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戊戌變法竟然也和三坊七巷扯上關係,可能許多人並沒想到,要說的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家就在郎官巷。林旭在郎官巷的故居現在有二種版本說法:一說為郎官巷東頭的原音像書店,一說為嚴復故居。嚴復故居為當時閩浙總督李厚基所贈,林旭殉難後,其妻子沈鵲應痛不欲生,第二年正月初一夜,她墜樓自盡,房子空著也沒人敢住,後來李厚基將這棟不貴的房子買下送給了嚴復。其實更願意相信林旭的故居在這裡,因為這就和冰心和林覺民故居一樣演繹那一棟房子兩位名人的故事。


林旭祖父中過舉人,曾在安徽任縣令;父親一個秀才,不過很早他父母就過世了,生活由叔叔接濟。所謂“家貧子讀書”,他長於詩詞、散文,過目不忘,被人稱為“神童”。林旭與沈鵲應的姻緣如同古代戲文裡的傳奇,當年沈瑜慶(沈葆楨兒子,後官至貴州巡撫)為女兒沈鵲應擇婿,聽到林旭的名氣,專門返鄉拜訪林旭的老師,看了林旭的文章十分滿意,於是招為婿。他的女兒也非一般人物,天資聰穎,深得父親喜愛,11歲時受業於同光派閩派首領陳衍,陳衍的六姊是她伯伯沈瑋慶的繼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鵲應幸運地得到一個才華出眾,又能相愛的丈夫。對於林旭,攀下這門高親也是他人身命運的轉折,沈瑜慶把他帶到南京完婚,隨任讀書。也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陳寶箴、陳三立、梁鼎芬、蒯光典等名流學者,學識日益長進,林旭的事蹟百度搜索連篇累牘就不再敘說。


  說起六君子的死,歷史書中只是提到他們的名字和時間,簡單闡述:楊銳、劉光第乃康有為的得力助手,榮祿恨他們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們。譚嗣同希望以血喚醒國人變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絕逃亡,才有了那去留肝膽兩崑崙。林旭在光緒被軟禁後,不顧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諫,保存光緒。最後惹至太后大怒,被擲入黑獄。康廣仁是康有為親弟弟,康梁見到後黨反撲,立馬逃進日本使館,結果只抓到康廣仁,雖然罪不及死,但因為是康有為親弟,所以以弟代兄罪,他算最虧的。楊深秀於五人下獄後,也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人太直,竟演變成要將權力交還光緒帝的爭論,也為此賠上性命。但到了1914年,已經是民國正式大總統的袁世凱,不僅追認“戊戌六君子”為先烈,還在北京建立祠宇,將事實宣付清史館立傳。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林旭的文采從他的詩歌中可以窺得一斑,他的遺著有《晚翠軒集》,他對清政府賣國求和十分憤怒,想到許多鄉親在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反而落得割地賠款的下場,愛國激情躍然紙上。他的一首詩《虎丘道上》表達了他的心情:願使江濤蕩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新愁舊恨相隨續,舉目真看麋鹿遊。《獄中示覆生》是被捕入獄後在獄中寫給譚嗣同的:青蒲飲泣知何補,慷慨難酬國士思。欲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當日的恩愛彌足珍貴,小夫妻自然無法逆料命運的播弄與翻覆。林旭死時沈鵲應還在南京,她想從南京去北京替丈夫收屍,被家人勸阻;於是喝毒藥自殺,之前給丈夫寫了幅輓聯:“伊何人,我何人,只憑六禮傳成,惹得今朝煩惱;生不見,死不見,但願三生有幸,再結來世姻緣。”不過還沒死成,遂橫下心編輯丈夫遺稿,集成《晚翠軒詩集》,並將自己的詩詞(詩29首,詞35首)集成《崦樓遺稿》附在《晚翠軒詩集》之後。其中一首《浪淘沙》最為沉痛哀婉:“報國志難酬,碧血誰收?篋中遺稿自千秋。腸斷招魂魂不到,雲暗江頭。繡佛舊妝樓,我已君休,萬千遺恨更何尤!拼得眼中無盡淚,共水長流。”催人淚下,“神仙眷侶”成了“泣血鴛鴦”,這樣的生死戀情的確是流芳千古的絕唱。

難為的23歲!23歲的年紀算是短命,但卻成就了一番事業,儘管留給親人的是無限的悲痛。我們的23歲呢,鬍子茬剛開始硬,大都還在懷揣求職信到處尋找門路。

如今林旭為福州人的驕傲,但當時的福州人卻不以他為驕傲,先行者的寂寞與大眾的愚昧,沒有魯迅先生這樣的大手筆是寫不出來的,如同《藥》裡的蘸血饅頭。當林旭的棺木運回福州,因福州的習俗棺木暫停放在東門地藏寺,卻出現了福州人聚眾圍攻地藏寺,不讓其棺木停放在這裡,更有甚者用鐵釺在炭火中燒紅後鑽入棺木,使整個棺木被洞穿無數孔。後沈瑜慶將他們夫妻雙雙安葬於北門義井,並豎一對石墓聯,曰:“千秋晚翠孤忠草,一卷崦樓絕命詞”,此墓及聯現已不復存在。


三坊七巷之——泣血鴛鴦

林旭和沈鵲應並無生兒育女,但是林旭的弟弟林凱倒是生了一個兒子,享譽國際科學界,他就是曾任美國應用數學會主席的林家翹。林家翹少時由母親鄧氏撫養成人, 1934以第一名考入清華物理系, 1937以第一名畢業。這位鄧氏的姐姐就是教育家鄧萃英,民國9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民國10年又為廈門大學校長,之後擔任河南大學校長。

也許是林旭的死教育了後人,福州的愛國志士拋棄了對清朝的幻想,走上了武裝推翻清朝的革命道路,後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福州人竟然有19位,包括最出名的林覺民,這離戊戌年也就十三年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