症,上有年邁的雙親,下有三個還在讀書的孩子,但她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一人撐起了這個家庭的天。“生活總是要過下去的,不管這一路碰到的是困難還是幸福,我都會把它接住”,她靠著這股子不服輸的勁兒,獨自在異地打拼艱難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精準扶貧的東風就在這時吹來,讓這個家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嚴永新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丈夫的醫療費用得到了報銷,孩子們上學減免了費用,還獲得了教育資助。家中有了保障,嚴永新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在2016年就成功脫了貧。去年她決定回鄉創業,在瑞昌開了家“美新粥店”,還申請了小額貸款作為運營資金。由於口味好、價格低,她的生意發展得不錯,桂林街道和幫扶單位信訪局的領導幹部也常常光顧她的店鋪。

在得到她復工的消息後,為了幫助她渡過難關,桂林街道扶貧工作站便聯合市信訪局號召黨政領導帶頭到粥店消費。第一天,桂林街道黨委書記王再新就帶頭到店支持,一進門,就碰到了瑞昌市信訪局局長雷新國,二人坐下來吃起了早餐並在群裡宣傳起來。兩邊的幹部們陸陸續續地到達,小小的店鋪熱鬧了起來,好生意還吸引了更多的顧客。嚴永新從早上八點忙碌到近十點,顧客雖多,但她手腳麻利,絲毫不慌。她說“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培養出來的幹部也細心,我都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這麼多人光顧。”,她臉上掛著笑,眼眶卻紅了起來。

桂林街道:粥店里的“熟客”

桂林街道針對消費扶貧持續推新招,積極謀劃扶貧產品、貧困戶自產農產品進機關食堂和市場相關活動;鼓勵動員各幫扶單位通過消費扶貧幫助貧困戶和村售賣土特產或扶貧產品;另外還計劃通過電商、直播等新媒介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賣貨幫助扶貧產品銷售。通過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讓貧困戶“增動力”,為幫扶“添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