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董卿主持的节目深入人心?

农村深山小文


我是关尔三河,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董卿,一个我自中学起就崇拜的女神。也许是对文艺的喜欢,也许折服于她的谈吐和容貌。

对于董卿,我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江南柔情温婉,饱腹诗书气自华的文人形象。

尚且说她的主持风格,自然和她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密不可分。

成长环境——父母的文化熏陶和严厉教诲

董卿爸爸出身贫困,用知识改变了命运,刻苦读书考上了大学,后在一家报社工作。

董卿母亲和董卿爸爸同样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当地是一名有名气的人民教师。

父母平衡工作和生活,对董卿也是相当严格,在从小的书香熏陶下,成就了气质超脱的董卿。

除了文学素养,身体素质也是抓得牢牢的。

搬个凳子寒冬里洗碗、天不亮跑一千米去学校上学、中学暑假去父亲朋友那充当免费劳动力——商场售货、宾馆清洁、广播站广播员等等。

这也练就了董卿坚韧的意志,丰富了董卿的胆量和实践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副其实。

自我要求——不读书,我就浑身难受。

董卿老师说她睡前一定会翻开床头的书,读那么一两页也罢,然后入睡。从来不会把手机带进卧室,尽管有时候有工作的电话打来,她也是选择出去接。

用董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主持素养——《朗读者》的文,《中国诗词大会》的诗到《主持人大会》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要说一个主持人的基本素养,除了台词、互动等的基本功外,随机应变能力和心态也是重要的。

台词文案可以提前准备,但你不会意料到上来的选手会说什么话,会向你提什么问题。你该怎么接,你该怎么对短时间他/她的发挥做出准确抓人的点评。

现场的故障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生了,董卿老师有一次录制《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踩空摔伤,强忍疼痛拍完节目最后一个镜头才去医院接受治疗。面对这样的意外受伤,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更好的主持者就是内外兼修,有自己的的风格。

谈吐大气,文化底蕴油然而生。董卿老师的节目文化类居多。

我一边动容于她和作家学者谈话的大气自如,礼貌谦逊,眼睛看着对方,身体倾向对方,面对年纪较大的老师还毕恭毕敬地去扶,双手迎上,笑眼弯弯。

一边惊叹于她的吐字和举止。和观众打成一片,幽默带动话题,连接到点子上。优雅睿智,句句都回味无穷。

主持者基本素养到位了,就是那浓烈源源不绝的知识储备了。诗书就是董卿的自信,诗书就是董卿的风格。

自律管理、坚韧态度、读书习惯。没有走很远很远的路,也没有读很多很多的书。现在的我们总是把忙和累的懒惰当借口,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哪怕只是看书这样一个积累知识且提升内涵的事情。

闭上眼睛,董卿老师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热搜的央视一姐“董卿金句”、“教科书式作文开头”,这就是实力。董卿老师的主持正是文化实力的主持。能够准确拿捏句子,还坚持看书学习。这样的人,这样的主持人,这样的节目,我们怎么能忘却呢?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向董卿老师看齐!


关尔三河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老师端庄大方,气质优雅,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东方女性的魅力…

董卿老师曾经说过,想要变得优秀,取决于你的方式和努力程度,你读过的书不会白读,总要教会你点什么,她优雅的谈吐和出口成章的自信显露无遗,足矣显现一姐的位置果然名不虚传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在或者《开学第一课》每次恰到好处的表达,冷静应变的台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口成章的片段,不仅仅是为了渲染节目效果,也是过后需要人深思的哲理。

曾经在《开学第一课》中,董卿老师单膝跪地采访97岁的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这一跪不仅跪出了对文学泰斗态度,也跪出了修养,给广大学生最出了尊师重道最好的榜样

正如毒舌的金星对董卿老师的赞美那样,有闻过书香的鼻,看过字画的眼,吟过诗词的嘴,她满足了我对东方女性的所有想象。经常接受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人和节目熏陶,也只会让我们变的更加优秀!!





那些年追过的剧儿


董卿,因较真而美丽,霸屏春晚十几年,董卿央视一姐的江湖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展露的才情惊艳了中国。她跪地采访96岁的翻译家爷爷的恭敬让人赞叹。饱腹诗书,气质如兰,世人给予她不能再多的溢美之辞。她却淡然处之:“不要因为一档节目的火爆,就把人神化了”。从不上位宣传,从不过度曝光..


韩简剪


董卿主持的风格,最重要的是现场的临时发挥能力超好,当然事前会做足准备,很用功的做好一切准备,

一站上舞台立马就有

灿烂的笑容,举止大方,讲话幽默,谈吐得体 ,气质高雅!

其实这里讲再多都是没用的,对于每一场节目,需要的是不同的主持风格,所以我说最重要的是她的临场发挥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