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文|吾恩淇


《知否》原著裡,盛淑蘭和孫志高的和離,是盛家大老太太一手操辦的。

大老太太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當年,盛家大老太爺“寵妾滅妻”是遠近聞名的。大老太爺因為娶了風塵女子,鬧得盛家傾家蕩產。大老太太的長女紅兒,原本只是一場風寒的小病,就因盛家上下被那個女人把持,最終生生把紅兒給拖死了。

大老太太比誰都懂得和一個如此涼薄的男人過日子,該有多苦,多煎熬。如盛明蘭心裡暗忖的那樣:大老太太枯槁的面容上遠過於年齡的皺紋,每條都埋藏了幾多苦痛酸楚。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受過感情上大苦的人,比誰都懂得什麼是甜。

看著孫女盛淑蘭如此遇人不淑,她殺伐決斷,決心下劑“狠藥”,最終促成了盛淑蘭和孫志高的和離。

盛淑蘭,盛家大老太太嫡長孫女,盛維的嫡長女。

盛淑蘭身份尊貴,知書達理,她嫁給秀才孫志高,是名副其實的“下嫁”。

孫家孤兒寡母,無依無靠。

孫志高12歲中秀才,從此學會了用“額間”看人。他看不上盛淑蘭,覺得她長相平平,實配不上自己。而孫母對盛淑蘭,更是低看,以為盛淑蘭若不是有那麼多嫁妝傍身,是遠配不上自己兒子的。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孫家這對母子對盛淑蘭,從來是百般挑剔,萬般詆譭。

“她進門三年,一個月中倒有二十多年天是睡在你老孃屋裡的,端茶遞水,伺候飲食,下灶上房,三更睡,五更起,打罵沒有半句還口的。”

這是盛淑蘭的母親李氏在家族耆老面前質問孫志高的話。如此可見,孫家母子對盛淑蘭是多麼的“惡”。

最終,盛家大老太太決心讓孫女盛淑蘭和孫志高和離。做出這個決定,原因有三。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第一:孫志高“軟飯硬吃”,受著盛淑蘭的嫁妝,還整日對她呼來喝去。

大老太太是個明白人,她深知孫志高受著盛淑蘭的嫁妝,卻還裝出一副不為錢所動的清高模樣。其虛偽,實在令人不齒。

因為要裝出“不為錢所動”,所以才不善待盛淑蘭,以踩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是典型的“軟飯硬吃”。

這種人,是沒有感恩之心的。即使你對他再好,他都覺得都是應得的。

現實生活裡,這樣的男人也不在少數。

我曾寫過《雙面膠》的書評,裡面的李亞平就是這種男人。他和胡麗鵑結婚後,住的房子是胡麗鵑父母付首付為他們買的,他的父母只出了微不足道的2萬。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婚後,李亞平家裡的需要錢的大小事,都依仗了胡麗鵑父母的幫忙。但最後,胡麗鵑依舊沒有得到李亞平母子的善待。

當兩家人的矛盾爆發,針鋒相對時,亞平媽竟這樣對胡麗鵑的父母說:“你出錢怎麼了?你出錢是你女兒硬要貼我兒子,那是我兒的本事。我家不出錢就能討到媳婦,你家出了錢還賠了女兒,哪個值錢哪個不值錢一眼就看出來。”

胡麗鵑一家對李亞平一家的付出,最後換來的只是一句“不值錢”。

這種“軟飯硬吃”的男人,真的要不得。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大老太太何嘗看不出孫志高母子的“惡”,她說:“姓孫的被人捧了這幾年,早忘了天高地厚,他以為別人捧他是瞧在他面上,哼,也不掂量掂量自己,不過是七分錢財三分起鬨罷了,如今以我們家還怕了他不成?要私了,我們有人手,要公了,我們有錢財,便是要打官司,難道我們家官場上沒人?他若是肯好聚好散地與淑蘭和離,便留下一半的嫁妝與他家,否則,哼哼,他們孫家原來是什麼樣子,便還讓他們什麼樣子。”

可見,大老太太是狠了心要盛淑蘭和孫志高和離的。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第二:孫志高對那個青樓女子甚是寵愛,頗有“寵妾滅妻”之勢。

盛家大老太太是大老太爺“寵妾滅妻”的受害人。所以,她萬不能讓孫女盛淑蘭再走她的老路。

孫志高明裡暗裡都明示過對那個青樓出來的女人是多麼的欣賞和愛慕,這一點,大老太太看在了眼裡。

大老太太說:“本想著不論哪個小的生下一男半女,淑丫頭過到自己名下也罷了,可是那賤人你也是見過的,妖妖嬈嬈,口舌伶俐,慣會諂媚有心計,你看著是個省事的?日後她生了兒子,淑兒還不被她連皮帶骨吞了。”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大老太太說得沒錯。

孫志高已經表現出了對那個女子的倍加寵愛,而那個女子,又是個慣會諂媚心計的人,那麼,盛淑蘭這種軟得像麵糰的女人,豈不會被欺負慘了?

再加上孫志高本就不喜歡盛淑蘭,這一點,其實是最不能容忍的。

大老太太跟兒媳婦李氏說:“淑丫頭回孃家這許多日子了,他竟連看都不來看一眼。我算是灰心了,如今他媳婦的長輩俱健在,他就敢如此糟踐淑丫頭,以後若真謀得了個一官半職,那還了得。”

如大老太太所說,如果盛淑蘭和孫志高不和離,盛淑蘭日後的日子定會更不好。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第三:在孫家不可能抬起頭過日子了,不如趁著年輕換個人家,興許還有好日子。

“女人家自己懦弱不爭氣,到哪兒都叫人看不起。”

這是大老太太在和兒子兒媳商量淑蘭和離事宜時說的話。她的意思是,讓兒子兒媳敲打敲打盛淑蘭,不要再這麼懦弱不爭氣了,如果她永遠都這樣,就算改嫁了別人,依舊會被人家牽著鼻子走。

我看到這時,覺得大老太太真的很明白。孫志高母子是很惡劣,但盛淑蘭也真的有她自己的原因。

如果她不是那麼好欺負,孫志高母子又怎會那麼輕易就把她捏在了手心裡?

大老太太深知盛淑蘭的窩囊,已經深入孫志高母子的心,淑蘭再難抬起頭來過日子了,與其這樣,不如快刀斬亂麻,及時了斷了這份孽緣。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以上三點,便是大老太太決心讓盛淑蘭和孫志高和離的原因。後來,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和離,也是大老太太親手操辦的。

對於大老太太的殺伐果斷,我是真心佩服。

在古代,女子和離並不是件光彩的事,是需要巨大勇氣的。因為,一個女子和丈夫和離,會牽扯到自己孃家的所有人。

就比如盛淑蘭,面對她婚姻的不幸,她的母親李氏是極其無力的,她沒辦法幫女兒討公道,更怕淑蘭婚姻的失敗牽連品蘭日後的嫁人,甚至,牽連整個盛家的女子的名聲。

最終,還是大老太太親自出面為盛淑蘭做了主。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原著裡,是這樣描寫的:

“大老太太謀劃了這麼久,自然事事周到,孫氏母子前腳出門,留在孫家的人手就立刻動手,粗壯雜役擋住門口,管事婆子迅速整理,打包箱籠,點齊人馬,把淑蘭嫁過去的一切連人帶東西都帶回了盛家。”

大老太太話到手到,何其雷厲?

對於這一點,盛明蘭的祖母盛家老太太也說:“我那老嫂子,手段了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錢財,逼之以厲害,這種事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一日了斷,然後即刻送淑蘭出門,待閒言閒語散了,也就好了。”

就這樣,盛淑蘭和孫志高成功“和離”了。

面對不幸的婚姻,就該及時止損。大老太太一手操辦了盛淑蘭和孫志高的和離,如教科書一般。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大老太太如此殺伐決斷,也給那些在不幸婚姻裡逆來順受的女子敲響了警鐘。遇到不幸的婚姻,我們本就不該為了“面子”而委屈自己,一條道兒走到黑。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努力為自己搏一下子,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

李碧華說過:最蠢的女人,才會去提攜落魄男人。他一天比一天高升,你就一天比一天危險。如果他一飛沖天,那麼人老珠黃的你,手中拽著的是一根縛不住風箏的斷線。

《知否》原著盛家大老太太殺伐決斷,促成盛淑蘭和離,太“狠”了

女人,一定不要做那個用犧牲自己,成全男人的傻女人。

盛家大老太太親自為盛淑蘭搏了一把,讓她和渣男孫志高劃清了界限。盛淑蘭這才迎來了之後的幸福生活。

盛淑蘭後來嫁給了一個憨厚的老實的男人,生兒育女,日子雖沒有大富大貴,至少溫馨順遂。

然而,我們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不就是溫馨順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